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新華社評論: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十一五發展全局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0 月17 日 | 文章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0月16日電

新華社評論員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是指導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關鍵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建議》提出的“六個必須”的原則,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科學發展觀凝結著幾代共産黨人帶領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心血,也汲取了世界各國在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進一步指明瞭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是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在新的形勢下進一步貫徹科學發展觀,就要全面深入領會五中全會精神,充分認識中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部署,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明確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品質,切實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

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要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和歸宿,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形成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強大力量。

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六個必須”的原則。這“六個必須”相互聯繫,相互促進,是“十一五”時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也是實現“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有利於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有利於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也有利於增強人們對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我們要把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以提高品質和效益為中心,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把自主創新作為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著力點,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提高企業的規模效益和競爭力。

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方針,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農村面貌,促進城鄉同步發展。要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使地區間每人平均GDP、居民生活水準和公共服務的相對差距逐步縮小。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加大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力度。

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要按照和諧社會的要求,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認真研究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強化對食品、藥品等的監管。

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加強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形成有利於轉變增長方式、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

實踐證明,有什麼樣的發展觀,就有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和發展結果。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從戰略全局指明瞭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使全國人民在發展的指導思想上形成共識,在實際工作中形成合力,必將引領中華民族為實現“十一五”規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再創輝煌!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