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善民:中國人口下降有利經濟增長

我國的人口增長與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無政府狀態、提倡多生、三個多兩個好、夫婦倆只生一胎。提倡多生、人多力量大,這是具有帝皇思想的政治家為了稱霸世界而提出來的戰略決策。馬寅初不識時務,主張控制人口,結果被貶回家。好在他以史為鑒,寧靜致遠,享百年安祥。後來人們發現生出來的兒女張口要吃、閉口要工作,“超英趕美”也不象生孩子那麼容易,不得已,只好叫停,令下一代人少生點。真正搞計劃生育、控制人口那是上世紀後期的事。

人們喜歡用每人平均GDP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目前我國每人平均GDP已經達到1000美元,而發達國家,每人平均GDP有好幾萬。咱們不拿最高的比,假定我們的目標是每人平均32000美元,這是1000美元的32倍。32=2×2×2×2×2,這叫作翻五番。現在我國人口13億,按現在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最高可以達到16億。如果人口保持16億,那GDP還要多翻點。如果GDP每年按7%的增長率增長,化51年就可以實現翻五番,達到每人平均32000美元。如果採取計劃生育,一對夫婦生一胎,則51年後總人口將減少近三到四成。也就是説,如果GDP增長與計劃生育雙管齊下,則每人平均GDP=32000美元就會較早實現。

例如,現在每人平均1000美元,13億人口,則初始GDP(0)=1000×13=13000億美元;將來達到每人平均32000美元時總人口若只有11億,則總的GDP(n)=32000×11=352000美元。由13000億美元增長到352000億美元,27倍。如果GDP的年增長率是7%,則大約49 年可以實現目標。49年和上面的51年差別沒幾年。這是因為現在的13億人口還在增加,增加到16億後才往下降,再降到11億,從兩頭看,相當於從13億降到11億,降的相對比例不大。在我國,提倡多生,人口增長很快,如馬爾薩斯所預言:25年人口可以翻一番。人口要降下來,那就難了。現在的問題是總人口還在增長,還沒有下降的跡象,就已經有人在嚷嚷:“保持人口適度增長有利於國民經濟快速穩定的發展”。這種論調如果是針對俄羅斯的,我舉雙手贊成。可惜我們的戶口都在中國大陸。有些人去西伯利亞打工,也遷不走戶口,説不定哪一天又被趕了回來。

我在文章“奧肯定律的理論公式”【1】中指出:GDP的相對增長率等於就業人員的每人平均GDP的相對增長率加勞動力人口的相對增長率再加相對失業率的減少。就業人員的每人平均GDP的增長,反映的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勞動者素質的提高。通過就業人員每人平均GDP的增長,使一國的GDP得以增長,那是有效增長,資源節約型增長。而靠增加國民人口從而增加勞動力人口使GDP獲得增長,還需按比例投入其他資源(資本,糧食、水電氣、原材料等實物資源)及環境。以為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是不是有點畫餅充饑的味道?

為了追求GDP的高速增長,人們往往採取高投入的辦法。但高投入不一定會帶來高産出,結果是高能耗、高物耗,效率低下,能源、原材料全面緊張。人口多,每人平均資源就少:每人平均土地面積少,每人平均礦産少,每人平均森林面積少,……當然,將來科學技術發達了,沙漠變良田、黑炭變鑽石也是可能的。我國有近千萬平方公里國土,如果都是良田沃野,30億人口也不算多。歷史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大量歐洲人向美洲移民,人口只覺得少不覺得多。敲鑼打鼓歡送移民往往行不通。上世紀大批上海人插隊“三疆”,東邊人內遷西邊,到頭來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將來如果火星條件好了,需要大批移民,馬上鼓勵生育也來得及。

溫家寶總理2003年3月答香港鳳凰衛視記者問時説:“中國的勞動力有7億4千萬,而歐美所有發達國家的勞動力只有4億3千萬。中國每年新增勞動力1000萬;下崗和失業人口大約1400萬;進城的農民工一般保持在1億2千萬。中國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據我估算,中國一對夫婦只生一胎的基本國策再堅持100年,人口可能還有八、九、十來億,還是個人口大國,影響GDP增長的制約因素,不是什麼勞動力資源缺乏,而是勞動力資源過剩與其他資源的相對缺乏長期並存,引發自然環境對人類的報復,以及社會上所謂基尼系數造成的階級報復。

