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台灣對外關係大事記
修春萍

 1月

3日 丹麥人民黨黨魁柯絲高訪台。該黨2002年初曾向丹麥國會提出支援台灣加入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提案。

9日 陳水扁稱,台灣願意在“美日同盟”的雙邊和多邊合作架構下,發揮更為活躍的功能,並且通過在反恐戰爭以及人道安全上的密切合作,建立美、日、臺“安全同盟關係”。

10日 澳大利亞拒絕發給臺“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張富美入境簽證。

13日 臺《自由時報》報道,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所長內田勝久,接受日本電子媒體NNA專訪時表示,“臺日關係30年來已進入非常成熟的階段,有必要提高政策性對話的層次”。該報還報道稱,丹麥在野第一大黨人民黨已決定在今年內邀請陳水扁到丹麥進行私人訪問。但丹麥外交部長隨即表示將拒發簽證。

15日 “台獨聯盟”美國本部主席楊英育、“全美台灣同鄉會”會長邱義昌、“台灣人公共事務會”會長吳明基等多位海外“獨派”團體代表,在美國發起“台灣正名運動”,並向陳水扁遞交萬人“正名運動簽名信”。

17日 臺“立法院長”王金平證實,陳水扁邀請他擔任民主基金會董事長。臺當局在2003年度編列1.5億元預算擬捐助成立民主基金會,從事政黨外交。

同日,由“臺美國會聯誼會”會長蔡同榮發起並由該會舉辦的“國際國會議員亞太地區安全會議”在台北舉行,共有美、日、加、澳大利、德、法、南韓等18個國家的60余名國會議員參與。臺“立法院長”王金平出席會議並表示,希望各國國會議員支援台灣加入亞太國會議員論壇、國際聯盟等組織。

18日 臺“經濟部長”林義夫啟程赴洛杉磯及舊金山,出席臺美商會年會。

19日 臺海軍官員赴美洽談紀德艦採購案。

20日 臺“衛生署長”涂醒哲、“中央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抵達華盛頓。涂醒哲稱,此行的目的是尋求美對臺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支援,提升臺美雙方國際衛生合作議題,推動“多邊國際衛生援助計劃”,並參加“國家衛生政策會議”。

21日 日産經新聞報導稱,日本已于日前派遣前陸上自衛隊少將級的團長長野陽一常駐台北,這是1972年臺日“斷交”後首次有日本自衛隊有關人士駐臺。

23日 歐盟對外關係執行委員彭定康在接受在比利時“歐洲人之聲”訪問時表示,歐盟一直支援台灣加入對全球經濟或其他領域有附加價值的國際組織,只要這些組織的章程允許台灣入會。世界衛生組織(WHO)有其運作規則,只允許國家入會,但是歐盟樂見台灣以其他方式加入WHO。

29日 世界衛生組織幹事長提名人、南韓的李鍾鬱針對台灣爭取“參與WHO”表示,他相信一個中國原則,台灣參與WHO根本上是個政治議題,WHO無法處理政治問題。在聯合國體系下有其他的論壇能更有效處理這個問題,但不是WHO。

同日,駐美的德國官員表示,德國不出售潛艇給台灣是既定政策,任何潛艇外銷事宜,即使是零組件及相關技術,也須得到德國政府批准。英國官員稱,英國對臺海地區的武器輸出管制也很嚴格,武器出口以個案考慮,不能破壞臺海平衡。

30日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副總裁坎貝爾在尼克森中心發表演説稱,布希政府已經將對華政策的“戰略模糊”明確變為“雙重清晰”,兩個重點是中國“不武”,台灣“不獨”。

2月

4日 “歐洲台灣醫事聯盟”舉行執委會,做出積極參與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行動的決議,並呼籲各國外交及衛生部門支援台灣的訴求。該聯盟由來自德國、瑞士、法國、英國、義大利、奧地利及西班牙的台灣醫界人士組成。

