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中國傳統文化 不能只"活"在博物館裏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7 月14 日 | 文章來源:工人日報

目前,八成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中文網路域名保護遭遇危機,而網際網路應該是傳統文化走進現代生活的最好形態之一—— 

近日,記者在相關中文域名的調查中發現,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路保護正遭遇危機。在國務院今年公佈的第一批518個我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中,有近八成未註冊“中文.CN”域名,這其中不僅包括廣為人知的京西太平鼓、武當武術、泥塑、中醫診法、梨園戲等文化瑰寶,而且也包括了傣族潑水節、蒙古族搏克、維吾爾族達瓦孜等少數民族文化遺産。這意味著,我國大部分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正遭遇著“端午節”曾經遭遇的危機,名分岌岌可危。如何利用網際網路保護傳統文化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中文域名(中文.CN域名)是含有中文的新一代域名,也是我國資訊産業部域名體系公告中規定的中文頂級域名。中文.CN域名全球通用,具有惟一性,是用戶在國際網際網路上的門牌號碼和身份標識。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植根于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而不斷加速的現代化進程使得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正在日漸消亡。在20多年前,木偶戲、皮影戲在我國隨處可見,如今卻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從來沒有欣賞過這樣的民間藝術。因此,如何讓正在消失的卻又無比珍貴的文化遺産永遠保存下去,將是下一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點課題。民俗專家認為,如果傳統文化不能融入人們現代生活,最終只能“活”在博物館裏。而網際網路便是傳統文化走進人們現代生活的最好形態之一,新興的網路傳播將成為“活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最佳途徑。

對此,網際網路專家認為,由於中文.CN域名具有民族化、本地化特性及巨大的發展潛力,對於保護和宣傳中華文化品牌具有明顯優勢。中秋節、春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甚至京劇、越劇、秦腔等國粹以及傳統的中華老字號,都可以借助中文域名建立網上文化品牌和宣傳平臺,從而進一步打造中華文化網路體系。伴隨著微軟IE7.0應用進入倒計時,中文上網必將全面實現。而我國資訊産業部規定的中文頂級域名為CN。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為非物質文化遺産註冊“中文.CN”域名是符合社會趨勢發展的。

 事實上,對於各地方政府而言,為本地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註冊“中文.CN”域名,開通文化網站同時也是一個在網際網路上展示地方魅力、打造地方品牌的有效途徑。湖北秭歸縣政府開通“端午節.CN”網站,重點介紹端午節的歷史由來及各種節日風俗,讓傳統文化借助網路重新煥發了新的生命,讓網站成為秭歸地方文化形象的一個宣傳窗口,一個文化交流平臺。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命脈,蘊涵著五千年深沉的文化底蘊與民族情感,與我們民族文化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如今,網際網路的影響無所不在,文化保護的方式已不僅僅局限于博物館的館藏,而是延伸到網際網路上,建立起中華文化品牌網路保護體系應成為社會的共識。如果我們對這一傳統文化不夠珍惜,不去發展、開發和利用,那麼承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文化瑰寶必將在新時代的發展中自行湮滅。

(本報記者丁國元 ) 

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