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版權貿易服務——訪中圖公司副總經理BIBF組委會秘書長袁水仙  

    記者:針對往屆博覽會期間,台灣地區參展商對一些具體的物流設施、硬體配備存在的疑慮,在這方面,本屆會有哪些改進和更新?

    答:第九屆BIBF將在北京展覽館舉辦。北京展覽館在經過了近2年的大範圍的重修和裝幀後,將會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出現,展覽館新增了一部分貨物運輸上的硬體設施,可以解決往年在貨物搬運等具體事宜上的不足,同時,北展的工作人員還經過了專門的培訓和學習,服務素質和服務品質會得到相應的提高,相信台灣客商會有一個全新的感受。

    記者:第九屆BIBF以版權貿易為主題,作為參展商自然希望參展觀眾裏,能夠多些業內人士,博覽會在組織觀眾參展時,是否考慮過觀眾的文化層次或者是否是業內人士進行限制?

    答:既然來參加BIBF,參展商都會希望業內人士多一些、文化層次高些。從往年來看,參展觀眾主要還是以出版機構、公共圖書館、大專院校、科研機構、黨政機關、零售書店等相關的從業人員為多,業內人士有興趣的都會來。另外,普通觀眾介入博覽會,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會遭到拒絕,我們這種參展群體的劃分安排,從往年看來,還是受到了海內外參展商歡迎的。

    記者:從往屆BIBF看版權貿易,版權的引進和輸出的比例相差很大,是什麼原因呢?

    答:這種情況確實存在,基本上每屆輸出的版權量只佔到版權貿易總量的10%,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我國基本國情造成了國內需要大量的科技類書刊、外文類書刊,而海外的出版資源要遠遠優於我們,所以我們對科技、外文類版權的需求量就大一些,大量引進人家的版權是合情合理的。第二,海外出版商對我國本土文化的需求面不是很寬,有一定固定範圍,造成我們的版權輸出存在相應困難。第三,我們自身的出版資源、品質與海外還有一定差距,這也是今後在博覽會期間可以加強交流的地方。在加強版權貿易服務這方面,各級領導以及中圖公司都會盡全力做到最好,也歡迎媒體在這方面多提出寶貴意見,共同來把這件事做好。

    記者:中圖公司作為BIBF的承辦方,是通過哪些具體方案來吸引參展商參展,並將它越做越大的?

    答:我們曾經拜訪過海外一些優秀的、有特色的國際書展,比如法蘭克福書展,其辦展規模、版權貿易量以及它的服務品質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規模是BIBF的10倍,是全世界公認的第一書展。他們的操作流程給我們的啟發很大,我們意識到承辦BIBF首先應該將服務放在第一位,比如説在海外舉辦的圖書博覽會上,參展商的樣書、展

    臺在參展期間都是由參展商自己負責看管,而我們為了方便參展商,每屆都由我們中圖公司抽調專人負責客戶展品、展臺的安全以及維護,甚至在書展結束後還買斷他們的參展樣書,以方便各國參展商回國時不必為手中攜帶貨物發愁。這樣的服務細節都能做到,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吸引參展。我們認為BIBF的辦展容量還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尤其在這樣一個“世界看中國”的時代裏,各種大環境、大氣候都很好,我們中圖公司就更應該負起責任來,將BIBF越辦越好。

    記者:中圖公司是以圖書進出口為主營業務的,但國內有圖書進出口許可權的有30多家企業,中圖公司是怎樣面對這些壓力的?

    答:中圖公司在市場競爭中,靠的是規模、實力、服務優勢,我們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佔80%以上,這兩年我們加強了公司資訊化管理的進程,建立了公司的資訊平臺、開拓了投資業務,形成了以進出口業務作為傳統的主營業務,旗下30多家經濟實體緊緊圍繞提升進出口業務而各司其職的良好局面。中圖公司在未來發展中,將更多地考慮做好衍生服務、增值服務,積極地開拓市場,以求更好地面對WTO後可能給我們行業帶來的衝擊。

    記者:BIBF的舉辦,是否還處在政府行為和商業行為的過渡期?

    答:舉辦這樣的國際圖書博覽會,首先政府沒有商業上的投入,中圖公司主要目的也不是為了獲得直接利潤,而是通過承辦這樣一場有意義的文化盛事,更好地促進國內外文化交流,更好地樹立中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BIBF自身品牌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前提下,讓BIBF成為中國文化界與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給世界一個看中國的窗口。同時,中圖公司也極大範圍宣傳了自身的品牌。美國有的書展來參觀的人要交納300美元的門票費,而參加BIBF只要大概十元錢,數目相差如此巨大,辦展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記者:中國已經成功加入WTO,中圖公司作為進出口業務的中間商,是否會有行業危機存在?

    答:中圖公司有自己的網路服務平臺,其中報刊、圖書服務網站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擁有大量的數據資源,全國同一市場裏,中圖佔80%交易量,網路資訊或者是入世後的行業衝擊都不會給中圖公司帶來太大的壓力,我們有信心也有實力在市場中抓住機遇、開拓進取。

    (2002BIBF新聞中心供稿)

    中國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