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4年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分析與預測……何林 姜濤

(節選) 

一 2003年:經濟增長明顯加快,經濟效益有所提高

2003年,中國經濟增長明顯加快,在經濟增長加速中,拉動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即投資、消費和出口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固定資産投資增長迅猛,實際增長率創近10年新高。2003年1~8月,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完成投資22365億元,同比增長32.4%,高於2002年同期8.2個百分點。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1547億元,增長30.1%;更新改造投資4358億元,增長39.4%;房地産開發投資5566億元,增長33.1%。

由於“非典”疫情,國內消費市場受到極大衝擊,全國零售業因此損失200多億元,5月份全國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下降到4.3%,為10年來的最低水準。但在住房、汽車、電子類産品等消費需求旺盛的帶動下,隨著“非典”疫情及時得到有效控制,進入第三季度以後,消費市場迅速逐步恢復,7、8月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同比增長9.8%和9.9%,恢復情況好于預期。

1~9月份,出口增長持續超過30%,對美國、歐盟、日本和東盟等主要貿易夥伴出口都保持了較快增長。1~9月,全國進出口總額6062.6億美元,同比增長36.2%,其中出口3077億美元,增長32.3%,進口2985.6億美元,增長40.5%。累計實現貿易順差88.6億美元。

從國民經濟的三次産業來看,第一産業增長相對平穩,第二産業起到了主導作用,其增加值增長速度超過10%,尤其是工業經濟增長速度創10年以來新高,成為新一輪經濟回升的先導。2003年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28975億元,同比增長16.5%,比2002年同期高4.4個百分點。工業結構方面,繼續保持了2002年以來重工業增速快於輕工業的特徵,1~9月份重工業增長比輕工業快4.5個百分點,顯示出中國工業化步伐加快,特點是電子通信設備製造、電氣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冶金和化學工業生産保持了良好增長勢頭,汽車産量1~9月份增長速度高達35.7%。第三産業增長主要由於受“非典”疫情的影響,增長明顯放慢,上半年僅增長4.2%,使得全年第三産業的增長預期將明顯低於2002年,第三産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有所下降。

2003年經濟運作的一個亮點是,在經濟總量大幅度增長的同時,中國經濟運作的品質和效益有所提高。工業經濟效益水準和運作品質好于2002年,1~8月份,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41.3,比2002年同期提高15.4點。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5015億元,比2002年同期增長52.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2538億元,比2002年同期增長66.6%。虧損企業虧損額791億元,比2002年同期下降5.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虧損企業虧損額458億元,比2002年同期下降6%。

企業經濟效益的好轉,增加了國家的稅收,促進了財政收入的增長,1~8月國家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3.1%。同時,企業經濟效益提高,使企業投資需求趨旺,並有了更多的盈餘資金用於投資,1~8月份,企事業單位自籌資金的投資增幅達到52%。

根據2003年經濟發展趨勢,我們預測,2003年全年國內生産總值約為112000億元,比2002年增長8..4%;第一、二、三次産業的增加值分別達到15269億元,60000億元和36747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2.7%、12.2%和5.4%。預計2003年全社會社會固定資産投資規模超過5.2萬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593億元,名義增長9%左右;進出口總額將超過8000億元,貿易順差在100億元左右。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將低於2002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預計8577元,名義增長9.2%,農村每人平均純收入2584億元,名義增長3.8%。

二 投資在經濟加速中起主導作用,要正確看待投資高增長中的合理性和存在的問題

2002年以來經濟增長提速是以投資為主導的,投資對社會總需求和經濟增長的影響最為關鍵和顯著。同時,投資的高增長也成為當前“中國經濟是否過熱”問題爭論的焦點。不少人認為,中國經濟總體過熱尚未定論,但已經出現了投資性的經濟過熱,將對經濟産生不利的影響。對於這個問題,一方面要正確地看待投資高增長的數字中蘊含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視投資中存在的問題。