6日 英國外交部政務次長艾摩斯女士表示,英國曾支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因為WTO的會員資格並非以國家為要件。但WHO是聯合國的專家組織。歐盟對於台灣有共同的立場,此立場被所有歐盟成員所遵守。英國與台灣在數個不同的層次維持非官方關係,但英國並不承認台灣為國家。

9日 民進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張俊雄率代表團參加第五十一屆全美祈禱早餐會。

10日 臺“交通部長”林陵三秘密前往日本,爭取加速進行臺日航約的修約。

12日 “美臺國防工業會議”召開。臺“國防部”副部長陳肇敏、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施賴弗、美國國防部主管亞太事務的副助理部長勞裏斯、前太平洋美軍總司令布萊爾等人與會。

21日 民進黨“立委”張旭成率“立委”團赴英法訪問,遊説英法政府支援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

23日 查德共和國國會議長拿舒,挪威國會副議長隆寧、德國國會議員法倫雄等應臺邀請抵臺訪問。

24日 民進黨秘書長張俊雄赴韓參加南韓新任總統盧武鉉就職典禮。

26日 臺《自由時報》報道,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亞太安全首席主任邰瑪莉,將於下月初訪問台灣,討論導彈防衛事宜。邰瑪莉將是美臺“斷交”以來,訪台的美主管安全事務的最高官員。

3月

1日 臺《中國時報》報道,美國國會“台灣連線”64位眾議員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敦促美國政府全力支援台灣在今年世衛組織年會取得觀察員資格,並要求與鮑威爾親自溝通。

5日 美國聯邦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無異議通過第四四一號法案,授權美國國務院訂定計劃,具體協助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今年5月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

7日 臺“僑委會副委員長”莊碩漢抵菲律賓訪問。

同日,美國國防部官員邰瑪莉率領訪問團一行抵臺,成員包括美國國防部、美軍太平洋總部和導彈防禦專家約10人。

8日 日內瓦國際和平研究協會會長史徒特與副會長葛博拉抵臺訪問。

10日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率該黨7位“立委”赴日訪問,拜會日民主黨黨魁菅直人。

同日,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宣佈在台北設立“經濟暨貿易辦事處”,首任歐盟駐臺代表麥當諾(Brian McDonald)。

12日 美國眾議院通過第四四一號法案,支援臺加入世界衛生組織。

13日 瓜地馬拉共和國副總統雷耶斯玫一行四人訪台。

16日 臺《聯合報》報道,歐洲議會通過決議邀請陳水扁于本月底前往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訪問。但比利時外交部長米榭宣佈,他會阻止陳水扁入境布魯塞爾訪問歐洲議會的計劃。

18日 臺“外交部”致函世衛組織西太平洋辦公室,聲稱在全球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下,世界衛生組織刻意對台灣通報病例“視而不見”,凸顯台灣被拒于WHO 之外的困境。

19日 臺“衛生署”對世界衛生組織發佈“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全球警訊將台灣列為中國地區,表示遺憾和無奈,並去函要求WHO立即更正。

24日 臺《中央日報》報道,軍方消息指出,台灣向美國採購的AIM-120空對空導彈,已于日前悄悄運抵空軍花蓮基地。

27日 世界衛生組織的傳染病預防控制及消除部門發言人辛普森表示,WTO位於美國亞特蘭大的合作單位已派出一個醫療小組前往台灣協助“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控制與治療。並強調,世衛在台灣發現SARS病患後,已提供治療預防建議及相關資訊給台灣,並未因台灣不是世界衛生組織會員國而將台灣排除在醫療協助之外。

28日 台灣“亞東關係協會”與日本“交流協會”舉行事務性協商,解決臺、日漁權爭議。

31日 英國貿工部主管小型企業政務次長葛立夫(Nigel Griffith)訪台並拜會臺“經濟部長”林義夫。

4月

3日 臺駐英代表田弘茂在英國國會舉行的一項推動國際保健研討會中聲稱,對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不宜以政治問題看待。

