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五年香港璀璨依然 “一國兩制”取得巨大成功  

    今年7月1日香港將迎來回歸祖國五週年紀念日。香港回歸祖國的5年,是“一國兩制”從構想成為現實並在香港社會逐步紮根的5年,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取得新經驗的5年,是為長期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打基礎的具有開創性的5年。香港回歸5年來的實踐表明,“一國兩制”在香港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香港特區政府施政也取得了卓然成就。

    “一國兩制”獲得成功

    過去的5年是不平凡的5年。回歸之前,不少人對“一國兩制”是否在香港行得通存有疑慮,西方有的媒體甚至預言“香港將要死亡”。但是,5年過去了,“一國兩制”在香港由構想變成了現實,港人的疑慮基本消除,西方媒體的預言一一破産,“一國兩制”方針不僅得到了廣大香港同胞的擁護,而且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

    回歸祖國5年後的今天,展示在世人面前的,不僅是一個原有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生活方式沒有變的香港,而且是一個社會更加安定,法律更加健全,生活方式一如既往的香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近日表示,在基本法的保障下,香港擁有高度的言論、新聞和出版自由。香港的傳媒報道不但維持了多樣化,而且比以前有了更廣闊的空間。香港良好的法治在基本法保障下,比以前更加鞏固。

    中央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姜恩柱把“一國兩制”在港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功歸納為4個方面:一是實行“一國兩制”方針,使香港的繁榮穩定有了更可靠的保證;二是實行“一國兩制”方針,使香港同胞真正實現了當家作主;三是實行“一國兩制”方針,使香港保持了獨特的優勢;四是實行“一國兩制”方針,是使香港從祖國內地得到更強勁的支援和依託。

    香港回歸祖國後,中央政府堅決執行基本法,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方針,除國防和外交外,香港特區政府享有行政管理、立法、獨立司法和終審等自治權力。

    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引下,5年來,香港特區政府取得中央政府授權,與外國簽定了60多份雙邊協定,以及適用於特區的200多個多邊國際公約;以“中國香港”名義,出席了1300多次不以國家為單位參加的國際會議,其中有700多次是限以政府參加的會議;並以中國代表團成員的身份,出席了60多次限以國家為單位參加的國際會議。截至今年5月,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的港人,已獲得112個國家和地區免簽證入境待遇;同時,世界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公民,也可免簽證進入香港。

    香港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實踐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在克服重重困難中前進的。香港特區成立伊始,就遭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猛烈衝擊。這場風暴的陰影至今尚未完全消除,去年以來又受到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和美國“911”事件的影響,再次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在考驗面前,“一國兩制”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正是由於香港成功落實“一國兩制”,保持了香港社會安寧,人心穩定,能夠抵禦外來衝擊。在亞洲金融風暴中,香港與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相比,經濟上的損失就相對較小。

    5年來,以行政長官董建華為首的香港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妥善處理了各种經濟、民生和社會問題,經受住了各種考驗。特區政府繼續保持了香港自由港的特色,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保持了健全的法治和規範的市場秩序。特區政府還積極適應新形勢,著眼于長遠發展,認真研究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問題,促進香港經濟結構的轉型。

    從1999年開始,特區政府在保證行政架構、權力、運作、制度等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對公務員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合約制取代長俸制、薪金與表現掛鉤制、簡化紀律處分程式、引入以服務精神為本的管理文化等。今年7月1日開始,香港特區第二屆政府將實行主要官員問責制,以改革政府架構,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提升公務員在公眾中的形象。

    現在,國際社會對香港成功落實“一國兩制”評價甚高。美國駐港總領事館4月份公佈的一份美國國務院報告説,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於保持香港獨特的生活方式,香港依然是亞洲最自由的城市之一。英國外相今年3月提交給國會的一份報告也説:“整體而言,我們認為‘一國兩制’的概念繼續在香港得到落實,法治及司法獨立這兩項香港賴以成功的要素得到維護。港人基本權利及自由也受到保護,就此不同意見及言論也可以充分及自由表達。” 歐盟也表示,中國政府 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是成功的。

    “東方之珠”依然璀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香港是“全球透明度最高、管治得最好、政府干預最少的營商地區”。世界經濟論壇和國際管理及發展研究所等權威機構,稱香港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和營商環境的地區。德國梅賽德斯—賓士中國有限公司總裁麥基樂先生説:“香港是一個理想的營商基地。”

    “實際行動遠勝千言萬語。”事實證明,香港回歸祖國5年的今天,依然是亞太區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商貿中心、航運中心和旅遊中心。22222現在,國際社會對香港成功落實“一國兩制”評價甚高。美國駐港總領事館4月份公佈的一份美國國務院報告説,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於保持香港獨特的生活方式,香港依然是亞洲最自由的城市之一。英國外相今年3月提交給國會的一份報告也説:“整體而言,我們認為‘一國兩制’的概念繼續在香港得到落實,法治及司法獨立這兩項香港賴以成功的要素得到維護。港人基本權利及自由也受到保護,就此不同意見及言論也可以充分及自由表達。” 歐盟也表示,中國政府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是成功的。

    彈丸之地的香港,卻擁有高度發達的金融運作系統。回歸5年來,通過不斷的改革與創新,香港金融業又有了長足的進步,保持了亞洲區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現已形成包括銀行體系、外匯市場、貨幣市場、證券市場、債務市場、金銀貿易、保險業以及投資管理等金融運作系統,它們既各自獨立,又互相依存、互為補充,共同為資本的順暢流通和增值提供保障。

    作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擁有本地和外國銀行及存款機構251家,除存貸款之外,這些銀行還從事包括貿易融資、公司財務、個人理財、證券及金銀買賣等等。在香港的外資銀行達114家,其中的77家屬於全球100家最大銀行;香港銀行的業務中有55%以外幣為單位,到去年底銀行持有的海外資産總值達4195億美元。

