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路紀實連載:《米盧 一本難懂的書》(九)

    編者按:兩個男人,一位是紳士,一位是遊俠,女人愛哪個;一個名單,年頭挑到年尾,甲A挑到甲B,你以為他真的糊塗,這個老不死的。

    在海埂的每一天裏,米盧都是一番忙忙碌碌、一刻不得閒的樣子。他的主要工作(當然也包括生活)有如下幾大項--

    1、觀看訓練及教學比賽;2、與甲B教練分頭會談;3、向中少隊的主教練高洪波及少年國腳傳授足經;4、與甲B東歐外援聚餐,共敘思鄉之情;5、與相熟的女記者一同秉燭夜談並遊覽雲南民族村等名勝;6、應付各路記者的圍追堵截。等等。

    總之,有米盧的海埂仿佛一下子也變得生機勃勃,繁忙緊張起來了。

    在黯然交出國奧隊也就一併交出國家隊的帥印之後,英國人鮑比霍頓並沒有就此遠離中國足壇。甲B上海浦東俱樂部堅定地認為霍頓是一位有能力、有水準的教練,主動向其發出了邀請;而霍頓一直對上海這座大都市情有獨鍾,雙方經過一陣緊鑼密鼓的接觸、協商、談判,最終一舉簽約成功,於是,霍頓連降兩級,成為了浦東隊的新任主帥,帶隊南下上山,加入到甲B春訓的熱火朝天之中。

    自打米盧抵達海埂巡察的第一天起,各路記者便一直等待著一條重大新聞,也是一個“歷史時刻”的出現--那就是米盧與其前任、霍頓與其後任,簡單説,就是米、霍兩人的相見。

    當然,米盧與霍頓的兩雙手最終還是在海埂明媚的春光下和記者像機快門的“咔嚓”聲中握在了一起。

    “由來只聞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不過,這次“新人”與“舊人”的相逢,米盧與霍頓的臉上都挂著友善的微笑。

    説起來也挺有意思的。在此後米盧執教中國隊的一年半時間裏,類似米盧與霍頓這樣的相逢一笑的“歷史時刻”又出現了好幾次:比如米盧與閻世鐸的初次見面,與戚務生的初次見面,與楊晨的初次見面;當然,最最令人期盼的還是米盧與公開炮轟他的郝海東的又一次見面以及在國腳李明的婚禮上,米盧與被其排除在十強賽首批集訓國腳名單之外的孫繼海的再次見面。

    可不可以這樣講:米盧在世界足壇創造了許多的“神奇戰績”;而他在中國足壇帶來的則是許多“歷史時刻”,單從這一點上説:米盧的到來對於中國足球新聞事業的發展具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與巨大的推動作用。

    米盧與霍頓比較一下米盧與霍頓吧。就像夜不成眠時我們常常會比較我們現在與過去的兩個女朋友或者過去和現在的兩個男朋友一樣,誰好誰不好的意思並不大,重要的在於比較的過程本身。

    霍頓無疑是一位典型的英國紳士,他的頭髮雖然不多但會梳理得異常整齊;一年四季,他都會穿著筆挺的西裝,打上領帶。

    米盧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很難讓人冠之以“紳士”的,因為“紳士”一般不會有那樣一頭亂得不能再亂的頭髮;雖然他偶爾在正式場合時也會穿上西裝,但你千萬別“撩”開他的褲角,因為,他很可能出門太急了而忘穿襪子;

    霍頓太嚴肅了,你若看到他笑了那基本上相當於你目睹了UFO入城,霍頓喜歡獨處,喝喝咖啡什麼的,他在中國最親密的人應該就是他的翻譯謝強了;他對待球迷、記者的態度是一種不冷不熱,像是在保持某種距離;他和記者之間幾乎沒有發生過什麼不快,記者即便是寫文章“罵”他,也大多數是“罵”他的4-4-2平行站位。

    米盧相比之下活潑多了,你若是看不到他笑那基本上相當於你目睹了“日偏食”。平日裏,米盧喜歡熱鬧,他也喝咖啡,但沒霍頓那麼大的癮。他在中國最親近的人可以説是他的翻譯小虞,也可以説不是(我覺得他在全世界最親近的人只有一個:自己);他對待球迷極為熱情,對待記者開始也頗為熱情,但接下來因為和記者不斷地發生口角,他心裏恐怕煩死記者了。至於記者寫文章“罵”他,一半是“罵”他的“看不清的戰術思想”;另一半就是“罵”他隨心所欲的享受生活。