2003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長創近10年新高,出現了新一輪投資擴張。1~8月份,從行業來看,目前中國投資的熱點主要集中在第二産業,平均投資增幅超過50%,第二産業投資比重比2002年同期提高了4.4個百分點。第二産業投資需求的高漲,一是自1999年投資低靡以來的恢復性增長;二是政策和市場的引導。在擴張性財政政策發揮作用下,大量資金投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隨著住房、汽車、通訊等消費結構升級,市場預期見好,企業投資信心增強,引起能源動力、原材料、機器設備等需求的急劇增加,帶動了煤炭、冶金、有色金屬、化工、機械等基礎工業的投資需求強勁增長,增幅高達70%~120%,並且這些行業的投資比重均比2002年同期提高。

固定資産投資高增長對宏觀經濟産生了積極的作用,在需求方面,直接形成了對能源、建材、機械設備等生産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社會需求,並通過乘數效應拉動經濟增長。2003年投資對經濟增長提速起到了主導作用,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在供給方面,固定資産投資最終將形成生産能力,提高社會供給能力,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從國民經濟産業部門的技術經濟聯繫來看,煤炭、冶金、有色金屬、化工、機械等基礎工業,感應度系數為2%左右,在國民經濟産業部門中排列前位,目前這些行業投資需求的增加,客觀反映了這些行業為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最終需求的增加,這是提高供給能力的合理反應,相應行業的産品産量,如鋼材、金屬切削機床、化工設備、發電設備等的大幅度增長,反映了經濟先行指標上升的變化,預示著未來經濟將可能出現持續增長的趨勢。同時,化工、機械等屬於資本密集、科技含量高的行業,具有投資規模大週期較長、産業鏈條長、聯動影響力大等特點,這些部門對社會的需求波及帶動效應較強,對其他産業部門具有較強的輻射作用,因此,這些行業的加快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上升起到了促進作用,其影響將延續到2004年。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長上升,投資效益呈下降趨勢,固定資産投資效果系數2000年為22.3元/百元,2001下降為17.4元/百元,2002年下降為15.0元/百元。由於體制上的原因,投融資活動中的行政干預過多,基礎設施等公共産品的投融資領域缺乏相應的風險約束機制和競爭機制,是投資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近幾年來,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政績,大上“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低水準重復建設回升,存在新建項目起點較低、産品雷同、規模偏小等問題。這幾年數據顯示,固定資産投資中,地方項目投資需求明顯加快,2001年增長16.1%,2002年增長22.4%,2003年1~8月份,中央項目投資同比下降了108%,而地方項目投資同比增長了41.6%,地方項目投資在總投資的比重從2000年的68%,上升到2002年的75%,為了個人政績、形象工程、地方保護主義等因素所推動的那部分投資,不僅會帶來經濟結構的失衡,對整個國家的産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而且不利於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有可能形成大量無效投資,造成生産能力的過剩。

三 宏觀經濟處於上升期,促使2004年經濟增長繼續上揚

1997年受外部環境和國內投資需求減速的影響,中國經濟開始進入收縮期,經濟增長速度呈減緩趨勢,GDP增長幅度從1997年前的9%以上逐步回落,在7%~8%範圍上下波動。經過持續六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社會總需求逐步得到提高,自2002年年中以來,經濟復蘇的跡象日趨明顯,新一輪經濟快速增長擴張期的特徵逐步突出地顯現出來,多種積極因素形成了經濟快速增長的基本態勢和推動經濟增幅繼續上揚的動力,將延續到2004年。