4日 由台灣與義大利“國際裁軍暨解決爭端研究院”共同舉辦的“亞太合作性安全國際研討會”在台北舉行。

6日 臺“經濟部”東南亞貿易訪問團前往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尼四國,展開14天的貿易拓銷洽談會。

10日 臺《聯合報》報道,美國國務院官員稱,美國支援台灣以包括觀察員等“適當方式”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但美國不支援台灣成為以國家為會員身份的國際組織會員。

15日 臺《中國時報》報道,陳水扁五月底出訪加勒比海“邦交國”,去程過境紐約,回程過境阿拉斯加。不過,由於韓鮮半島局勢牽動美中關係,美方希望我方過境時低調,不要有“驚奇”發生。

18日 美國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費利斯特率領的參議員訪問團抵臺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成員包括參院預算委員會主席尼克斯、政府事務委員會主席柯琳絲、撥款委員會內政小組主席勃恩斯、外交委員會近東暨南亞事務小組主席柴斐、參議員班.尼爾森、比爾.尼爾森、戴騰等八人。

20日 臺“立法院”世衛組織歐洲遊説團啟程,主要拜會荷蘭國會議員、捷克外交部長、波蘭總統與外長等官員,遊説其支援台灣加入WHO。

22日 由“台灣醫界聯盟”籌組的包括“無任所大使”吳運東、“立委”簡肇棟的遊説團前往日、韓活動。

28日 日本國會議員、自由民主黨政調會長麻生太郎率日本國會議員訪問團抵臺。

29日 民進黨中央舉行“臺日政黨研討會”。陳水扁稱,希望未來能率同民進黨幹部前往日本訪問及參與研討會,並希望日本能夠繼續支援台灣參與WHO等國際組織。

5月

2日 美國參議院院會以無異議方式,通過協助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第二四三號法案,授權美國國務卿發動相關計劃,支援並協助台灣在5月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中取得觀察員地位。

3日 陳水扁確定延後出訪中美洲。

6日 臺《中國時報》報道,“外交部次長”高英茂上周秘密訪美,爭取美方支援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

8日 臺《聯合報》報道,甘比亞、尼加拉瓜等21國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要求其和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布倫特蘭德夫人緊急斡旋,邀請台灣以“衛生實體”(Health Entity)身分及觀察員地位,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年會。

9日 臺《聯合報》報道,美國政府派出歷來最大的代表團來臺觀察“漢光19”號演習,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前任司令退役海軍四星上將布萊爾也以平民身份受邀前來觀察。

11日 “在日台灣同鄉會”在東京新宿舉行“五一一台灣正名”遊行。

13日 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施賴弗表示,美國已公開表達支援台灣成為WHA觀察員,這項立場也很清楚;美國將與有同樣想法的國家合作,並説服其他可能支援台灣成為觀察員的國家。

15日 臺當局決定派“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代表台灣出席在日內瓦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

19日 第56屆世界衛生大會開幕。在大會開幕後舉行的總務委員會會議上,少數國家提出的“邀請台灣作為觀察員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問題列入本屆大會議程的提案遭到25個成員中絕大多數成員的否決,最後以協商一致的方式做出不把這一提案列入大會議程的決定。在隨後舉行的全體會議上,192個成員國又以同樣的方式通過了總務委員會的決定。

20日 陳水扁出席民進黨中常會時表示將推動“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公民投票。

28日 臺“外交部”提出臺推動“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案檢討報告,將“評估以‘國家身分’申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為新會員”文字納入報告正式文件中。

31日 臺“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率團抵達華盛頓,前往五角大廈與美國國防部副部長伍夫維茲晤談,並與美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上將及美國防部官員會面。

6月

5日 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夏馨在美國在臺協會舉行上任後首次記者會上強調,美國的臺海政策一如既往,並沒有變化。

