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的滋味什麼都有--亞運會中國擊劍綜述

     中國擊劍隊的釜山亞運會之行,酸甜苦辣都嘗遍了:以勇奪本屆亞運會萬眾矚目的第一枚金牌燦爛開始,卻以最後一天連丟兩枚金牌、最終金牌總數5:6首次在亞運會上輸給南韓劍手黯淡收尾。

    燦爛與黯淡,恰是中國擊劍的現狀。

    王海濱無疑是本屆亞運會最燦爛的人物之一,他成功地突破了一個關鍵時刻狂躁的“舊我”,也因而突破了南韓人精心設計的釜山亞運會首金“本土化”計劃。

    中國擊劍老將如肖愛華、葉衝等已紛紛退役,這些在奧運會上有過功虧一簣經歷的中國傑出劍手的淡出,使成就不如他們的王海濱,凸顯在中國擊劍年輕一輩的面前。王海濱給人的感覺一向很憂鬱,他過去可説是陷入了“性格悲劇”的怪圈,連續三屆全運會決賽一劍不敵葉衝。

    但是釜山亞運會上的王海濱,卻足以成為中國年輕劍手的偶像。他在收劍入學一段之後,修身養性,對劍術理解更上一層樓。在8:11落後的情況下,他連扳7劍,從而奪得本屆亞運會首枚金牌。

    這塊金牌的意義,遠遠不僅是為中國劍手們取得了開門紅,更給整個中國亞運軍團贏得了彌足珍貴的第一仗。他的鬥志、自信,身處逆境而不氣餒,面對不公而不易怒,尤其是他的自我控制與自我調整能力,是所有中國運動員學習的榜樣。釜山亞運會,不僅讓人看到了一個嶄新的王海濱,也讓他認識了一個嶄新的自我。

    王海濱已決定參戰2004年奧運會,假以時日,中國擊劍界填補欒菊傑留下的空白,並非沒有可能。

    男子重劍的崛起,是中國擊劍在釜山亞運會上的另一處閃光點。可以這麼説,為中國亞運軍團奪得第一枚金牌的,應是中國男子重劍隊,因為準決賽一結束,中國新老兩名重劍手趙剛、王磊就成功會師決賽了,而此時,王海濱與金相勳的決賽尚未開始。

    在中國男子重劍教練趙立中看來,他的愛徒奪得重劍項目一金兩銀的亞運會最好成績並非是意外之喜。男子重劍一直是中國各劍種中水準相對較低的,為了打一個翻身仗,教練、隊員都吃了很多苦,31歲、已當上省隊主教練的趙剛也復出了。

    比奪金更可貴的是,中國男子重劍在這次亞運會上取得好成績,士氣大受鼓舞,對以後中國男重運動的發展,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除王海濱、趙剛、沈巍巍外,中國其餘擊劍選手均是頭一次參加亞運會。很多人在中國隊丟掉了不該丟的金牌後都嘆息説:要是多一個王海濱就好了,關鍵時候能沉住氣。

    釜山亞運會6天擊劍比賽,中國年輕選手普遍給人留下遺憾的感覺。尤其在女子花劍和女子重劍兩個優勢項目上,年輕選手在關鍵時刻缺乏敢打敢拼的氣質,在關鍵時候過於保守,心理負擔過重。今晚的女子重劍團體比賽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連隊員打完比賽自己都説:這不是中國女重的水準。而中國第一個世界擊劍冠軍譚雪,也因為心理壓力過重,在個人賽中敗北。

    南韓隊此次如願以償實現突破,以一金的優勢領先中國隊。中國擊劍隊近幾年結合了歐亞的技術特點,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靈活多變,加上了力度和勇猛,在體能上與南韓隊不相上下。而南韓隊技術細膩,特別是作風頑強,比賽中拼勁足。兩隊的實力可謂不相上下,但是中國隊員的心理素質跟南韓隊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例如今晚的男子佩劍團體決賽,南韓選手金杜洪左腿受傷,痛得眼淚直流,仍拖著傷腿贏了中國隊員,最後拄著拐杖上臺領獎,中國隊目前還缺乏這種玩命的選手。

    亞運會只是“中考”,正如很多中國年輕選手或輸或贏後都説的一句話:這是一個成長的歷程。也許多嘗點挫敗的滋味,更有利於奧運“大考”的勝利。

    

     新華社 2002年10月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