    香港的外匯市場發展成熟,交易活躍,以成交額計是全球第七大外匯市場。由於沒有外匯管治,香港的投資者可以全天24小時在世界各地的外匯市場進行交易,這對促進外匯市場的發展十分重要。

    備受海內外投資者關注的香港股票市場,目前的上市公司達755家,資本市值總額達3.8萬億港元,為全球10大股市之一。配合資訊科技的發展,香港交易所近年來不斷進行技術更新,目前已實現自動對盤交易,投資者、經紀和交易所聯網,大大提高了市場效率。目前,香港交易所又在與倫敦等國際主要交易所磋商,為實現24小時環球股票交易創造條件。

    香港債務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已成為亞洲區內流通量最高的市場。到去年底,未償還的票據及債券數額超過1130億港元,而此類票據及債券的日平均成交額達211億港元。

    香港仍是亞洲最佳的營商中心,不但是進入中國的大門,也是進入整個亞洲地區的門戶。目前有超過3200家公司在港設有地區總部或辦事處,數目較1998年增加32%。超過10萬家向內地採購銷往環球市場的公司,選擇香港作為與中國內地經商的最佳地點;超過25萬名海外僱員選擇了在香港就業;世界最大的100家銀行中有76家選擇了香港;100家國際保險公司(包括全球20大保險公司中的11家)也都選擇了香港。同樣地,數以萬計在1997年前移居海外的前香港居民,也陸續回流香港。

    香港的核心業務是貿易、商業和製造業,其長處是熟悉市場。過去香港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佳績,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香港將會如魚得水,有機會在內地市場發揮這些長處,為香港開拓新的發展空間。香港貿發局主席吳光正認為,香港國際貿易排名不斷上升的原因是香港資訊交流通暢、人才來去自由、資金自由進出、産品自由出入的“四通”條件;加上香港的高效率運作、制度及稅制具備優勢,毗鄰的龐大內地市場正在崛起,這樣的“三優四通”競爭條件,在區內具有很強的優勢。

    香港之所以被認為是“東方之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還在於她扮演的世界航運中心角色。維多利亞港平均超過10米深的港內航道,使大型遠洋貨輪可隨時進入碼頭和裝卸區,與此相匹配,香港還擁有優良的港口設施和高效率的作業流程,香港的貨物裝卸作業素以效率高見稱,貨櫃船在港內的週轉時間平均約為10小時。港口設備可同時容納上百艘船舶靠泊和進行裝卸作業。香港不僅擁有集裝箱碼頭,而且還擁有石油、煤炭、水泥等專用碼頭。更重要的是,香港還擁有數千家航運企業和上萬人的航運從業人員及優良的航運管理人才。2000年,香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1810萬個標準貨櫃單位,堪稱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香港航運界人士確信,在未來10年內,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必將使香港港口的貨運量進一步增長,香港港口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香港還被譽為“旅遊天堂”,在回到祖國懷抱的5年間,面對國際經濟環境不景氣,香港旅遊業仍是香港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不僅是香港賺取外匯的第二大行業,還帶旺了餐飲業、酒店業、商業、服裝業、交通服務等多種行業。回歸5年來,到香港旅遊的人數不斷增長,旅遊收益大幅度提高。

    香港經濟可望成功轉型

    當前,從世界範圍看,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香港面對的國際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從整個國家的範圍看,中國已加入世貿組織,標誌著我國的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將在更大範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這對香港與內地之間的經濟關係、香港所起的仲介作用、香港自身經濟結構以及香港在區域經濟中的地位,都將産生深遠的影響。

    面對機遇與挑戰,香港經濟正在努力轉型,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將香港的定位明確為:“背靠內地,面向全球,作為中國的一個主要城市和亞洲的國際都會,提供高增值的服務。在原有基礎上鞏固自己的強項,同時應用新知識、新技術,推動新的增長。”

    董建華提出第二屆特區政府要重點做好4項工作:一是改革政府架構,務求施政與時並進。今年7月實行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問責制,改革政府架構,改進政府辦事作風,提高公務員的工作效率,改善政府運作的成本效益,確保各項政策能夠認真執行和徹底落實。配合主要官員問責制的實行,作為協助行政長官決策機構的行政會議也要進行改組,以發揮更大效能。二是利用中國入世的機遇,推動香港經濟成功轉型。積極與中央政府商談,儘快研究建立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的經貿關係,促使香港與內地的人才、物資暢通流動。三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照顧弱勢社群。據統計,截至今年1月份,香港失業率為6.7%,是近20年來的新高。因此,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已刻不容緩。四是弘揚港人自強不息、逆境創業的優良傳統,倡導追求卓越、團結向上的精神。

    董建華近日還表示,香港經濟在60年代和80年代曾兩度成功轉型,他對香港經濟第3次成功轉型充滿信心。為配合經濟轉型,香港將繼續善用本身的競爭優勢,繼續致力推動創新科技、鼓勵創業、支援工商業建立本地品牌和提升設計水準,在全球爭取更大的市場。

    香港特區財政司長梁錦松也表示,香港正面對經濟轉型的挑戰,因此需要發展高增值經濟活動,需要進一步提高香港人才的質素和數量,需要增加與中國內地在經濟領域的流通。

    香港特區成功走過了第一個5年,雖然今後的前進道路上還會遇到各種挑戰,但人們有理由相信,只要繼續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就一定能克服前進中的困難,推動“一國兩制”實踐不斷走向深入。(了望新聞週刊駐香港記者 羅政)

    了望新聞週刊 2002-07-01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