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瓶法”與“隨手扔”文化叫板  

    美國文化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物質消費”文化。在本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期,除了少數極有錢的人,多數美國人還是非常簡樸的。後來經濟學家凱恩思提出只有刺激消費才能促進生産,從而把美國經濟從泥潭里拉出來了。這種辦法雖然挽救了美國經濟,但也養成了美國人追求過度消費的壞毛病。

    在凱恩思經濟思想指導下,整個美國社會都在鼓勵消費。電視、報刊中鼓勵消費者買最新款的服飾、汽車。銀行貸款給消費者買高檔生活用品。而物質的豐富使美國成為全世界最浪費的國家,也養成了美國人買了就扔的壞毛病。在美國,許多家庭的生活垃圾中許多東西是可以使用或再生後使用的,美國人的物質消費觀極大地浪費了有限的資源。

    為了對付日益增大的垃圾量,1987年紐約州率先通過了“垃圾管理計劃”,這個計劃要求在10年之內將垃圾産出量減少到當年水準的50%。要求各地方行政部門制定相應的法律、法令來保證這一目標的實現。

    1989年,紐約市通過“垃圾分類回收法”,規定所有紐約市民有義務將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垃圾分離出來,如果在居民垃圾中發現可回收物品,衛生部門可處以罰款。

    1990年,紐約市對“垃圾分類回收法”再次進行補充。要求市民必須將家中廢電池、輪胎送到有關回收機構。這次補充法案使紐約市在環保立法中走在了全國的前列。迄今為止,無論是美國聯邦政府,還是州一級聯邦政府,還沒有一個市像紐約市這樣做的。

    紐約市也是率先通過“退瓶法”(Bottle Bill)的市之一。紐約市法律規定:顧客購買易拉罐飲料或塑膠包裝可口可樂、啤酒時必須為包裝就多付錢;一般來説是每一瓶5美分。這樣就鼓勵消費者在使用後將飲料瓶退還給商家。而每一個商家有義務收集包裝瓶。儘管一些商家抱怨缺乏足夠的場地放空瓶,但法律終究是法律,既然制定了法律,你就必須遵守。

    在紐約,一些大型超市門口都專門安裝了收瓶機,只要顧客將瓶子分類投入機器不同的投入口,機器就會吐出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你一共投了多少瓶子,價值多少。你拿這張小紙條可去同一家超市購買同樣金額的物品。小紙條的下端還寫了那麼一句話:“非常感謝你參加紐約市垃圾回收計劃”——讓人心中感到暖洋洋的。

    早在1985年,紐約市的飲料瓶、飲料罐約有2/3被直接送到了垃圾掩埋場。而1998年的資料顯示,有80%的啤酒瓶被回收,有85%的易拉罐被回收,有50%的塑膠瓶被回收。看來“退瓶法”功不可沒。

    中國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