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土窯洞  

    在很久很久以前, 風從遙遠的北方把黃土帶到中國的西北高原, 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於是就形成了陜北這塊面積廣闊、土層綿厚的黃土地。在這片土地上,自從有了人,便有了窯洞。而這些窯洞正是黃帝子孫繁衍、生息、創造燦爛文化的地方。

    位於黃河中游、屬黃土高原丘陵的溝壑區的延安地區,無論是城鎮或鄉村,時至今日,窯洞仍是人們最主要的居住形式。我從小就知道有窯洞,然而只有最近去了一趟延安地區,並在最原始的土窯洞裏住過幾天以後, 才算真正對窯洞有了了解。

    人類的居室大都因地制宜而營造, 在黃土高原表現得尤為突出。黃土高原的土崖畔上,正是開掘洞窟的天然地形。土窯洞省工省力,冬暖夏涼, 十分適宜居住生活。早在新石器時代, 黃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就在以黃土層為壁體的土穴上, 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簡單的穴居和淺穴居, 並逐漸形成聚落。

    陜北窯洞有靠山土窯、石料介面土窯、平地石砌窯多種,一般城市裏以石、磚窯居多, 而農村則多是土窯或石料介面土窯。陜北窯洞以靠山窯為最典型。它們是在天然土壁內開鑿橫洞,往往數洞相連,或上下數層,有的在洞內加砌磚券或石券,以防止泥土崩潰, 或在洞外砌磚墻, 以保護崖面。規模較大的在崖外建房屋,組成院落,成為靠崖窯院。

    我來到這裡的延長縣羅子山鄉時, 正碰上一家人在建新的窯洞。一眼望去, 一排四孔的土窯洞已基本成形, 窯洞背靠黃土面朝大路, 其上方也開掘出兩孔土窯洞, 從洞裏掘出的土正好覆蓋在下層土窯上方成為平坦的房頂。有好幾個小夥子參加建窯勞動, 他們告訴我, 冬季農閒的時候才是修窯洞的最好時機, 平時很難遇上, 我慶倖能夠碰到這麼個好機會, 並和小夥子們攀談起來。他們説, 修建新窯洞有不少講究。首先是要找人看風水,擇地形。選擇挖窯洞地方的土質十分重要, 必須是粘土。窯洞要向陽,背靠山,面朝開闊地帶。

    新建的窯洞還是傳統格式,從外面看4孔要各開門戶, 走到裏面可以發現它們有隧道式小門互通,成為一個整體,聯繫著這個家族的所有成員。窯洞寬約4米,縱深約5米, 高約3米,兩壁的黃土面被刮切得十分平整光滑。穹頂呈半圓形。這使本來就比較寬敞的窯洞顯得很高,空間很大。 從中間一孔窯的裏壁向內開有隧道式的小門,通向一個完全黑暗的小窯洞,那裏是儲藏糧食等物品的庫房。

    這個新建窯洞內的炕、灶都已修好, 壁上還開挖了一些方形的可以擺放物品的凹洞。小夥子們在窯洞外用磚砌窗臺和門。他們説,當窯洞拱形門正中最後一塊磚放上去就要全部完工了。完工時要舉行很隆重的慶賀儀式,主人要在窯裏外貼紅色的剪紙, 門口貼對聯,還要放鞭炮。村中親朋好友將前來賀喜,主人則請他們喝酒吃肉,自有一番熱鬧。

    在一排幾戶人家的窯洞前,我看到有幾個婦女在包粽子。門外有鍋和灶臺,我就問她們是否都在室外燒飯。其中一位30多歲的婦女告訴我,一般窯洞都有兩個灶臺,只有熱天才在室外燒火做飯。她邀請我進屋,我帶著旅途的風塵和汗水跨進了窯洞,頓感透心的清涼。這孔窯洞有20多平方米大小,窯洞縱深靠墻處有一個大炕,這位大嫂説那叫掌炕。而有的窯洞內在靠窗的地方稱為前炕。無論掌炕還是前炕,在炕的一頭都連著一個三孔灶臺, 平時便在這裡燒火做飯。由於灶火的煙道通過炕底,所以冬天炕上十分暖和。灶臺上方的墻上有個凹進去的洞, 裏面放著油鹽醬醋等物,室內一側墻邊立著一排高低不一的粗瓷缸, 用於貯水、裝糧食和鹹菜等物。此外,室內還有一個大紅色的帶花紋的櫃子,裏面存放衣物, 上面擺放著一些簡單的飾物。四週墻壁上貼著各式各樣的掛曆、年畫。特別是在炕周圍的三面墻上約1米寬的地方,貼著一些繪有圖案的紙和由各種煙盒紙拼貼的畫,他們稱之為炕圍子,十分好看。

    炕圍子是一種實用性的裝飾, 它們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與粗糙的墻壁直接接觸摩擦, 還可以保持清潔。為了美化居室, 不少人家在炕圍子上作畫。這就是在陜北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炕圍畫。

    延安窯洞的窗戶也許是整個窯洞中最講究、最美觀的部分。拱形的洞口由木格拼成各種美麗的圖案。窗戶分天窗、斜窗、炕窗、門窗四大部分。黃土高原溝壑縱橫,色彩單調,為了美化生活,窯洞的主人們以剪紙裝飾窯洞。它們根據窗戶的格局, 把窗花佈置得美觀而又得體。窯洞的窗戶是窯洞內光線的主要來源,窗花貼在窗外,從外看顏色鮮艷,內觀則明快舒坦,從而産生一種獨特的光、色、調相融合的形式美。

    在安塞縣徐家溝我專門拜訪了有名的剪紙巧手王西安。王西安是一位40歲左右的農村婦女。倘若你看了她的剪紙和繪畫,你不能不承認她是一個出色的民間藝術家。在她家窯洞的拱形屋頂上我看見一個圓形的由一些花圍著的大喜字剪紙,她説那是窯頂花。她向我介紹, 剪紙的種類有窗花、炕壁花、窯頂花、神龕剪紙、婚喪剪紙等花樣,在不同時間和場合貼不同的剪紙。她拿出平時剪的造型各異、試樣豐富、美觀生動的剪紙給我看,其中有十二屬相、龍鳳呈祥、花籃、蝴蝶等。我不解地問為什麼在其他窯洞難得見到這樣的剪紙,她笑著説:“如果你春節前後到陜北來,家家戶戶窗上都會貼滿了花花綠綠的窗花。尤其是喜慶婚娶的人家,窗花特別豐富、精彩。那一家一戶的剪紙、窗花簡直就是個小型展覽。”我不知道製作這麼漂亮的剪紙要花多少時間。王西安當即拿出幾張紅紙和一把普通的剪刀開始剪起來。不一會兒,就像變魔術一般,八隻一模一樣栩栩如生的紙鳳凰便呈現在我的眼前,由不得你不佩服黃土地上勞動婦女的心靈手巧。正是她們和黃土地上的粗壯的男子漢們營造了這一排排在中國名聞遐邇的土窯洞。(淩幼娟)

    中國網 2002年8月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