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化戰略設計七原則

(節選)

擁有近百位專家的智力資源,在蔣正華副委員長的直接指導下,以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為學術委員會主任的專家委員會,《中國城市發展報告》仔細擬訂了中國城市化戰略設計的七原則:

1、 必須將城市視作具有規模、等級、互補、共生及其在國土空間佈局中表達出的有序充填(空間譜);必須將城市視作具有結構、功能、協同、進化及其在時間序列識別上表現出的整體協調系統(時間譜)。

2、 在城市系統的結構因子中,各種自然生態因素、技術物理因素、經濟資産因素、社會文化因素以及各種人文因素等構成了城市綜合體的等級性、共軛性、異質性、多樣性。

3、 在城市系統的功能因子中,通過城市系統中的物質流、能量流、資訊流、人口流、資金流等的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特別是通過城市的物質代謝過程、能量傳遞過程、資訊反饋過程和優化配置過程,去培育城市的自組織、自學習、自適應能力。

4、 在系統的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的關係中,既要考慮區域承載力對於城市需求的制約,又要考慮城市發展對於外部環境的影響力、擴散力、帶動力。只有當一個城市向外部的索取被該城市對外部的回饋相平衡時,城市運作才是健康的與合理的。

5、 宏觀監控城市發展的“動力表徵”、城市內涵的“品質表徵”和城市狀態的“公平表徵”,是城市化戰略設計的基本依據。上述三種表徵的定量化,共同構成了城市化進程中品質的統一判別,並以此作為城市化進程健康發展的評價基礎,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6、 國家城市化的數量規模與空間佈局應當有一個戰略性的突破:建立以高密度為特徵的三大城市區(群);建立以産業鏈為紐帶的七大城市帶,建立以區域發展中心為特徵的十多個城市圈,分別從“面、線、點”的有機組合,作為中國城市化的主力軍,完成中國城市化空間佈局的戰略目標。上述的城市化戰略空間佈局,將容納全國人口的50%,可集中高素質人才的75%,可創造國內生産總值的85%,可創造全國工業總産值的90%,可帶動全國外貿進出口總量的95%,充分發揮城市集群“發展成本低、土地佔用面積小、基礎設施配套好、産業結構互補性強、市場競爭力和生産集約能力高、綜合“成本—收益”指數高、積聚國民財富能力高、能加速實現社會公平等優勢。

7、 以發展克服“城市病”、以規劃減少“城市病”、以管理醫治“城市病”。國家城市化戰略設計的著力點在於持續培育城市的競爭力,通過産業升級、結構優化、技術創新等,積極提升城市的綜合實力。經濟全球化已成歷史潮流,我國加入WTO後,中國城市發展已經納入世界城市化進程。這就意味著在參與經濟全球化中使用同一遊戲規則,即在更廣泛的領域裏接受全球化國際競爭的挑戰。因此我們必須更新觀念,積極採取應對措施,迅速提升城市發展的國際競爭力,切實提高我國城市化的整體水準。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撰寫) 

   中國網 2004年3月1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