2003~2004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鄭超愚

(節選) 

一、2003~2004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在經歷1981~1990年的波峰—波谷經濟週期後,中國經濟從1991年起開始擴張,在1994年達到波峰而進入收縮階段。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衝擊下,中國經濟迴圈的收縮趨向從1998年起呈現通貨緊縮態勢。

從1998年下半年起,中國政府開始實施以積極的財政政策為主體的擴大國內需求政策,基本實現了1998年經濟增長目標,然而經濟復蘇趨勢在 1999年衰退。雖然2000年總體經濟景氣有所回升,但是受世界經濟低靡的外部影響,在增長型經濟週期的勢位上2001年僅與2000年持平。中國政府2002年確立了擴大國內需求的長期政策指導方針,堅持實施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並且適當強化貨幣政策的擴張傾向,固定資産投資和進出口貿易較快增長,經濟增長速度逐季加速,全年GDP增長8%而且明顯高於2001年。中國經濟從2002年起進入經濟週期的擴張階段,而波谷年度2001年構成本次經濟週期的起點。

2003年中國政府繼續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擴張的穩健貨幣政策,有效啟動國有投資需求與非國有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全面拉動。 即使受非預期的“非典”災害負面影響,宏觀經濟運作仍然顯示出良好的高經濟增長與低通貨膨脹配合格局。特別是在凈出口需求大幅度減少的條件下,工業生産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中國經濟在2003年將延續2002年擴張趨勢,全年 GDP預計增長8.5%左右,並且能夠逆轉1998年以來的物質産品價格通貨緊縮慣性。不過,只有至2004年,總體經濟景氣才能夠實現從經濟蕭條到經濟繁榮的經濟週期形態轉換,實際GDP增長速度,將高於潛在GDP增長速度,而實際GDP水準將接近潛在GDP水準。

對於2003~2004年間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的主要預測結果如表1所示,其中2004年預測的主要宏觀經濟政策假設包括:①2004年中央財政預算赤字為2100億元;②2004年貨幣政策適應財政政策而繼續適度擴張操作;③2004年人民幣與美元的平均兌換率為8.3:1。

二、以增加國內投資需求為軸心的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體系

由消費函數生命週期假説預測的低齡高增長經濟消費行為,能夠説明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的高儲蓄行為。中國人口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僅在21世紀前20年能夠維持較高的儲蓄率。21世紀前20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時期,國民收入支出應該向投資需求傾斜,通過有效的儲蓄—投資機制實現高儲蓄向高投資的轉化,積累充足的資本存量,與相對短缺的勞動力互補以支援即將來臨的老齡低增長經濟。

中國經濟總體上並不存在經濟過熱現象。參照價格穩定的國際經驗,中國經濟仍然沒有完全走出通貨緊縮的歷史陰影,並不存在通貨膨脹的現實威脅。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應該保持其連續性與穩定性,避免政策指導方針從計劃經濟時代的“速度饑渴”變為市場經濟時代的“速度恐慌”,從而導致非理性的經濟蕭條。2003~2004年間,中國經濟應該繼續採取適度擴張的財政貨幣政策取向,通過增加國內投資需求,保持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

以增加國內投資需求為軸心的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體系,其政策設計要全面估量增加國內投資需求對於擴大勞動力就業、保持經濟結構平衡、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的長期和短期政策效應。

三、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協調與配合

至2000年,人民幣實際匯率因通貨緊縮而持續升值,其高估程度得到緩解,非均衡匯率政策對國內貨幣供應增加的外部制約已經緩和。2000~2001年間實際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下降,主要反映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規則的內在緊縮傾向,穩健貨幣政策因側重維護金融體系安全和人民幣匯率穩定而相對緊縮。

2002年以來,中國M1與M2貨幣供應增長速度逐步加速,有效拉動經濟景氣復蘇。按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規則核算,2003~2004年間18%~20%的M1與M2貨幣供應年增長速度是必須和適度的。

無論與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名義利率相比,還是從真實利率的歷史水準考察,人民幣仍然是高利息貨幣。日本、美國與歐盟、中國的基礎利率,大致組成從0%、1%到2%遞升的名義利率階梯,而相應真實利率階梯則更為陡峭。如果繼續維持國內高利率水準,並且不能儘快走出通貨緊縮陷阱,那麼國際資本投資於人民幣資産,不僅或然取得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的預期收益,而且確定得到人民幣存款高真實利率的現實收益,必然大規模流入而有可能導致人民幣升值預期的自我實現。

由於利率尚未實現自由化,價格調整性質的利率政策與數量調整性質的信貸規模政策在一定範圍內是相互獨立的。中國利率政策與信貸規模政策能夠分別關注保持幣值穩定的外部目標與內部目標而相對獨立操作,在控制信貸規模增加的同時降低國內名義利率水準。一方面,在控制信貸規模過度膨脹的同時,保持貨幣供應適度增長,建立2%的消費價格指數年度上漲率的中國貨幣政策價格穩定目標;另一方面,在通貨緊縮慣性存在的現實條件下,下調國內名義利率水準05~1個百分點,而在通貨緊縮結束而國內價格水準顯著回升後,維持國內名義利率水準,通過減少國際資本流入而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即期壓力。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研究所)

[注]此文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中心研究項目。討論人:胡乃武、黃泰岩、包明華、方芳、鄒正方、黃雋、王勁峰;執筆人:鄭超愚。

中國網 2004年1月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