12日 臺“外交部長”簡又新表示,加注英文TAIWAN字樣的新版護照將於今年9月1日開始發行。

18日 臺“外交部長”簡又新赴美參加第22屆“世界高峰論壇會議”。

20日 美國在臺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等面見陳水扁,説明美國反對台灣進行任何議題的公民投票的立場。

22日 由臺“立法院長”王金平率領的“立委”訪問團抵達華盛頓,就軍購、經貿和台灣政情發展與美國進行溝通。

23日 由“立委”蔡同榮、張旭成等成的“立委”訪問團抵美,與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美國企業研究所、大西洋理事會等智庫、眾議院台灣連線的議員會談。

27日 臺《中國時報》報道,美國官員表示,“公投”是台灣自己的決定,“台灣要自己承擔風險,自己負起責任”。

7月

4日 美國在臺協會舉行在台北凱悅飯店舉行慶祝美國獨立227週年紀念日酒會。這是臺美“斷交”24年來美國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慶祝國慶。

12日 臺《自由時報》報道,美國海軍潛艇計劃少將執行官巴特勒(JohnButler)10日表示,由於台灣無法在2006年前通過造艦經費,美國同意售臺八艘柴油潛艇將延後三年再開始招標。

同日,臺“經濟部長”林義夫結束赴法國、荷蘭及以色列三國的招商訪問返臺。

15日 吳淑珍以隨故宮文物赴德國展覽名義,啟程前往歐洲進行所謂“文化之旅”。

22日 臺“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率團訪美,就“公投”、經貿、軍售等議題,與美交換意見。

24日 美國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施賴弗表示,辦不辦公投是台灣自己的決定,但從公投在台灣內部引發的種種辯論,“我們沒有看到台灣非辦公投不可的理由”。

同日,臺“外交部”宣佈,8月1日臺將在斯洛伐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設立“駐斯洛伐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首任代表將由駐德副代表陳正治出任。斯洛伐克近期內會儘快在台北成立代表處。

25日 陳水扁接見美國企業研究院院長狄繆思及資深研究員李潔明時稱,“公民投票”是民進黨長期追求的目標,他保證不會進行“統獨公投”。並稱,2004年3月20日台灣“大選”當日或之前進行相關“公投”不可避免。

31日 陳水扁接見日本交流協會新任理事長高橋雅二。

8月

1日 臺《自由時報》報道,奧地利外交部拒絕臺“國安會秘書長”康寧祥以及“僑委會委員長”張富美的入境申請。

5日 尼加拉瓜等國在向聯合國聯合提案所附的解釋性備忘錄中稱,聯大第2758號決議,未解決台灣的代表權問題,且不斷被據以排斥台灣參與其他國際組織。聯合國繼續將台灣排除于該組織之外,實已構成對台灣人民的歧視。

6日 臺前“衛生署長”李明亮以慈濟大學教授和公共衛生專家的身份,到聯合國記者協會就台灣抗SARS經驗發表演説。

7日 呂秀蓮啟程赴中南美洲訪問,在檀香山、洛杉磯、西雅圖等三個美國城市各過境兩天。

同日,臺“考試院長”姚嘉文啟程赴英訪問。

10日 由臺“經濟部長”林義夫率領的“92年赴美招商團”啟程赴美。

17日 南韓在野黨“自由民主聯合”總裁金鍾泌等抵臺訪問。

18日 國民黨副主席兼陳水扁經濟顧問召集人蕭萬長以“亞東關係協會”科技委員會主委身份率團赴日訪問。

21日 第四屆“台灣與中美洲國家及多明尼加元首高峰會”在台北舉行。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巴拿馬等五國總統、貝裏斯總理及宏都拉斯副總統等人赴臺與會。

