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專家:中國城市空心人 如何擺脫尷尬?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6 月1 日 |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在這個信仰迷失的社會,許多人很難再找到長期維繫工作激情的內心動力。那麼,只好試著技術性地調整心態。一位極端疲倦而又愁煩的老人,對自己胸前的十字架很不滿意,很想換一個。終於在一天夜裏,他在夢中實現了這個夢想。他眼前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十字架,其中有一個十字架上鑲滿了黃金和鑽石。老人很高興,他拿起來戴在脖子上。但這個十字架太沉了,勒得他喘不過氣。他繼續找,又找到了一個漂亮並有花雕的十字架,但那奇異的木料刺激得他直打噴嚏。所有的十字架都試了一遍後,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十字架。他仔細一看,發覺這個樸素的十字架原來是他自己的。

這是徐端海在其著作《職業枯竭》中講的一個故事,他想告訴大家,在外在壓力無法解除的時候,只有通過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獲得滿足,從而避免那種無休無止的焦躁狀態。

“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北師大心理學院教授許燕建議。一個人更多的是活在自己不同的情緒狀態中,積極情緒會維持或激發自己的愉悅感和幸福感;而經常置身於消極情緒中,不但會産生多種心理疾病,更嚴重的是會破壞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表現,不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揮。

“你可以學習換角度去思考,經常暗示自己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時間久了你就會形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從而你就會逐漸變為一個樂觀的人。”許燕説。

那麼,如何做,才能擺脫“掏空”的尷尬境地?

許燕:主要是三大防治途徑。首先,一定要建立一種激勵、關懷性的組織文化。國內外研究表明,工作特徵表現為高要求、資源少、低自主、低支援等,易導致員工出現職業枯竭。

2003年我們對教師群體的研究結果顯示:領導對員工提供的實際支援(為員工提供物質、建議、反饋、進修等激勵方式)對於緩解員工的認知枯竭、提高個人成就感具有積極作用;提供情感支援(如傾聽、關懷、鼓勵等)對於緩解情緒枯竭、去人性化、提高個人成就感具有更好的幫助。高關懷、高倡導的領導風格,則是一種具有雙重激勵作用的工作機制,它建構的是激勵與關懷相結合的組織文化。

個性化的領導風格也是緩解職業枯竭的有效途徑,滿足個人需求的工作激勵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員工提供資源減少並消除職業枯竭。同時,對員工進行定期的健康教育與健康監控,也體現了重用與關懷相結合的組織文化特徵。

途徑二是,保持一個溫馨、支援性的家庭氛圍。來自於家庭成員的理解與支援,是預防和減緩職業枯竭的有效途徑。如果能夠增加與家人朋友共度的時光,不但能夠消減壓力事件的絕對數量,而且可以運用社會支援系統去抵抗已經形成的壓力。

研究表明,在同樣的壓力情境之下,缺乏社會支援的人比那些有較多社會支援的人更可能生病或死亡。

第三個途徑是,應該形成一種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要給自己制定一個身體可以承受得了的可實現的目標,目標不要過高,不能以喪失你身體健康為代價。

要經常找理由休息,以放鬆自己,給自己健康恢復期;防止過度內部歸因,尋找有效的辦法消除無助感;不斷學習,提高工作能力;學會鬆弛情緒,磨礪堅強性格等。

卞秉彬(可銳職業顧問事業集團總裁、首席職業顧問):對於已經出現枯竭狀態的人而言,有兩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一個就是更換工作。結合自己的性格、興趣、專業、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才能有效地避免這一現象的再發生。

但對很多人而言,要想擺脫這種被掏空的狀態不一定非換工作不可,他可以對自己進行一番調整,同樣可以達到效果。

從工作中尋找興趣點,使工作變得有趣 即使再枯燥的工作也能夠找到興趣點,人只有對感興趣的事才會保有更持久的熱情。

合理安排工作,儘量避免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工作時間過長,並在工作之餘培養自己對生活的熱情,比如參加一些戶外活動,週末和朋友到郊區放鬆一下,泡個溫泉等都是不錯的方法。

工作時只專注于工作,生活時只專注于生活。提高對工作的關注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效率越高對工作産生的厭倦感也就越低;相反在工作時大部分的時間都無所事事或不知該幹什麼,會加劇厭倦感的産生。而在生活時即全身心地投入到享受生活的過程當中,對家人的關愛、對朋友的關心都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從而緩解工作帶來的壓力,也能夠保證在第二天的工作當中投入更高的熱情和精力。

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庫。對工作的投入其實就是自己將所學知識的釋放,同時也可以從工作中獲取更多的知識;當這兩者的量相當時可以保證自己知識的不斷更新,從而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來。當自己從工作中獲取的知識小于投入的知識時,就會産生被掏空的感覺,從而導致某種程度的職業枯竭。

另外,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時間用來閱讀,一來可以學習到書中所講的道理,二來可以保有一顆平靜的心。在這個浮躁的城市裏,這一點還是非常重要的。在書籍的選擇上可以選一些勵志讀物,現代人職業上的問題很多都是心態上的不平衡所致,勵志讀物可以平衡心態。或是一些精品的雜誌,從人生態度、生理健康等多方面開闊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要有意識地使自己的注意力能夠分佈在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不是集中于某一點。

(何曉鵬)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