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我們黨“總是代表著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的內涵  

    在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中,生産力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生産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從歷史發展看,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興衰的關鍵是生産力的水準。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代表和反映生産力發展要求的階級和社會集團,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革命力量。哪個階級、哪個政黨或政治組織代表了當時社會生産力發展的水準和要求,它就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方向和趨勢,掌握了領導和推動社會變革進步的主動權。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是由於封建地主階級代表了當時以小農經濟為特點的社會生産力發展的水準和要求。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是由於資産階級代表了以機器大工業為標誌的新興社會生産力發展的水準和要求。而社會主義之所以必然要最終取代資本主義,也正是在於資本主義社會生産資料私人佔有與社會化大生産之間的矛盾,終將阻礙生産力發展,要進一步解放發展生産力,就必須打破舊的生産關係,建立新的生産關係。

    無産階級始終代表當今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無産階級同最先進的經濟形式即現代化的機器生産相關聯,代表著社會化大生産發展的方向和要求。無産階級作為一個群體,代表社會化大生産要求,是通過現代政黨即無産階級政黨來實現的。共産黨作為無産階級利益的代表者,通過黨的組織活動和路線方針政策,體現無産階級同發展生産力相適應的願望和要求,成為社會生産力的促進力量和社會變革的實踐力量。

    中國共産黨就是這樣的先進政黨。中國共産黨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建立的先進政黨。中國共産黨從誕生之日起,就代表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肩負打碎舊的生産關係的神聖使命,把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和根本任務。我們黨正是作為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先進政黨活躍于中國政治舞臺的,並以解放生産力、促進社會生産力發展的偉大貢獻為中國人民所衷心擁護。中國共産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不僅是適應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而産生的,而且從它誕生以來的一切奮鬥,都是圍繞解放和發展生産力這一根本任務而進行的。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之所以由一個幾十人的小黨迅速站立於中國政治舞臺,就在於它適應了中國人民要求發展生産力的願望,指明瞭中國社會生産力發展的方向。我們黨之所以歷經挫折仍能發展壯大,最終形成一個有影響的大黨,就在於提出的綱領、政策適合人民群眾翻身做主人、掌握生産力發展歷史主動權的願望。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打敗國民黨八百萬軍隊、推翻三座大山統治、建立一個嶄新的國家,也在於它能夠打破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舊的生産關係對生産力的束縛。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成功地進行了生産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消滅了剝削制度,建立起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産關係,開展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為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奠定了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正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我們黨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産力作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根本任務。鄧小平反覆強調:“最主要的是搞經濟建設,發展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生産力,這件事情一定要死把住不放,一天也不能耽誤。”我們黨通過改革不斷調整和變革不適應社會生産力發展的生産關係,使我國的社會生産力得以迅速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也使我們黨的先進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進一步的發揮。特別是鄧小平提出把“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作為衡量黨的工作的根本標準,從理論上進一步闡明瞭發展社會生産力同黨的性質、宗旨之間的關係,為全黨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定不移地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礎。可以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最根本的一點,是黨堅持了發展社會生産力的要求。總結黨的歷史,我們也曾有過忽視生産力發展的時期,但從黨的歷史長河看,我們黨在本質上是代表生産力發展要求的。由於我們黨從本質上是始終促進生産力發展的,因此説,黨始終代表了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

    新華社 2002年4月2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