同日,陳水扁與巴拿馬總統莫絲科索簽署臺巴自由貿易協定。

22日 臺“財政部長”林全帶領證券、期貨及産業界赴美招商,總計參與人數約46人。

30日 臺《自由時報》報道,第十一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非正式領袖會議10月20、21日在泰國曼谷召開,臺已決定由“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擔任“特使”,出席今年的領袖高峰會。

31日 日本“推進日臺關係日本地方議員聯盟”成立,首任會長為東京都議會議員名取憲彥。

9月

1日 台灣新版護照正式發行。

2日 “臺日安保論壇2003年東京會議”舉行,臺“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國安會副秘書長”柯承亨、民進黨“立委”蕭美琴等人與會。日方出席會議者包括:世界和平研究所理事長大河原良雄、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前外務省政務次官、參議員武見敬三等約20人。

5日 臺“行政院政務委員”蔡清彥率“92年度行政院延攬海外科技人才訪問團”赴舊金山、洛杉磯、波士頓、華盛頓、東京以及大阪等地,協助廠商延攬海外高科技人才回臺工作。

同日,民進黨秘書長、臺俄協會理事長張俊雄率“俄羅斯經貿參訪團”赴俄羅斯參訪。

6日 “在日台灣同鄉會”、“促進日臺共榮共存地方議員聯合會”、“日臺地方議聯”及“日本李友會”等團體在臺參加“台灣正名大遊行”,並用日語高喊“台灣萬歲”。

9日 陳水扁接見今年亞太經合會議主辦國泰國特使巴卓,宣佈由“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出席十月曼谷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

11日 俄羅斯全祿航空公司總裁波雷撒柯夫宣佈,全祿航空將於明年二月定期直飛莫斯科到台北航線,每兩週一班。

13日 臺《中央日報》稱,台灣已于日前正式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稱,申請成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貿易委員會觀察員。

17日 第五十八屆聯合國大會總務委員決定,拒絕將甘比亞等極少數國家提出的所謂“台灣在聯合國代表權問題”提案列入本屆聯大議程。在當天舉行的會議上,80多個國家的代表發言反對將該提案列入本屆聯大議程。台灣當局“參與聯合國”的圖謀第十一次被挫敗。

同日,美國參議院成立“台灣連線”,共有11人參加,其中共和黨6位,民主黨5位。

19日 台灣籌辦的第一屆民主太平洋大會在台北召開,環太平洋地區的23個國家,67位代表與會。

26日 臺《聯合報》稱,陸軍“總司令”霍守業率團訪問華盛頓,拜會五角大樓國際安全事務局、聯合參謀本部、陸軍總部及其他部會官員,並前往夏威夷美軍太平洋總部訪問。

27日 美國國防部通知國會,將向臺出售7.75億美元的多功能資訊傳發系統。

10月

10日 國民黨主席連戰啟程赴英國、捷克及美國訪問。

同日,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愛瑞立首度公開提出“美國願為任何促進兩岸對話、降低緊張、增進相互了解的步驟背書(endorse),並表示歡迎”。

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賴比瑞亞簽署建交公報,恢復外交關係。臺“外交部”宣佈,自即日起中止與賴比瑞亞的“外交”關係,並停止一切援助計劃。

13日 美國在臺協會(AIT)理事主席夏馨抵達台灣。

14日 新任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亞太安全首席主任艾倫赴臺訪問。

同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賴斯針對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強調,美國對臺海問題的立場是,任何人都不能片面改變現狀,兩岸爭端必須和平解決。美國的臺海政策非常清楚,那就是“一個中國”政策。賴斯並警告説,美國反對會造成這個地區不安的舉動或挑釁的言辭。

15日 日本早稻田大學正式開設“台灣研究所”,此為日本國內第一個以台灣為獨立研究主題的研究所。

18日 美國務院副發言人愛瑞立針對2004年3月台灣“大選”表示,美國不偏好某一候選人或某一政黨。台灣及其領導人可以期待美國繼續追求穩定而具建設性的東亞及臺海政策。我們繼續堅守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我們堅持兩岸的歧見和平化解。我們支援雙方進行建設性對話,在彼此都接受的基礎上獲致此一重要區域的永久和平。

