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豈容篡改 china.org.cn
歷史陰影下的日本右翼心態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初中歷史教科書被日本政府批准放行後,右翼團體“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狂喜不已。其代表人物西尾與右翼文人渡部在日本提前出版的《諸君》雜誌5月號上的對談,頗能體現至今蜷縮于侵略戰爭歷史陰影下的日本右翼們的心態。

    心態之一,奉“皇國史觀”為圭臬,主張“歷史不是科學,歷史要為現實服務”。日本右翼們認為,事實真相並不重要,“搞教科書的目的是為了改變現實”。“新歷史教科書編纂會”發起的教科書運動,首先“不是要實現一種歷史觀,一種意識形態,而是把重點放在使歷史教科書整體得到改善上。如果其他的教科書是受我們的影響而有所改進,那就實現了一個目的。”受他們的影響,日本有的教科書又刪除了記述“隨軍慰安婦”的內容,西尾對此喜不自禁。

    心態之二,準備“秋後算賬”。西尾表示,儘管他們的教科書接受了130多處修改,但所修改的內容多是技術性的,沒有傷筋動骨,因此“不是學問上的敗北”。他們的教科書“不同於按唯物史觀編寫的教科書,有根本性的大改變”,故有“相當程度的滿足”。再就是認為能夠出版就是勝利,“重要的是能面世,哪怕只有半步”。不滿足的部分,“要爭取在4年後送審前再改過來”;另一個右翼學者渡部透露了他的心願:“至少在將來的教科書裏,應該寫進‘雖然當初佔領軍把日本作為侵略國家進行了審判,但是麥克阿瑟後來認識到當時是做了錯誤處置’的語句。”得寸進尺,準備秋後算賬的勁頭十足。

    心態之三,心懷“軍國舊夢”,為侵略塗脂抹粉。右翼文人們主張“戰爭難分善惡”,如加反省,無疑“自虐”。右翼們對因軍國主義發動戰爭而被戴上侵略國的帽子一直耿耿於懷;對廣大日本民眾和中國、南韓、朝鮮等國的抗議和譴責有種強烈的危機感,覺得如同被逼上懸崖,所以不能在教科書上後退,“否則會助長中國、南韓的氣焰”。這些人極端仇視中國,常把中國侮稱為“支那”。右翼們對過去的侵略戰爭只稱“大東亞戰爭”或“聖戰”,狂稱遠東國際法庭的判決“無視國際法”,是“勝者對敗者的審判”;他們叫囂南京大屠殺只是“一場虛幻”,日軍攻陷南京後“十分仁慈”,極力為戰爭罪犯開脫張目。

    日本有種種右翼,對過去的侵略戰爭翻案最起勁的是身穿西裝的“思想右翼”。這幫人是軍國主義武士道精神的承襲者,視野狹窄卻極狂妄,慾望很強卻底氣不足。極端的不對稱性促使他們面對現實焦慮莫名。他們呼風喚雨的法寶,是通過歪曲歷史、美化侵略,喚起“民族的自尊”。如有的評論所説,“煽動偏執的民族主義,往往是以戰爭為媒,其表述熱情而勇猛,辭藻華美而通俗,理解起來無需想像力。”在他們的身後,有心懷“軍國情結”的“遺族會”遺老遺少們撐腰,也得到許多大企業、大資本家資助,因而人數雖少,能量卻大。

    應該説,日本社會的主流是反省過去的戰爭的。與80年代相比,廣大日本國民對歷史的認識有了明顯的提高。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多種多樣,對歷史問題的表述上並不一致。這次教科書問題的顯著特點,是右翼勢力主動發難,這是一個值得高度警惕的動向。

    90年代初以來,日本經濟長期低迷不振,增長速度急劇下落,挫折與失落感並存,與80年代形成強烈反差。日本政壇醜聞不斷,政黨不斷分化組合,國民厭倦現行體制,求變心態明顯,社會迷惘動蕩,呼喚強人上臺之聲日烈。這種失衡的心態極易滋生民族主義情緒,易為右翼利用。這一社會背景,可以視為日本右翼勢力為何較前膨脹,活動較前猖獗的一種注腳。

    《人民日報》 (2001年04月06日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