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商業銀行面臨的形勢和改革方向  
尚福林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國有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到2001年底,國有商業銀行的存、貸款餘額分別佔全部存、貸款總量的62%和59%。我國國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入WTO後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國內金融同業的不斷創新,使國有商業銀行面臨更為複雜的發展環境,也為國有商業銀行的體制和機制創新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進一步深化改革,已成為銀行發展的潮流。

    一、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目的是提高競爭力

    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是我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發展生産力,對於國有商業銀行來説,則是為了提高國有資本的經營效益,實現集約型的有效增長,最直接的表現是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的競爭力。

    商業銀行的競爭力是銀行業“三性”即盈利性、安全性、流動性的綜合反映,是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水準、創新能力的客觀檢驗。同時,由於國有商業銀行在國民收入再分配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競爭力的增強必然促使自身綜合服務水準的提高,優化信貸資金的投向,從而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全社會經濟運作的效率。從外部環境來看,提高競爭力也是積極應對加入WTO的需要,今後不可能繼續依靠對外資銀行的限制對國內銀行進行保護,國內銀行業將越來越多地直接面對資金實力充足、管理先進、服務高效的國外金融機構,國有商業銀行要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發展,不儘快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不行。

    所以,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過程,是由粗放型發展方式轉變為集約型增長方式的過程,是改革與發展的辯證統一,是生産關係與生産力的辯證統一。在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實踐中,必須始終堅持一個指導思想,即銀行業務的發展、經濟效益的提高和國家、銀行及職工收益的增加,這是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目的,是銀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動力,也是判斷制度創新是否成功的標準。

    二、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是體制、機制和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其産權制度、內部運作機制、機構組織體系及管理制度都帶有深刻的傳統體制的烙印。這決定了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是在不同層面上的全面的改革。

    所有者監督是現代企業高效運轉的基礎,只有在所有者明確、所有者權益受到保護的前提下,才能激勵和約束企業追求最大盈利,企業的生産經營活動才能夠有效率。有效的産權制度體現了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監督,保證其決策行為正確體現所有者的利益。同時必須建立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通過資本約束、利潤約束、風險約束機制使機制使經營者在獨立經營中能夠正確決策;通過建立和完善相對獨立的監督體系,保證各級行依法合規經營;通過建立和完善對員工的激勵和懲戒制度,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國有商業銀行按行政區劃設置分支機構的組織架構,適應計劃經濟體制下以行政命令保證實現經濟計劃的要求,而不適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面對市場、集約經營、提高競爭力的要求,要根據面向市場、面對客戶的要求,重新構造國有商業銀行的組織架構。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銀行的工作目標是“守計劃、把口子”,長期以來形成的規章制度、管理辦法體現的是以計劃指標為核心的行政管理原則,現代商業銀行所必須的經營管理制度和業務規範仍然比較粗糙,因而國有商業銀行在改革中要圍繞經營、再造管理制度、業務制度和業務流程。

    在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中,産權制度的改革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也要看到,産權制度的改革不是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唯一或全部內容,國有商業銀行的內部運作機制、管理制度、組織架構等方面的問題不會因為産權制度的改革而自動解決。不論是在國家獨資的産權制度下,還是在國家控股或股權多元化的産權制度下,對經營者的要求都是要體現資本意志,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形成我國商業銀行的服務優勢、、産品優勢、人才優勢。因而,要在加入WTO後的有限過渡期,抓緊研究,儘快妥善解決這些問題。

    三、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市場環境的支援

    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是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變化必然會對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進程發生影響。當前,對銀行正常經營活動影響最大的是缺乏完善的社會信用制度。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相應的信用管理制度,如對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對個人的徵信系統,是保證市場經濟正常運作的基礎性管理制度。在我國長期的計劃經濟時期,企業之間的聯繫是靠計劃指標,對個人情況的了解靠“單位介紹信”,計劃經濟體制不可能為我們提供市場經濟的管理基礎。由於缺乏社會信用管理制度,形成對企業和個人信用的“軟約束”,加重了“三角債”和逃廢銀行債務的不斷發生。

    逃廢銀行債務加大了銀行的不良資産,增加了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成本。同時,銀行為了防止逃廢債,不得不普遍要求企業在貸款時辦理抵押、擔保,從而加大了社會交易成本。個人信用管理的缺乏,使得銀行對個人授信必須全面了解個人客戶的情況,造成個人業務的單位成本過高,制約了個人銀行業務的發展。

    要儘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管理制度,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建立企業和個人的徵信系統,強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信用基礎。

    四、農業銀行的改革

    中國農業銀行經過20多年的改革與發展,已經從主要服務於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專業銀行,發展為服務於城鄉市場、資金實力雄厚、服務體系完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持續增強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到2001年底,農行的各項存款總額達到20935億元,貸款總額為16349億元,資産總額達到25057億元,當年在消化部分歷史包袱的情況下實現利潤11。23億元。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農業銀行既有國有商業銀行在體制、機制和管理方面的共性問題,還存在組織體系龐大、人員較多、政策性專項貸款影響大等特殊性問題,農業銀行要根據這些特點積極推進自身的改革。

    農業銀行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要充分體現和保護出資人的利益,明確投資主體、經營主體和責任主體,完善所有權決定和制約經營權的機制。

    要推進人事制度改革,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規範經營者的行為,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提高農業銀行適應市場變化、不斷改進服務的能力。

    要適應市場的發展變化,調整農行的組織架構,減少管理層級;改革業務流程和經營管理模式,提升經營層次;適當分流人員,利用農業銀行機構網點遍佈全國城鄉的優勢,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和代理業務。

    同時,要大力提高電子化水準,建立全國統一的數據處理中心,增強為集團客戶服務的能力;實現全國通存通兌並支援各項櫃檯服務和個人銀行業務,完善電子銀行業務體系;積極創新産品,擴大服務範圍和增加服務深度,全面提高服務水準。(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尚福林)

     中國網 2002年5月2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