同日,由李遠哲率領的臺APEC代表團抵達曼谷。

22日 荷蘭經濟部次長級總司長布勞斯馬等抵臺訪問。

24日 謝長廷代表民進黨出席在塞內加爾舉行的國際自由政黨聯盟第五十二屆大會。

30日 美國眾議院通過第三○二號決議案,歡迎陳水扁過境美國,並祝賀其獲得“國際人權聯盟”頒贈人權獎章。

31日 陳水扁啟程赴巴拿馬訪問,返往分別過境紐約和阿拉斯加。過境紐約期間,在美國的默許下,陳水扁在接受“國際人權聯盟”頒獎儀式上發表演説,公開鼓吹“公投制憲”;利用弔唁宋美齡的機會,公開接受媒體採訪;並設法與美政要、國會議員等見面。

11月

3日,陳水扁利用參加巴拿馬建國百年慶的機會,與美國國務卿鮑爾“碰面握手”。

6日 斯洛伐克在臺設立“斯洛伐克經濟與文化辦事處”。

7日 臺“外交部”宣佈臺與吉里巴斯共和國“建交”。

12日 臺“陸委會主委”蔡英文赴華盛頓,面見美亞太事務官員,解釋陳水扁有關“新憲”、“公投”的談話。

14日 臺“外交部”及“臺俄協會”聯合捐贈一萬美元給俄羅斯政府,協助賑濟阿爾泰共和國地震災情。

17日 美國前國防部長、現任美臺商會主席柯恩等三人應邀到臺參加“亞太民主安全高峰論壇”學術研討會。

同日,臺空軍“總司令”李天羽證實,美國售臺的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已經分批交運台灣。

19日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愛瑞立表示,“以武力解決臺海歧見是無法接受的;我們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形勢─改變臺海現狀─的企圖。而且我們相信,兩岸對話對臺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至為重要”。

20日 美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幫辦蘭德爾•施賴弗在對台灣駐美記者的特別簡報中表示,任何對台灣使用武力的威脅,都為美國所“嚴重關切”。布希政府的政策就是不支援台灣獨立。美國了解台灣當局在推動“公投”與“制憲”的利益,但美國的立場很清楚:美國不支援“台獨”,因此,如有任何“公投”或“制憲”動作觸及讓台灣傾向“台獨”,美國將不會支援。

24 日 菲律賓外長歐普爾發表書面聲明表示,菲遵守一個中國政策,拒絕發給呂秀蓮和簡又新簽證。歐普爾表示,菲律賓與台灣的接觸“只限于經濟、貿易、觀光和文化層面,不應包括政治和安全事務。”

26日 美國白宮資深官員接受香港鳳凰衛視專訪,明確表示美國在一個中國政策框架內,和台灣發展關係;美國需要製造一個框架,使大陸不會擔心台灣向獨立方向發展,台灣也不會擔心大陸會動用武力試圖征服台灣。

28日 第11屆臺菲部長級經濟會議在馬尼拉舉行。

12月

1日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鮑徹首度明確表示,美國“反對”台灣舉行任何會改變台灣現狀或朝向獨立的“公民投票”。並稱,美國一直認為、並一再重申兩岸對話對臺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必要性。

同日,臺“國安會副秘書長”江春男赴美活動。

3日 臺《中央日報》稱,最新一期《國防新聞》週刊的文章指出,陳水扁在過境紐約時,曾向美方承諾,如果競選連任,購買愛國者三型反飛彈系統將是首先要務。

4日 美國白宮發言人麥克雷蘭在例行新聞説明會上重申,美國在兩岸問題上的政策,就是反對任何片面改變台灣現狀的企圖。美國也持續敦促兩岸,不要有升高緊張,或使對話更難達成的言行。

