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那達慕和祭敖包  

      我國的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特有的風俗習慣。每年的七八月份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就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屆時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的盛裝,乘車騎馬,雲集在碧綠豐美的草原上,參加各種比賽或娛樂和遊戲。蒙古語中“那達慕”的意思就是娛樂或遊戲。

    蒙古族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常以精騎善射和摔跤作為鑒別一個優秀牧民的標準。賽場上,臉色黝黑、身材魁梧的摔跤手,穿著鑲有銅釘的黑色“昭德格”跤衣,像古代騎士一樣跨著大步,按著民族古老的傳統風格,揮臂走出;賽馬更是需要有勇敢頑強精神的項目,洋溢著青春省略的騎手,揚鞭策馬,紅巾飛舞,如箭矢齊發;射箭在蒙古族人民中開展得非常廣泛,自古就有彎弓射大雕之美譽。

    “那達慕”大會上,除了最吸引觀眾的競技比賽外,還有飯店、茶攤、説書棚等程式各樣的娛樂活動。同時也是物資交流、獎勵先進、宣傳黨的政策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場所。

    近年來,許多朋友打聽,怎樣才能參加上那達慕。由於它召開的時間和地點不固定,很難如願以償。為了滿足大家的要求,內蒙古旅遊局和有關方面聯合,特在龍年組辦一次那達慕。

    草原上的那達慕一般在6-8月舉行。那時正是草場茂密、牛羊肥壯的季節,牧民們也正需要交換生産、生活用品,也期望與自己的同胞和朋友歡聚一堂,盡情歡樂。

    在那達慕大會上,傳統的項目有賽馬、摔跤、射箭和驚心動魄的套馬表演。烏蘭牧騎表演也給那達慕增添不少愉快歡樂氣氛。蒙古民族能歌善舞,且風格獨特:牧歌悠揚,舞姿抒展。觀者無不激昂。

    敖包是蒙古語音譯,意為"堆子"即人工堆積而成的石堆。一般築于草原的山頂或丘陵之上,在圓壇上面堆積石頭為臺,臺基上重疊作圓錐體,高約十余丈。敖包在內蒙古大草原隨處可見,分為單獨敖包和群體敖包,舊時有的富人還設有“家敖包”。

    自古以來,祭敖包的禮儀,大致為四種:

    血祭,據傳蒙古族在遊牧時代,各家所有的牲畜係天地所賜,因此,為了報答諸神的恩賜宰殺牲畜,在敖包前供奉。

    酒祭,據傳天地諸神不僅喜歡食肉,也喜歡飲酒喝奶子。故在祭祀時把酒或奶子灑在敖包供臺前。

    火祭,據傳蒙古族認為火可驅逐一切煩惱于邪惡。祭時牧民走近火堆(燃燒牛羊糞)邊念著自家的姓氏,投祭品于火中。

    玉祭,古代蒙古族有用玉做為供品的禮儀,因玉價值昂貴,現用寶珠或硬幣炒米代替。

    蒙古族祭祀敖包,于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召開。屆時敖包密插樹枝,並四週懸挂五顏六色的布條和紙旗,旗上寫著經文。焚香點火、喇嘛誦經念咒,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與宗教色彩。禮儀畢,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摔跤、眾歌群舞。

    華夏經緯網 2002-08-14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