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戰略”初見成效--年輕的中國軍團閃亮登場
劉衛宏 汪涌

    當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那一神聖的瞬間降臨時,中國體育“奧運爭光計劃”便自然形成了一個清晰而又具體的短期目標——在自己家裏舉行的奧運會上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績。2008年奧運會是一根標桿,一個戰略重點,7年內中國競技體育的戰略佈局、參賽計劃、人才培養措施都要服從於這個“七年戰略”。中國每次參加亞運會都是“中考”,都強調練兵,但對亞運金牌多少還是有點割捨不下,每次盡遣精英出戰,一些本該退役的老將為了亞運會而難卸戰袍。但此次情況迥異,在“七年戰略”的導引下,中國軍團真正把亞運會定位在“中考”甚至“大考”前的“預考”上,不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把鍛鍊隊伍和提高金牌含金量作為釜山之行的重中之重。中國隊這次以超脫的心態組建以年輕人為主的運動隊,680多名運動員平均年齡只有233歲,絕大多數人沒有參加過奧運會和亞運會。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軍團還收攬150枚金牌、打破13項世界紀錄,更顯示出在亞洲範圍內中國競技體育的紮實根底和巨大潛力。中國隊釜山之行,可以説是“七年戰略”初見成效。

    釜山見證了一批中國新人的閃亮登場,這批底氣十足、朝氣勃發的年輕人必將成為中國體育在奧運會上的希望。在包攬8枚金牌的跳水隊中,23歲的田亮已屬“元老”;取得男女團體和個人全能冠軍的體操隊,現在已是“小鬼”當家;幫助中國男子游泳隊取得突破並獲得3塊金牌的吳鵬只有15歲,接近世界水準的羅雪娟、齊暉、徐妍瑋、楊雨等游泳女將也不到20歲;19歲的劉翔在男子110米欄中已亞洲無敵手……這些年輕人在奪取金牌的同時,還表現出頑強的拼搏精神和文明的比賽作風,並提高了心理素質,獲取了經驗,這是中國隊此次最大的收穫。正如南韓媒體所言,“亞洲對中國來説也許太小了”,中國體育的夢想是要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雄壯旋律更多地回蕩在奧運場館內。要實現這個目標,中國隊就必須在優勢項目中保持領先,在均勢項目中更進一步,在弱勢項目中力求突破。

    中國的奧運會傳統優勢項目包括乒乓球、羽毛球、跳水、體操、射擊、女子舉重等。從釜山亞運會來看,這些“傳家絕技”仍然保持相當的優勢,但女子舉重的優勢已微乎極微,乒乓球隊和羽毛球隊各得3塊和2塊金牌,沒有實現預定目標,尤其是乒乓球女隊在團體決賽中負於朝鮮隊,震動釜山,足以促使中國的優勢項目冷靜思考,認真反思。競技體育不進則退,優勢項目大賽失利,不僅受臨戰發揮的影響,而且必有一些隱患已悄然而伏,只不過這些隱患讓長期勝利的優越感給掩蓋了。今天,警鐘鳴響釜山,如果我們不引以為戒,不會舉一反三,也許後年就會淚灑雅典。

    中國在奧運會上的奪冠項目面偏窄,在這些優勢項目中擴大金牌數的空間已不大,要想在雅典和北京奧運會上保持金牌數增長,最切實可行、最容易短期見效的措施就是在均勢項目中再添一把火,把水燒開,讓擊劍、自行車、跆拳道、女子柔道和田徑、游泳、賽艇的個別強項從“有希望、無把握”變為“有優勢、看發揮”。

    田徑、游泳和水上項目的119枚金牌佔奧運會金牌總數的三分之一強,但中國隊在雪梨奧運會上只獲得一枚競走金牌。這三個金牌大項持續走弱,成為中國體育界的“心病”。中國隊在這些項目中首先要樹立堅定的信心,沒有永遠的弱項,沒有打不了的翻身仗。中國田徑、游泳曾經輝煌過,這次孫迎傑在女子萬米和五千米比賽中又跑出今年世界第二個好成績。尤其是中國女子曲棍球隊在南韓教練金昶伯的艱苦訓練下,用三年不到的時間從一個典型的弱勢項目一躍而為世界冠軍,令人感嘆。中國女曲能做到的,其他暫時的弱勢項目、落後項目為何就不能奮而崛起!

    特別應該肯定的是,中國亞運軍團這次吸取了中國女排在世界錦標賽上“讓球風波”的教訓,遵守體育道德,恪守誠信準則,展現良好精神,服從裁判判罰。而且,中國新一代運動員變得更加自信、開朗、友善和健談,他們不僅變得更加可敬,而且變得更加可親。“七年戰略”已初見成效,但遙望6年後在北京的奧運決戰,中國競技體育界依然沒有喘氣的權利。

     新華社 2002年10月1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