6日 臺“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原定赴美行程被延期。

7日 日本挺扁後援會成立。

9日 美國總統布希與溫家寶總理舉行會談。布希在會談後接受記者的提問時,“我們反對片面改變現狀”;“台灣領導人的言行表明,他可能想單方面做出改變現狀的決定,這是我們所反對的”。

同日,歐盟負責東亞事務官員布蘭克證實,歐盟執委會在12月4日無異議通過一項針對台灣舉行“公投”的決議,表明歐洲不願台灣因為“公投”而導致兩岸衝突,或因而升高臺海緊張局勢。

同日,臺“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柯承亨抵美進行遊説活動。

12日 日本交流協會在台北舉行天皇生日祝賀酒會。這也是臺日自1972年“斷交”以來,首度在臺舉行天皇生日酒會,臺“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外交部長”簡又新等人前往參加。

16日 臺“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赴美與美國國防部亞太副助理部長勞理斯等進行的“國防檢討會談”。

17日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鮑徹稱,美國的整體政策很清楚,美國反對任何改變台灣海峽現狀的企圖,也表明使用武力解決兩岸歧見令人無法接受;此外,美國也敦促兩岸避免升高緊張或使對話更難達成的言行。

18日 臺“外交部”召集各國駐臺機構人員舉行“公投”政策説明會,説明臺舉辦“公投”無涉“統獨”,“反導彈公投”是為維持現狀,以化解各方對臺明年“320”舉辦“公投”的疑慮。

24日 臺《聯合報》稱,替陳水扁宣傳“反導彈公投”的宣達團訂明年元月10日赴美,由“外交部次長”高英茂領隊。

25日 在臺當局的安排下,日本前首相森喜朗抵臺,並與陳水扁會面。據日本NHK電臺報導,森喜朗與陳會面時,就臺舉行“公民投票”表示,“希望台灣不要讓美國,再陷困難處境,也希望台灣方面能了解美國反對台灣舉辦‘防衛性公投’的立場,慎重面對此事”。對於森喜朗訪台並面見陳水扁一事,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福田康夫強調,森喜朗此行是基於個人立場和考量,與日本官方毫不相干。日本外相川口順子也指出,日本遵循日中共同聲明,以務實的非官方層級處理日臺雙邊關係。日本對臺的政策立場,始終維持一貫的既定原則和方針。

29日 美國務院官員表示,美國已多次清楚表達立場,“我們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言辭或動作,例如‘公投’。”美國鼓勵臺海兩岸對話,而“公投”對恢復對話沒有助益。美國仍然重視陳水扁就職演説中的“四不一沒有”,美國嚴肅看待陳此一承諾;有關“公投”,“美國把這個議題看得很重”。

同日,日本外務省發佈消息,訓令駐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所長內田勝久正式向臺“總統府秘書長”邱義仁表達日本政府希望台灣慎重處理“公投制憲”的立場。

同日,臺駐美代表處代表程建人表示,“公投”議題確實引起臺美間的困難,臺美關係處於“史無前例”的狀況。並稱美國總統布希“反對台灣片面改變現狀的行動或言詞”的談話,“用詞之強,前所少見”。

30日 臺駐歐盟代表李大維稱,台下月將組團分別前往美、歐、日遊説台灣辦“公投”的立場和內容。

歐盟亞洲事務官員表示,“公投”是民意表現,但歐盟不支援違反一中政策的“公投”,已適當向台灣政府表達過關切,歐盟希望兩岸問題能和平解決,並會持續密切注意台灣“公投”的發展。

31日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艾瑞立在國務院今年最後一場例行簡報中稱,美國仍然承認陳水扁在就職演説中提出的“四不一沒有”承諾,並且認為它們依然存在而且有效。美國已經表明反對任何影響臺海現狀的措施,包括台灣準備舉行的“公民投票”;美國敦促台灣要注意美國的關切。

中國網2004年2月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