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播報
中國民間藝術傾倒柏林


     幾天來,參加德國“柏林亞太周”的中國陜西社火表演在當地受到熱烈歡迎。

    社火作為節日民間迎神賽會演變而成的自發性群體遊樂演藝活動,有著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這次演出帶來的高蹺、秧歌、臉譜、鼓舞、説書、吹打樂、跑旱船、秦腔曲牌等多個節目,鼓舞交輝、百戲並呈、雜技盡獻,綜合展示了古風社火的獨特魅力和鄉土中國的浪漫輝煌。

    9月21日下午2時,陜西安塞腰鼓隊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從“亞太周中國市場”所在的皇宮廣場出發鼓舞前行,穿過市中心優雅的菩提樹下林蔭大道,來到施普雷河畔柏林教堂廣場。激越鏗鏘的鼓聲、虎躍龍騰的舞步,陜北高原上2000年來盛行不衰的傳統鼓舞,在廣場希臘雅典式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的背景中,構成了柏林今秋一道絢麗的中國風景。

    22日下午,皇宮廣場上更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露天舞臺前也站滿了觀眾。《二鬼摔跤》,一名演員腰間綁縛一個假人造型,倆人扭在一起,摔來摔去不分勝負,滑稽而神奇。演出中間,突然大雨如注,很多觀眾卻沒有躲進近在咫尺的大棚市場,而是打著雨傘繼續欣賞飄逸歡快的《旱船》。跑船者邊歌邊舞,風趣幽默,觀眾會心微笑,從這個巧妙表現男女相愛過程的場景中,領略了中國鄉村的質樸和清新之美。

    陜西華縣皮影劇團在柏林新科隆區木偶博物館連演幾天,這裡變成了一座柏林觀眾了解中國古老皮影藝術的學校。許多觀眾早早來到博物館,二樓的皮影展展出了用上等牛皮精工雕制而成的影人造型,繁簡相宜,線條優美,精緻高雅,千姿百態,體現出生動的造型意趣和民間藝人天才的想像和藝術創造力。觀眾還可以到一樓選購自己喜歡的小影人,孩子們更是把玩再三、愛不釋手。一個小時的演出,五位幕後農民演員配合默契,月琴、板胡、彎板伴奏,“碗碗腔”行腔拖韻、雅致雄渾,而“雙手對舞百萬兵”的“簽手”,以高超嫺熟的挑簽技藝,將皮影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橫戈勒馬、閃轉騰挪、對打廝殺、歡欣喜悅,産生強烈感人的神奇藝術魅力。演出結束,觀眾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頗像一個小型藝術研討會。目前皮影演出已進行了14場,産生熱烈反響。

    《人民日報》 2001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