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中歐經貿關係在相互了解中漸入佳境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2 月7 日 | 文章來源:東方早報

繼11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出訪歐洲之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于12月4日開始,對法國、斯洛伐克、捷克、葡萄牙、馬來西亞進行正式訪問。在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溫總理表示:期待著與歐洲四國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並將與歐洲各國領導人就共同關心的話題深入交換話題,廣泛接觸各界朋友,達到增進了解、擴大共識、促進合作的目的,推動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繼續向前發展。

中歐高層領導人今年以來一直持續著頻繁的接觸。先是今年5月慶祝中歐建交30週年;繼之以7月與9月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訪問中國;9、10月中歐經貿論壇在中國召開;進入11月以來,隨著中國兩位最高領導人出訪歐洲,雙方在各個領域的合作正在得到全面展開。

雖然中歐合作在各個領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動,但是根本的著眼點恐怕還在於政治與經濟。歐盟一直以來都是“平衡主義者”,即不希望哪一方特別突出,強調各方力量能夠達成某種均勢,因而歐盟在許多政治立場上與美日存在明顯的差異。這種“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不謀而合,因此雙方在許多國際問題上還是有很大合作空間的。任何政治關係歸根到底都有其背後的經濟關係,政治方面的合作最終目標是促進雙方在經貿領域的全面攜手。今年1至10月,歐盟仍然在中國各貿易夥伴中穩坐第一把交椅,雙邊貿易總額17629億美元,增長241%。今年6月,中歐紡織品貿易談判達成一致。從目前的狀況來看,由於中歐保持良好的對話和溝通機制,所以在經貿合作方面漸入佳境。

雖然迫於第三方壓力,歐盟目前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尚待時日,但是中歐在經貿合作方面已具備相當深厚的根基:一是中歐之間的經貿結構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歐盟以技術、資金密集型産業為主,中國以勞動力、資源密集型産業為主,根據國際分工和交換原則,中國輸出勞動力、資源和配套措施,歐盟輸出技術、管理和資金,雙方結合起來,一定會實現互利互惠和雙贏,9月份在瀋陽召開的中歐經貿論壇就指出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將是中歐雙方實現合作共贏的千載良機;二是中歐之間産業聯繫面廣,歐洲許多成熟的企業需要對外輸出夕陽産業,而中國已經具備一定的生産規模和配套措施,這些産業轉移到中國收效更佳,同時也有利於緩解雙邊貿易的壓力。今年以來,法國政府“1000家中小企業來華計劃”順利推進,促成大批法國中小企業訪華、參展和交流,中國也在巴黎舉辦了中法中小企業合作洽談會;三是中歐雙方在投資和金融服務領域的合作也在逐步展開。其中既有像TCL集團與湯姆遜和阿爾卡特公司産業資本重組的案例,也有皇家蘇格蘭銀行入主中行的金融資本合作。

根據上述分析,中歐在眾多領域不斷加深相互了解,有利於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加強經貿合作與往來,其空間主要在於:一是鞏固和發展高新技術合作。除航空、核能、鐵路等傳統領域外,中歐還應加強在空間技術、生物工程、資訊技術等高科技領域的合作;二是繼續推進中小企業合作。希望雙方中小企業能夠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平臺;三是加大雙向投資力度,把握中國西部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的機遇和歐盟擴大對華投資機遇,吸引歐盟企業進入中國投資;四是提高服務貿易合作水準。按照世貿組織的分類標準,中國已經開放了160多個服務貿易部門中的100多個,銀行、保險、證券、銷售等領域的對外開放也在如期推進。歐盟在這些領域優勢突出,雙方合作的潛力巨大。

當然,也有一些隱患值得我們注意,例如今年的紡織品特保爭端和之後的中國輸歐紡織品壓港事件。造成這些貿易摩擦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條,也是我們深以為戒的,就是缺乏良好的溝通機制。未來中歐之間要想保持順暢的經貿關係,加強溝通和對話機制建設將是必不可少的。(特約評論員 陸志明)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