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機制: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趨勢  

    未來的社會是學習化社會,教育社會化是建立學習化社會的主要途徑,而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則為學習化社會的形成和教育社會化提供了動力機制。

    未來的社會,是知識社會形態對傳統工業社會以及農業文明的整合。20世紀後半葉,新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興起,標誌著經濟發展由工業經濟時代對自然和資本資源的爭奪逐漸轉變為資訊化時代對知識和人才資源的競爭,國家綜合國力和競爭能力越來越依賴於人才資源的品質和創新水準,教育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地位益顯突出。面對21世紀即將迎來的經濟、科技、社會的深刻變化,我國教育結構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挑戰。知識經濟在國民經濟增長和個體發展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激發了人們求知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一方面,純粹的學校教育不能滿足多樣化的職業崗位與生活要求,人們需要不斷地進行繼續教育,適應社會對素質能力的複合型需要;另一方面,各種社會教育也需要系統化,通過學校教育加以整合。

    因此,各種形式、各種類型和各種層次的教育,通過建立學習化的社會教育系統聯結起來。中國已經成為擁有2億4千萬學校教育人口的泱泱教育大國,21世紀的中國教育如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國際競爭中做出突出貢獻,如何促進民族文化傳統與世界文明的交融,需要我們認真地思考。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指出“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封閉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賴所替代了。物質的生産是如此,精神的生産也是如此。”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環境大大開放。21世紀的中國和中國教育,將在世界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關鍵是教育應培養出既有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又有全球視野,素質全面、能力超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這是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在21世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提高全社會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水準,創建學習化社會,成為人人皆學之邦,不僅是適應當今世界競爭的需要,更是掌握未來社會發展主動權的必然選擇。建立學習化社會是大勢所趨,是任何國家、民族屹立於世界文明之林的基石。

    中國網2002年6月2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