    霍頓對手下的球員有著一份很深的情誼,雖然他似乎在刻意與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他對每一名弟子都顯示出了一份尊重,他會在一場比賽公佈出場名單之前,找那些替補隊員交談,告訴對方“我為什麼沒有安排你上場”,並且還會鼓勵對方説“你實際上非常棒”。所以,時至今日,其昔日大多數國家隊、國奧隊的部下會不時地想起他;米盧或許從心底裏也深深地喜歡著他手下的一些球員,他可以允許國腳和他勾肩搭背甚至“動手動腳”,但也有國腳私下評價其“根本不尊重(瞧不起)中國人!”米盧雖然對國腳也是鼓勵為主,至少從不公開批評某人,但他不會主動去找那些替補隊員説明什麼情況,當然,他會在你不知不覺之時便讓你由一名“鐵桿替補”一躍成為先發主力。我無法推斷出很長時間之後,他的這撥中國弟子是否不會惦記起他來,我只看到過拉拉斯、卡利久裏--他昔日兩位美國弟子又一次見到他時像孩子一樣撲進他的懷抱的一幕。

    總而言之,如果用比較形象的比喻去比較米盧與霍頓的話,那麼,米盧是一名“南斯拉伕遊擊隊隊員”而霍頓則是一名“英國皇家衛隊隊員”。不過,單論行兵打仗,不論是“遊擊隊隊員”還是“皇家衛隊隊員”都可能打勝仗,也都可能打敗仗。關鍵在於,打什麼樣的仗,在哪打仗以及和什麼樣的對手打仗了。

    即使是在海埂,米盧與霍頓至少有三次面對面不期而遇的機會,米盧也沒有主動與霍頓就工作的交接有過什麼深談;霍頓也不可能主動提出與米盧來一次深談。

    當然,霍頓在米盧執教中國隊的日子裏,從未公開對米盧提出過任何的質疑,反而在《足球》報上的個人專欄中多次替米盧説話。霍頓唯一公開向米盧就國家隊事務提出的建議便是:中國隊可以打由范志毅、張恩華和李瑋峰聯手組成的“三後衛陣型”。

    雖然米盧一直瞧不上英國足球,認為它過於“簡單粗暴”,但他對於英國教練霍頓並沒有什麼不敬。實際上,米盧和霍頓似乎也有著一份“緣份”。霍頓曾經執教過美國大聯盟,後來,米盧步其後塵;而當霍頓登陸中國足壇僅一年多時間之後,米盧又拍馬殺到,並且直接接上霍頓的“班兒”。

    我覺得,如果將來米盧帶中國隊真的成功打進世界盃了,他應當感謝的人中該有霍頓的一席之地。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中米盧教中國隊之前,霍頓把整體攻防、位置職責、戰術紀律等先進的足球理念帶給了郝海東、范志毅,帶給了張玉寧、李瑋峰,這使得米盧大可以在一支相對成型的國家隊的基礎之上,去進行他擅長的細節改造我很難想像如果當初老國腳們沒有從霍頓那裏學到如此眾多與重要的足球理念,米盧會不會在後來接手中國隊後,不久便説不出話來了呢?

    總有一天,米盧會被另一位“新人”接任,米盧與那位“新人”相逢交接的一刻又將是中國足球的一個“歷史時刻”。那也將成為米盧為中國新聞事業所做出的“最後的貢獻”。

    我由衷的希望,在那個“歷史時刻”中,鏡頭裏面的米盧的臉上,依然會挂著他那蒙娜麗莎般的永恒的微笑--

    米盧與名單在海埂,米盧製造的另一個重大新聞便是:他竟然決定把兩名甲B球員:當時效力於廣州松日隊的趙昌宏和廣州太陽神隊的李海強召入了最新一屆的國家集訓隊!

    

    青年體育 2001年9月7日

    















中國隊十強賽時間安排
 8月25日19:30
 中國-阿聯酋
 8月31日23:15
 阿曼-中國
 9月8日24:00
 卡達-中國
 9月15日19:30
 中國-烏茲別克
 9月27日22:45
 阿聯酋-中國
 10月7日19:30
 中國-阿曼
 10月13日19:30
 中國-卡達
 10月19日22:30
 烏茲別克-中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