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學事業  
 



古籍與文獻


  二十世紀60年代以前,西藏的古籍、文獻非常豐富,西藏民主改革後,對藏文與漢文的古籍和文獻進行了系統的普查、收集、整理、出版和研究。1985年,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成立院屬的藏文古籍出版社和西藏學漢文文獻編輯室,組織收集、整理、編輯、出版藏漢兩種文版的古籍文獻,已整理出版200多種,100多萬字,其中不少屬於珍本、孤本、善本。已出版的重要的藏文古籍有《西藏王統記》和《中華大藏經丹珠爾》(對勘本)等。

文物保護

  西藏發現舊石器地點5處,中石器地點28處,新石器地點和遺址20多處;併發現吐蕃時期墓葬群20多處,墓葬2000多座;並且徵集到數萬件文物,其中有世所罕見的貝葉經,有現存昌珠寺的珍珠唐卡,有元明以來歷代中央政府敕封西藏地方官員的封誥、詔敕、印鑒、金冊、匾額及賜給的各類珠寶、器具,有元朝的紙幣,還有歷代西藏地方政權及各地區首領上呈中央政權的奏折、文件、信函和大量的金石錄、印章、壁畫、牌位。

  西藏現有的1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古建築、古遺址、古墓葬,年代從唐、宋、元、明、清至上個世紀初。其中大昭寺、布達拉宮、藏王墓、桑耶寺、甘丹寺、薩迦寺、扎什倫布寺、昌珠寺、古格王國遺址和江孜抗英遺址,經國務院批准,成為西藏首批全國重點文件保護單位。2000年,布達拉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2001年大昭寺、羅布林卡又作為布達拉宮的擴展部分,增列為“世界文化遺産”。

  1990年5月,西藏自治區頒布了《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管理條例》,1997年10月又頒布了《布達拉宮保護管理辦法》。這些地方性法規,使西藏眾多的文物在法律保障下得到很好的保護。

  目前,經過維修整理的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和名勝古跡已全部對外開放,供國內外遊客參觀。屬於宗教活動場所的文物保護單位對朝佛的信教群眾常年開放。文物保護部門還應邀赴歐、亞、美洲國家和地區舉辦了不同規模的西藏文物展覽。

藏學研究

  中國藏學研究機構共有50多所,主要分佈在北京市、西藏自治區和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等省的藏族聚居區。這些研究機構,大體可分為社會科學院系統、高等院校系統、政府系統。其中包括國家斥資6000余萬元、于1986年5月成立的國家級藏學研究的專門機構─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在世紀之交正式批准四川大學和西藏大學聯合創辦中國藏學研究所,這是中國在高校系統內設立的唯一一個藏學科研基地。專業性的藏學出版機構有:中國藏學出 版社,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等8家出版社,刊物有:《中國藏學》、《西藏教育》、《西藏科技》、《西藏地質》等。

  從1949年至1999年的50年間,全國共出版藏學圖書3200余種,其中僅1992年至1995年4年間出版的藏學圖書就達700余種, 1996年至1999年出版的藏學圖書已超過1000種。

文學藝術

  近十年來,國家撥款搶救和整理民間文化,著名長篇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一直作為口頭説唱藝術流傳民間,現在這部史詩的搶救、整理和研究被列為國家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並成立了專門機構。

  《格薩爾王傳》 格薩爾王的故事主要流傳于中國境內的藏族地區,其次是蒙古族地區,再次是土和裕固等民族地區,主要以藝人説唱的方式流傳。西藏自治區設有《格薩爾王傳》的專門研究機構,研究課題被列為國家重點項目。1979年以來,共收集不同目錄的説唱版本180多個,木刻本、油印本55種;錄製藝人説唱錄音70部,磁帶5000多盤,可整理出書80部,約100萬詩行,計1500萬字。目前,已出版《英雄誕生》、《賽馬稱王》、《門嶺之戰》等30余部。

  中國政府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國際‘格薩爾’年”。為迎接2001年西藏和平解放50週年,現已拍成大型電視專題系列片《話説格薩爾》。全片30集共900分鐘,反映《格薩爾》史詩的産生、承傳、藝術魅力及其對人類文化的貢獻,其中包括藏民族的説唱藝人、圖騰崇拜、占卜、祭祀、修行、藏醫藏藥及藏漢團結等。

自然科學研究

  50年代至80年代,國家先後幾次組織科學家對西藏高原進行大規模分學科綜合考察和單項考察。1980-1986年中國科學院對青藏高原尤其是西藏高原的地質構造特徵、形成演化以及主要礦産分佈規律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和專題研究,基本上搞清了青藏高原構造格局和地質構造特徵,了解了高原礦産全貌。經過多年的考察與研究,揭開了包括西藏高原在內的整個青藏高原的奧秘,建立了關於高原形成、發展的基礎理論,展示了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潛力與前景。這一理論體系,在國際上保持了領先的水準。

  在應用技術的研究方面,側重於與公路交通、農牧業、森林、氣象、水力發電、建築工程、能源相關的課題及領域,還包括傳統的紡織品製作工藝、建築技術、銀器及其他手工製品的製作技術等。

  同尼泊爾、日本、瑞典、德國、丹麥、冰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荷蘭等國家,在太陽能、風能、地熱、鹽湖礦産資源開發、農牧業、天文、地理、氣象研究、冰川、泥石流、滑坡考察、企業技術改造等領域開展了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

  1994年8月,一個國際宇宙線物理學術研討會在拉薩舉行。由中國科學院、西藏自治區科委立項,西藏大學與日本東京大學共同創建的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線觀測站,自1990年運作以來,已積累了近20億個數據。

對外文化交流

  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西藏自治區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日益活躍。通過人員互訪、圖書資料交換、舉辦各種形式的藝術活動和學術研討活動,加強了與國外文化界、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的合作。西藏自治區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相繼組織歌舞團、藏劇團,赴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奧地利、瑞土、荷蘭、尼泊爾、新加坡和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訪問演出,組織文物、電影、攝影、美術等項目到南非、日本、義大利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展演。

  西藏自治區宗教界、文化界的專家、學者多次應邀前住奧地利、法國、泰國、挪威、斯里蘭卡等國講學,進行學術交流活動。西藏自治區還就藏學研究事宜同匈牙利、加拿大、德國、義大利、奧地利等國的學術團體簽定了科研合作、文化學術交流協議書,並接待了34個國家和地區的230多名學者來西藏參觀訪問,進行學術考察和洽談科研合作項目。1987年在匈牙利舉行喬瑪國際藏學討論會,西藏自治區曾派6名學者前往參加。1999年7月,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國際藏學研討會,西藏派2名學者參加。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數
自治區科協系統科技活動情況   圖書、雜誌出版情況
文化藝術、文物和出版行業事業機構和人員情況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