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記:2002年8月2日  

    我們這些中國人把中國的一句習慣性問候語帶到了朗伊爾城,見面就問:“你吃了嗎?”但在這裡,這句話絕對不僅僅是客套,而是有實質意義的。

    到達朗伊爾城的最初幾天,我們中的很多人都著實為吃飯問題發了一陣愁。這裡生活費用昂貴,在北京僅一塊多錢一袋的速食麵,這裡的超市裏要8、9個克郎(約合10元人民幣)。豬肉要47克郎1公斤,蔬菜就更邪乎,1公斤番茄要56克郎。所以在北京出發前,隊長高登義就告訴大家,要自己作飯,可以自由組合。

    但是這個“組合”問題在一開始時是個有點尷尬的事。有些“自然單位”人多,比如大氣組有9個人,中央電視臺有6個人,不存在“組合”問題。其他的就有些不好辦。有的人生性灑脫喜歡扎堆,一下子就跟人“搭幫”上了。有的人習慣禮貌待人,就好幾天入不了夥。最初幾天,見面問“吃了沒有”是真正的關心,而回答往往是:“泡了碗速食麵。”

    武素功教授和楊永平第一天就到山上亂轉,查看這裡的植物,然後順腳走進一家飯館。一人一份飯再加一杯啤酒,就花掉400多克郎,一天的生活費全搭進去了。後來他和楊永平一人買一個大杯子,再加一大堆速食麵,打算湊合過日子。每到吃飯的時間,就聽到武老師在嘆氣:“又到了吃飯時間了。”

    而湖南經視的3個同志卻很會過日子,帶了幾大瓶辣子,很多鹹菜和佐料,然後熱熱鬧鬧地在廚房裏折騰。但這個廚房裏只有一隻平底鍋,幾隻小煮鍋,大家就自己買了電飯煲來作米飯。也沒有像樣的刀,有兩把8、9公分長、鋸子似的刀子,可能是西方人用來切麵包的,還勉強可以用。其他的就是各人隨身帶的小刀子,也可以各顯神通。

    但這麼多人在一個廚房裏作飯,免不了有拿錯東西的時候。今天大氣組拿出一大塊肉來化著,等我打算去切的時候,發現已經被湖南經視的辛艷給切了。這下我可真是“阿彌陀佛”了,因為我一直覺得肉是最難切的食物。這麼艱巨的任務有好同志代勞了,我就乘機要“積極”一下,拿出幾個馬鈴薯削了皮,準備做燉肉。

    燒一大鍋水,把肉扔進去,覺得應該有點佐料。但四處看了看,沒找到什麼佐料,只好湊合煮了。等煮到一半熟的時候才發現兩個小瓶子裏裝著大料和花椒,也不知是誰的,趕快各抓了一把扔進去。王唯看了就説:“怎麼什麼都往裏扔?”我就説:“待會兒覺得味道不好,自覺少吃點就行了。”

    高登義過來看了看,説挺香的。但他覺得菜少了,從櫃子裏找出一個又大又圓的東西,是從超市買來的,都不知道是什麼。他把它削了皮,切一塊嘗了嘗,説像是中國的羅卜。王唯覺得可以炒個羅卜絲,就拿刀子切起來。一會兒湖南經視的聶梅過來看了,説這不是羅卜絲而是棒棒,要過刀子,將已切好的羅卜仔仔細細去“改刀”。高登義見大家做得熱鬧,津津有味在旁觀賞。

    大家覺得聶梅切得確實好得多,但距吃到嘴裏就更加“十萬八千里”了。曾義民也拔出小刀切起來,辛艷也加入進去,然後又有幾個人圍過來觀賞。最後是王唯和馬健龍合夥把羅卜絲炒了出來。

    湖南經視的倪建新是個喜歡做飯的人,每次做飯都是他掌勺,一盤接一盤炒出來。他們又熱情邀請別人一起吃,就有越來越多的人參加進來,最後武老師和楊永平也入了他們這一“幫”。於是大家都有了吃飯的地方,“吃了沒有”這句話就不怎麼聽得到了。

    但是由於蔬菜水果少,氣候又乾燥,不少人嘴角長了瘡,有的嘴唇開裂,有的臉上長疙瘩。這幾天大家都買許多果汁來喝。其實越是擔心吃飯問題,就越是見什麼都吃。再加上大家一起做飯熱鬧,很刺激食欲,現在大家又擔心會在這裡吃胖了。

    北京青年報 2002-8-5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