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路突襲?中路捶打?--阿中之戰國足火力尺規探尋

    再戰阿聯酋,米盧為國足制定了“快速、逼搶、轉移”剋敵六字訣,六字訣的要領精髓是強化邊路攻防品質,迫使阿聯酋隊密集中路,從而壓縮其活動空間,擴大國足的有效攻擊點。

    在十強賽第一階段的四場比賽中,中卡之戰無疑是國足亟待總結經驗教訓的典型戰例。由於馬明宇、吳承瑛的缺陣,國足的左路防線門戶大開,配合生疏的申思、楊璞根本無法 抵擋恩納濟等卡達驍將的迅猛衝擊,左路的遍地狼煙令國足後防線承載著無與倫比的空前壓力。經此一戰,“左守右攻”已成西亞諸旅應對國足心領神會的不宣法則,一旦“馬吳組合”有恙,各隊就將把哈吉的成功經驗如法炮製,而這一明睜眼露卻又客觀存在的缺欠已成國足十強賽進軍途路中的心腹之患。據悉,阿聯酋新帥魯伊茲已授意速度奇快、技術出眾的右路大將馬蘇德繼續扮演恩納濟的角色,而在此用人之際,左邊後衛吳承瑛卻停賽一場徒“作壁上觀”,這使人不禁疑竇叢生,中卡之戰的“鬧劇”會否再度上演?米盧的邊路突襲戰術是否依然舊貌昨顏,再無鮮活的新版創意?

    原阿聯酋主帥薩格爾表示,“如果我是中國隊的主教練,那在中阿之戰中我將在中場佈置重兵,耐心與阿聯酋隊週旋尋找機會,但我估計中國隊八成會急於求成,從一開始就擺出必勝的架勢,果真如此,阿聯酋隊就會讓魯伊茲在比賽結束時開心地露出笑臉。”米盧執意走邊,薩格爾青睞中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中阿之戰國足的“路線之爭”一時眾議紛紛,令人顧此失彼難予擇取。

    米盧的邊路攻擊戰法是國足演練許久的看家本領,經實戰檢驗,該戰法殺傷力甚大,它不僅能充分發揮國足中後場球員速度快、進攻慾望強烈的特長,而且還極大地抑制了對手的邊路攻擊火力。在米盧看來,烏茲別克主場攻勢佔優卻難逃敗劫的根本原因在於:烏隊球員過於依賴中路的猛衝硬打,而對邊路的攻防配置疏于戰備,阿聯酋隊在抵住烏隊中路的攻擊勢頭後,不時在邊路策動反擊,次數雖然不多但卻頗具威脅,烏茲別克隊失敗的教訓更加強化了米盧心中根深蒂固的“邊路情結”。但如果以此論據就視薩格爾的意見為荒謬也未免有失公允,不可回避的是,阿烏之戰令阿聯酋隊大傷元氣,阿裏、卡西姆兩員主力後衛先後停賽,上場比賽表現出色的主力門將穆塔茲也因腿部拉傷,極可能缺席中阿之戰,在此前提下,魯伊茲無論是用拉比亞取代阿裏,大朱馬頂替卡西姆,還是用狀態不穩的拉西德代穆塔茲出戰,都難以挽回三員大將缺席的慘重代價,這意味著,阿聯酋隊的中路防守已出現致命裂痕,儘管是主場作戰,但阿聯酋隊只能打防守反擊,傾巢出動大舉進攻很可能本利皆失,被以逸待勞的國足打得一敗塗地。按此推理不難發現,國足重點進攻方向不是邊路,而應是中路,只要能佔據了中路要塞,阿聯酋就將陷入進退不能的尷尬境地,即便它想從邊路破襲也將受制于中路失控的火力鉗制中,很難組織起有效的攻擊勢態。

    邊路突襲還是中路捶打本無定規可言,邊中結合也是米盧倡導的實戰法門之一,但在中阿之戰的具體狀況中,邊中側重點的不同區別甚大,而這恰恰是國足客場破阿的首推要點。

    

     遼沈晚報 2001年9月27日

    















中國隊十強賽時間安排
 8月25日19:30
 中國-阿聯酋
 8月31日23:15
 阿曼-中國
 9月8日24:00
 卡達-中國
 9月15日19:30
 中國-烏茲別克
 9月27日22:45
 阿聯酋-中國
 10月7日19:30
 中國-阿曼
 10月13日19:30
 中國-卡達
 10月19日22:30
 烏茲別克-中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