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魅力:修道院藝術博物館(The Cloisters)  

    紐約的博物館種類繁多,即使化上一個月的時間參觀也只能是走馬觀花。在紐約市,光曼哈頓島上的博物館就有60多所,加上其他四個區,博物館的總數要超出100所;其藏品藝術價值之高、種類之豐富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的收藏品相媲美。從歷代大師級作品到老式消防車,從白堊紀的恐龍到當代的手工布娃娃,從西藏的織品到非洲的面具無所不包。對於紐約市博物館的藝術藏品以往描寫紐約的專著已作了不少描述,本篇只是就個人興趣、以及一些不太為國人了解的博物館做一介紹。

    修道院藝術博物館(The Cloisters)

    如果説紐約市曼哈頓還有一處“世外桃源”的話,那就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分館-修道院博物館。

     修道院博物館位於曼哈頓北端翠亨堡(Fort Tryon Park)一棟1934-1938年間修建的倣中古的修道院裏,裏面的許多磚瓦石塊都是從20世紀初法國南部、義大利的一些遭到拆除的中古時期的教堂和禮拜堂裏收集而來的。該館的建築設計以倣羅馬風格和哥特式建築風格而聞名,其色彩採用中在世紀的建築色彩,為館內的中在世紀藝術珍品提供了極為和諧的展覽背景。修道院博物館目前的收藏品包括歐洲中世紀的各種藝術,如陶瓷、金屬器、法瑯器、繪畫、雕塑、彩色玻璃以及挂毯畫等文物。展品的陳列從羅馬式藝術時期(西元1000年至1150-1200年)延續到哥德藝術時期(西元1150年至1520年)。

     由於約翰D洛克菲勒三世的慷慨資助,修道院博物館的建立才得以實現。修建這棟倣中世紀的修道院的資金全部來自洛克菲勒家族,同時洛克菲勒也為博物館收購館藏文物提供了資金。館內最重要的文物來自雕塑家喬治格雷伯納德( Gorge Barnard)先生的私人收藏,1914年伯納德先生創立博物館展示他從歐洲各地收集的雕塑藝術珍品,1925年小洛克菲勒從他的手中購買了全部藏品,然後又把所有的藏品捐贈給修道院博物館。觀眾得以在曼哈頓的鬧市中尋覓到這樣一處世外桃源要歸功與伯納德先生的眼力和洛克菲勒先生的創意。

    伯納德先生在歐洲遊歷的時候發現西班牙和法國南部一些中世紀的教堂由於缺乏資金修護,遭到廢棄。一些教堂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就遭到破壞,當地的農戶就將教堂中的石柱、石塊拿來給自家蓋豬圈。美國是一個年輕的、沒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國家,然而美國人對於歐洲藝術的崇拜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伯納德先生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對於歐洲藝術尤其是古希臘、古羅馬藝術懷有崇敬心情的雕塑家。他不惜花費畢生的精力從法國農民、當地人士的家中一磚一瓦地收集這些中世紀的文物和藝術珍品,然後用船運的方法將這些“廢石塊”運到新大陸。以現在的交通發達的能力來衡量這項工程,仍是一件耗費巨大精力的事情。

    在1934修建這座倣古修道院時,小洛克菲勒完全可以考慮建一座現代化的展覽大廳來擺放這些收藏品,如建成象紐約市第五大道上的由現代建築大師萊特(Frank Lloyd White)造型稀奇古怪的所羅門古根漢姆博物館。但是他沒有這樣做,他按照藏品的來源的-中世紀修道院的禮拜堂、中庭花園,複製了一座古意盎然的修道院。他聘請了美國甚至歐洲一流的建築師和藝術史專家,專門研究如何再現中世紀藝術的魅力。當你在參觀這所博物館時可以隨處發現藝術大師們的獨具匠心。比如,在一個被修復的羅馬建築風格的中庭花園的走廊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那裏樹了一塊小牌,上面書寫著:從這裡往左數的第3根廊柱是從法國南部比利牛斯山區一座廢棄的、12世紀修建的居扎修道院(Cuxa Cloister)中拿來的。如果不經點明,參觀者是絕對分不出這些廊柱哪根是古董、哪個是仿製品。

    據説在建造這座修道院時,洛克菲勒請了一流的古建築修復大師,他們在倣造每一根舊廊柱的顏色時要經過幾百、甚至上千次的色彩比對,以突現“整舊如舊”的效果。修道院的建成沒有巨大的財力是絕對做不到的,而且我還以為最重要的是需要具有極高藝術鑒賞力的專家們;然後整個社會要有讓這樣一些從事古建築修復藝術的專家安下心來、生存下去的空間,讓他們免於饑餒、從事創作的氛圍才是重現這些中古建築藝術輝煌的關鍵。由此想到最近中國國內修建了許多倣古的博物館,如“西遊記宮”、秦始皇宮”、“封神演義宮”如此等等。據權威性的統計,全中國這樣的“人造景觀”至少有一千多處。可是建成以後,好像參觀者並不買帳,有些個瑣大的景觀一天也就去7-8個人轉悠,久而久之這些個“人造景觀”風吹雨淋、疏于打理倒真成了“古建築”了。光從藝術的角度來看,許多建造“假古董”者根本地不懂、也不想了解這些“假古董”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相應的人文知識;建造的手段又極其拙劣、不負責任。因此,所到之處,見到的只是穿著漢朝、明朝衣服的當代工農兵形象,許多塑像的比例嚴重失調。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説明,無論是保護歷代文物古跡還是興建新的“人造景點”光是投入鉅額資金是不夠的,我們缺少的是懂得藝術的投資者,缺少的是品味、是對古代藝術的鑒賞力,以及發揮這些鑒賞力、吸引第一流的藝術人材為其工作的機制。

    中國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