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圖書博覽會走向功能多元化  

    又一年的國際圖書博覽會閉幕了。與前八屆相比,雖然這次博覽會依然高舉版權貿易的大旗,但如果你稍稍留心一下,就會發現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各類出版業界的學術講演在短短四天的展期內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可以説,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正在從以版權貿易為主,向包括版權貿易在內的多功能、多層次的國際出版業盛會發展。

    在開幕前的前一天,一場“中外出版集團對話”就率先粉墨登場,中國的出版業首次以“集團”的身份亮相於世界舞臺,這表明瞭國內出版業與國際接軌的加速,也預示著本屆博覽會的與眾不同。緊跟著這記響亮的開場鑼,各種學術講座和文化交流好戲開演。

    “法蘭克福書展及其網上服務”,這樣的題目註定座無虛席。中國出版合作的研討熱鬧非凡,炎黃子孫共商新世紀的華語出版大計。請來洋專家暢談國際出版人才的培養經驗,主辦者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版權貿易與合作出版”的報告不僅給業內人士上了一堂實戰課,而且還起到了“降溫”的作用。

    “康橋線上期刊的發展狀況”和“海外電子期刊的開發利用”,給正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電子化期刊帶來了一場及時雨。而“中國著作權法的修訂與版權保護”更是贏得了滿堂彩,因為“維權”和“侵權”的意識早已深入人心。

    除了這些理論化色彩較濃的學術講座外,更多的活動打的則是“文化牌”。以色列的出版社請來了中國學者,大談“中國人眼中的以色列文學”,以圖書為載體,實現了兩大古文明的心靈交流。貝塔斯曼的手筆更大,“藍色沙發現場秀”以沙龍的形式聚邀文化名人,莫言、劉震雲、張抗抗等著名作家在嘈雜的展館內與聽眾親密接觸,讓“書”與“人”的關係得到原汁原味的呈現。土耳其的做法更有意思,展臺上除了書目外,還有旅遊名勝的宣傳手冊和精美的土耳其地圖奉送,在推銷圖書的同時,工作人員會很興味十足地向你介紹土耳其歷史文化的點點滴滴。

    這些形形色色的活動,構成了博覽會的“軟體”。以書展為平臺,以版權貿易為依託,我們看到,理念的交流、研討和操作實務在深化和細化,這大大豐厚了北京書展的內涵。理念上的收穫往往要比具體一本、幾本圖書版權貿易的達成意義大得多,這是北京國際博覽會能大踏步邁向國際著名大型書展的有力保障。

    不論是講座還是文化交流,講授者與聽眾,發言者和與會者,外國著名出版家、版權專家與中國同行之間已經形成了對話、互動的格局。也就是説,國內的業內人士在外國同行面前,已經從過去的心虛、忐忑、無知、難以對等交流,變得沉穩、懂行、落落大方。這個變化意義深遠,標誌著中國出版業將實現從“走向世界”向“走進世界”的戰略轉變。

    書市場是一面多棱鏡,能折射出一道道七彩的虹。(蔡瑋菁)

    《中華讀書報》2002年6月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