①固定資産投資需求增勢強勁,加速固定資本形成和供給能力的提高。自1999年固定資産投資需求低靡跌入低谷以來,在積極的財政政策消費升級的市場需求的引導下,投資者信心逐漸恢復,民間投資需求逐步趨於活躍,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投資需求增長,在2002年均已經回升到1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幅已經由1999年的5.1%,逐年攀升到2002年的16.1%。2003年,固定資産投資需求增長繼續保持強勁,1~8月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的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的增長速度在30%以上,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的投資增幅也超過20%以上,民間投資已經逐步走出恢復期,出現了投資熱潮。投資資金結構出現了積極的變化,國家預算投資增長明顯趨緩,企業投資需求增加較快,反映了投資需求由政策性為主導轉向以企業自主性投資為主導的趨勢。從2003年1~8月固定資産投資資金來源看,自籌資金、國內貸款和外商直接投資均明顯高於政府資金投資增幅,國家預算內資金、國內貸款、利用外資和自籌資金的增長分別為1.2%、52.3%、36.5%和51%,其中,企事業單位自籌資金的投資增幅達到52%。自籌資金投資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由2002年同期的45.6%上升為47.7%,上升了1.6個百分點。

由於經濟增長加快的預期和社會投資需求的回升,促使新的固定資本形成和增加,也使資本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以10%以上的實際增長率增長,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需求加快,1~8月同比增長幅度為39%,增勢超過基本建設投資和房地産投資。資本形成結構的這些變化,反映出企業對市場前景看好,增加了對社會擴大再生産的投入,加快了企業固定資産更新的步伐,社會需求的回升使産品庫存減少,長期以來有效需求不足的狀況得到緩解,社會需求與供給平衡關係得到改善,同時,也預示著推動新一輪經濟擴張的資本、技術、産能等因素正在形成,使國民經濟發展處於繼續上升的通道。

②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帶動相關産業較快增長,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2003年居民收入增幅減緩,尤其是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更加緩慢(主要受到“非典”的衝擊影響)。但事實上,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作用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一直呈上升趨勢。2000~2002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幅度分別為6.4%、8.5%和13.4%;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實際增長幅度分別為2.1%、4.2%和4.8%。居民消費需求隨著收入的增長而增加,消費結構逐步得到改善。2000~200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每年的實際增幅分別為9.3%、9.3%和9.7%,一直處於穩定增長的勢頭,2003年在“非典”疫情的意外衝擊下,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長速度。當然,佔總人口60%的農村人口收入水準低,購買力嚴重不足,農村消費增長緩慢一直是居民消費總體水準難以較大提高的制約因素。

但是,城鎮居民消費需求穩步上升,自2002年來,住房、汽車、電子通訊等消費熱點持續升溫和消費需求總量的平穩增長,意味著消費需求和結構升級出現了新的轉折。目前,中國每人平均GDP接近1000美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每人平均GDP已經超過3000美元。在居民消費結構上,吃、穿等消費支出比重降低,住、用、行和文化娛樂等消費支出明顯提高。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從1997年的46.4%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37.7%;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從1997年的55%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46.2%。在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方面,住房、汽車、電子通訊等消費熱點持續升溫。2002年商品房銷售總額達到5721.2億元,其中,個人的銷售額達到5223.3億元,個人購買在商品房銷售總額的比重由2001年的86.7%上升到91.3%。進入2003年後,居民住房消費需求繼續高漲,商品房銷售額增長超過40%,轎車銷售市場和電子通訊産品市場也出現的消費熱潮,並帶動了電子通信設備製造、交通運輸設備、化學工業等與消費結構升級相關産業的高速增長。預計2004年中國消費需求增長的上升主要靠住房、汽車等消費熱點的帶動,並將帶動相關産業的較快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新的增長點。

綜合考慮國內需求的情況及世界經濟回升等因素,在宏觀經濟政策相對穩定的情況,2004年國民經濟主要指標預測的結果:國內生産總産值達到12.2萬億元,增長8.4%左右,其中,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分別約為2.8%、11%和8%;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幅1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萬億元,名義增長10%左右;出口、進口的增長速度將回落在16%~20%左右。

(作者單位: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710所)

中國網 2004年1月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