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東:“那一刻,真真正正成為中國人”  

    香港回歸祖國5週年前夕,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在其位於香港中銀大廈的辦公室裏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年近8旬的霍老精神瞿鑠、思路敏捷,撫今憶昔,有問必答。憶及5年前的回歸之夜,霍老激動之情溢於言表:“當年,毛主席在天安門廣場升起了五星紅旗,宣佈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5年前的交接儀式上,目睹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旗冉冉升起,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地做回中國人。以前出國,在機場填各種表格時,在國籍一欄填‘香港’總要被人劃掉,寫上‘無國籍’。那種日子從此一去不復返了。那一晚,整個香港都沉浸在喜慶的氣氛中,可以用‘普天同慶’來形容,連交通事故都少了,80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報道了這一盛況。”

    回顧香港回歸祖國前後的風風雨雨,霍老這樣評價香港回歸祖國後的這5年:“想當年,我們《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成員一個字一個字地推敲、討論《基本法》,但對這個文字的東西能否變成現實誰也沒有把握。現在,我高興地看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從文字變成了現實,香港人對《基本法》、‘一國兩制’的認同感越來越強,以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落實‘一國兩制’的成績為世人所公認。”

    至於香港回歸後遭遇的經濟困難,霍老認為有外部環境的原因,也是回歸前港英政府遺留問題總爆發的結果,如泡沫經濟、高地價、高樓價等。董建華領導的特區政府在解決金融危機和促進經濟轉型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再加上中央的全力支援、600多萬香港市民的辛勤工作,所以,在亞洲金融風暴波及的各地區中,香港的情況尚算穩定,不能把泡沫經濟和炒買炒賣、賺快錢時的數據作為經濟指標。

    談到經濟轉型中的香港未來的前景,霍老顯得信心十足。他説:“香港人的應變能力歷來就很強,所以能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一個世界最大的貨櫃港;二戰結束後,香港十分蕭條,生活相當艱苦,市民全靠自己,什麼賺錢就生産什麼,那種拚搏的精神世上少有。現在的情況當然不同,已經進入全球經濟一體化、高新科技的時代,但香港人固有的拚搏精神和應變能力沒有變。香港如能抓住內地經濟強勁發展、加入世貿組織後帶來的巨大商機,繼續發揮橋梁的作用,經濟的復蘇就不成問題。”

    香港回歸後的5年,是“一國兩制”方針成功落實的5年,對祖國統一大業的最終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霍老談到這一點時感觸頗多,他説:鄧小平先生是一個偉人,他提出的改革開政策,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為香港回歸奠定了基礎;他提出了史無前例的“一國兩制”構想,不但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保持了香港的繁榮穩定,也為台灣問題的最終解決提供了最好的範例。背靠祖國內地的香港,如果發展得好,必將對祖國統一大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人民網 2002年6月23日


香港回歸五週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