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宇:上海現代化城建與投融資體制改革(全文)  

    女士們、先生們:

    五月是上海的美好季節,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對各位嘉賓在這美好的時節光臨上海參加亞行年會表示熱烈歡迎!對亞行多年來對上海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給予的支援和幫助,表示誠摯的感謝!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上海現代化城市建設與投融資體制改革"。

    上海是一座特大型城市,中國的改革開放使她煥發了蓬勃朝氣,令上海人民最為自豪的是城市面貌的巨大變化。過去的十年,是上海城市建設力度最大、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時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積累起來的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污染等"三大矛盾"得到明顯緩解,城市今後的現代化建設有了良好基礎。

    在交通建設方面,建成了由高架道路、地面快速幹道和城市地鐵組成的立體交通網路,在機動車輛增長3.5倍的條件下,中心城區機動車平均時速由10公里提高到25公里;軌道交通從無到有,2000年底投入運營的線路達到65公里;在黃浦江上新建了4座大橋,使浦東浦西緊密連結;建成浦東國際機場一期工程,年設計旅客吞吐能力2000萬人次。

    在住宅建設方面,20世紀90年代以來,共拆除各類舊居住房屋3100萬平方米,新建住宅超過1億平方米,每人平均居住面積由1990年的6.6平方米,提高到2001年的12.1平方米,長期困擾上海的住房難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在環境保護方面,建設了一批大容量的污水集中處理排放設施,對上海的母親河蘇州河進行重點整治,水環境有明顯改善。大規模建設綠化,每人平均公共綠地面積由十年前的1平方米,提高到去年的5.5平方米。

    這些變化,來源於我們把城市建設擺在優先位置,來源於建設資金的高強度投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650億元(人民幣),住宅建設投資3500億元(人民幣),分別佔前50年投資額的90%和60%以上。

    如此巨大的投資規模,錢從哪來?答案是: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將社會資金引入城市建設領域,並將市場機制運用到建設、運營、管理的各個環節。

    上海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過程。我們大致走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以建立舉債機制為重點,擴大政府投資規模。當時政府資金嚴重不足,每年用於城市建設的財政資金只有19億元人民幣。因此,上海就通過向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借債來搞建設,當時共計融資32億美元。如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就是亞行的貸款項目。同時,成立了十多個各類政府性投資公司,作為融資主體。這是上海投融資體制改革的第一步。

    第二階段:90年代中期,以土地批租為重點,大規模挖掘資源性資金。土地資源是政府手裏的一筆巨大財富,但過去長期沉澱。十年來,上海通過土地批租共籌措資金1000多億元(人民幣),加快了舊區改造。如果沒有土地批租,僅靠政府財力,過去十年完成的舊區改造任務估計需要100年時間。

    第三階段:90年代後期,以資産運作為重點,擴大社會融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土地批租大量減少,但國內證券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居民儲蓄存款不斷增長,社會富餘資金增長。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將有盈利的基礎設施項目推向市場,實行社會融資。如已建成的項目以公司方式上市,籌資超過100億元(人民幣)。高速公路等可以收費的項目,實行社會化招商,吸引社會資金100多億元(人民幣)。為了降低投資風險,吸引企業參與建設,市政府在土地出讓、動拆遷、稅收、貸款貼息等方面實行了政策優惠。

    同時,上海在城建管理體制、運營模式等方面也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一是改變政府資金投入方式。所有的建設項目,都以項目公司的方式,實行市場化運作,改變了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財政直接投資的模式。同時,在建設過程中,嚴格推行招投標制度。二是改變建設運營一體的傳統模式。對軌道交通實行了投資、建設、運營、監管"四分開",將競爭機制引入各個環節。這一舉措極大地加快了軌道交通的建設步伐。90年代初,我們建第一條地鐵花了5年時間,而目前有4條線在同時建設,並正準備新開工3條線,到明年上海將有200公里、100多個車站同時建設。這樣大規模、高強度的建設可能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三是改革壟斷行業。近幾年來,上海打破了自來水、煤氣等自然壟斷行業的壟斷。如自來水公司按地域一分為四,組建了4家公司,同時將企業內部的制水、管網、銷售等各個環節分開,實行競爭。這樣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大幅度減少了政府財政補貼,節余的錢被轉用到綠化建設方面。

    通過十多年來的投融資體制改革,上海實現了投資主體由單一到多元、資金渠道由封閉到開放、投資管理由直接到間接的轉變,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投資格局。這是一個觀念轉變的過程,不斷創新的過程,也是政府管理模式按市場經濟要求重構的過程。這一改革,對上海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上海持續快速發展的巨大動力。

    上海未來的發展,是用20年左右的時間,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這期間,我們仍將繼續致力於城市建設,重點圍繞三個方面:

    一是建設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已經啟動洋山集裝箱深水港建設,力爭用5-10年時間基本建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浦東國際機場二期工程也將開工,爭取成為亞太地區航空樞紐港之一。進一步推動資訊港建設。同時,建設連接中心城、郊區和長江三角洲的軌道交通網和高速公路網。我們還將規劃開發黃浦江兩岸,將黃浦江兩岸的城市功能從目前的航運、倉儲功能為主改變為金融、商貿、居住、旅遊和服務功能為主,同時成為上海城市最為亮麗的風景線。

    二是建設生態城市。在城市綠化方面,我們將發展城市森林,目標是建設"綠色城市",預計到2005年上海市區每人平均公共綠地將達到7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28?0%;上海是一個水資源豐富的城市,除了主要河流黃浦江、蘇州河之外,還有三千多條中小河道,我們將系統地推進水系建設。另外還將積極調整能源結構。加快固體廢物處置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進程。

    三是加快舊區改造和推進郊區城市化。目前上海還有2000萬平方米的舊房屋需要改造,將"拆"、"改"、"留"並舉。拆除結構簡陋、環境較差的房屋,對結構尚好但不成套獨用的住房進行成套改造,對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街區、建築及花園住宅加以有效保護,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完成改造任務。在郊區,將有重點地規劃建設現代化的新城和中心鎮,形成城鄉一體的發展格局。

    我們將繼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改革的方向是更好地借鑒國際慣例:

    一是進一步完善開發機制。把基礎設施建設和周邊的土地開發結合起來,將基礎設施條件改善後帶來的土地升值收益,主要用於基礎設施的建設,形成城市建設資金的良性迴圈。

    二是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融資。推進公用事業企業上市融資,發揮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支援保險基金參與有盈利能力的基礎設施投資。

    三是積極探索採用BOT、BOO等國際通行形式,進一步擴大社會投資的範圍。

    四是加大公共財政對城市建設的支援力度。在經濟增長與財力增長的同時,保持建設財力逐年增長。完善建設性收費機制,改進收費方式,用好價格和收費等政策杠桿,增加政府建設資金來源。

    城市的發展是永恒的主題,進入新世紀,上海將譜寫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更美好篇章。熱忱歡迎中外投資者、企業家參與上海的建設,我們將努力完善投資環境,讓上海成為所有投資者的創業沃土和美好家園。同時,期待上海和亞行的合作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推進。

    謝謝大家!

    《新民晚報》2002-5-9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