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最酷,住“統樓房”是首選  

    美國人有崇尚自由的天性,這種天性在紐約人身上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家居方面,他們追求的是與眾不同。不像國內家庭,今年流行三包(包門、包窗、包暖氣),便大家都包起來,明年流行櫸木裝修,便“紅櫸、白櫸、一櫸到底”。

     我在紐約認識的一位藝術家朋友張張嫁給了一位英國的投資銀行家。她在紐約蘇荷區經營一家“後現代主義”畫廊。她把家也安在那裏,就像中國過去的“前廠後店”門臉房。有一次,我應邀去她的畫廊參觀一個畫展,也順便參觀了她的家。她居住的蘇荷區,在20世紀初,還是工廠區,後來藝術家們發現那裏租金便宜,室內空間大,很適合作畫,便紛紛搬了進去。那裏就逐漸形成紐約市非常有特點的藝術品交易市場及居民住宅區。那裏的房子全是大工廠時代的“統樓房”(英文稱loft,一般在商業用房的樓上,是一種大面積的不加隔斷的住宅;房屋裏光線明亮,視野開闊)。現在,藝術家們既把它作為畫室,又把它作為畫廊和居室,成為“商居混用房”。我一到張張家的大門口,就見她本人懷抱剛剛出生的兒子招呼著來參觀的賓客。她的丈夫派屈克也在一旁應酬,一條小黃狗在一邊走來走去。畫廊裏懸挂著經張張刻意包裝處理的畫作,挂在有各種管道的“統樓房”裏,經燈光一照射顯得非常的高雅、別致。

     紐約就生活著這樣一些“另類”,他們的行為與常人稍捎有些不同,過著一種“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拘束的生活。沒過幾天,我聽説派屈克辭了收入頗豐的銀行工作,專心致志幫助夫人打點蘇荷區的這家小畫廊。看來,要當另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有那麼一種思想境界,那種把名把利全看透的覺悟。蘇荷區,由於這樣一些藝術家的存在,使得該社區的人文風貌獨具丰采。當地的房地産價格也因此猛長。自然吸引了不少所謂的“成功人士”來此地購房置産,附庸風雅。一時間,“統樓房”成了紐約城裏時髦的字眼。難怪有一家著名的成衣店安泰勒(Ann Tailor)要將它的二線品牌打上“統樓房”(loft)的標誌。好讓那些有藝術細胞的或沒有藝術細胞的熱愛藝術的女士、小姐們因為穿上“loft”品牌的時裝而平添幾分嫵媚。

     然而,由於此地房地産價格的猛漲,使的一些真正的藝術家們再也付不起租金了,他們只好搬到紐約上州或布魯克林區去居住。所以説,如何維護蘇荷社區獨特的人文風貌,又成了當地社區居民的奮鬥目標了。

    中國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