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遺址大事

      1929年,人們在遺址內月亮灣階地首次發現400多件具有古蜀地方特色的玉璧、玉瑗、玉璋等玉石器。

    1934年,華西大學(今四川大學)美籍教授葛維漢帶領考古隊進行了歷史上第一次正式發掘。

    1953年,西南博物院院長馮漢冀教授等調查三星堆。

    1958年,四川省博物館、四川大學歷史系對遺址進行聯合調查,發現大量古蜀文化遺存。

    1963年,馮漢冀教授主持遺址發掘工作。

    1980年,各方聯合開始對三星堆進行大規模發掘,持續性的考古工作由此展開。

    1981年,發現大面積房屋基址。

    1984年,在西泉坎發現新石器時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文化堆積,三星堆遺址上下限大致確定。

    1985年10月,首次發現遺址內的梁埂為人工建造的夯土城墻。

    1986年5月,有關單位對遺址進行大規模發掘,將三星堆遺址的年代上限推至距今5000年前。

    1986年7月,發現併發掘一號大型祭祀坑,出土文物400多件。

    1986年8月,發現併發掘二號大型祭祀坑,出土文物800多件。

    1987年5月,兩坑出土文物的室內整理工作全面展開,遺址定性為“古文化、古城、古國遺址”。

    1988年1月,國務院公佈三星堆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1月,發掘三星堆土堆,確認為人工夯築。

    1990年1月,對東城墻局部進行發掘,發現土坯磚,大致了解到城墻的始築年代和建築方法等。

    1992年5月,試掘西城墻並得到確認。三星堆古城獲得肯定。

    1994年9月,發現併發掘南城墻,確定古城區面積在3平方公里以上。

    1997年10月,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建成開放,全面展示三星堆文物。

    2000年12月,四川省文物考古所對遺址進行本世紀最後一次發掘。

    新華社 2000年12月1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