人們一聽到:“一對夫婦只生一胎的基本國策”,馬上就聯想到:8變4,4變2,2變1,我國人口很快就會減半再減半。其實這是毫無根據的。一對夫婦生一胎的基本國策在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實行較好,農村則差了。那年湖北發洪水,有個叫江珊的小姑娘爬在樹上喊救命,她就不是獨生閨女,而且她爸還想生呢。我國西部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也不是一對夫婦生一胎的政策。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國總人口還在穩步攀升。據説,上海的計劃生育搞得好,還有許多婦女不準備生小孩,於是有人著了慌。這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戶口松一點不全解決了,為什麼非得靠現在的上海人自己生呢,難道鄉下人生不出龍種來?

還有人擔心“一對夫婦只生一胎的基本國策”會引發人口老齡化,造成所謂“4:2:1”的格局,即四個老人、二個年輕人、一個小孩。年輕人既養老又養小,負擔不起。這種觀點從經濟學角度看是不正確的。年輕人撫養小孩是人類的接力撫養,即上一代人撫養下一代人,下一代人又撫養再下一代人。任何一代人受人撫養一次,又撫養別人一次,從經濟負擔角度看是扯平的。再説老年人。從經濟學角度講,正常的老年人一生是自己養活了自己的。各國的養老原則也應該貫徹這條原則。所謂“正常人”,是指有正常的勞動能力,而且也參加了勞動的人們。這些勞動者年輕時從事勞動,他所得到的工資裏就有一部分扣下來用作養老、醫療保險的。有人説只有發達國家才是這樣,窮國那有這種好事,不是這樣的。

確實,有的國家把你的養老金收去了,拿去幹別的用處,不記在你的賬戶上。這就要勞動者自己去爭取。有的國家的窮人有窮人的養老標準。象農村,老年人做不動了,需要年輕人照顧,但死後留下了一些遺産,這就補償了年輕人付出的服務。現在有些人只想繼承,不提付出,這不合道理。最近的報紙上登了一些消息,説每年的清明節前後,掃墓的人絡繹不絕、車水馬龍,但敬老院裏冷冷清清。據説南韓有些老年人,思想前衛,主張赤條條來、赤條條去,想辦法把房産之類抵押出去,不給年輕人留什麼遺産,他們的目的是讓年輕人自強自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有立足之地,可為用心良苦。國外還有人從所謂U形社會撫養曲線出發,主張出生人口應該有適度增長。人家説人家的,我們不能照抄照搬。

我國人口已經形成長期壓力,還叫我們增加人口,是不是應該多長一個心眼兒想想?那怕人家是什麼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所謂總人口負擔系數或被稱為社會撫養系數,即:全國0~14歲人口數和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之和與15~64歲人口數的比值。這樣得到的社會撫養系數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顯然很不全面。不能光看人口的數量比,應該用負擔費用與收入來比,看負擔是重了還是輕了。現在一個小孩的撫養費用相當高,有人把撫養費計算到孩子大學畢業,大約要20萬元RMB。所以,少生小孩節省的費用實際上超過了老年人的額外贍養費,總的來講還是減輕了年輕人的負擔。現在城市裏的年輕夫婦講,不生孩子是“中農”,生個小孩變“貧農”。負擔那麼重他們就不願意多生。而有的農民兄弟,認為多生一個小孩只需在鍋裏多加一瓢水,那就只好讓他生。所以我國的總人口不是那麼容易降下來的,少生才會減輕社會負擔。

針對我國的人口特點,重點應該放在少生優育、提高人口品質而不是數量。翻翻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資料【1】,2000年,總人口是12.66億,文盲倒佔了6.7%,也就是説,我國有8482萬人口是戴了頂文盲帽子大步跨進21世紀的。另外,小學文化程度人口占到35.7%,也就是有4.52億人口是小學文化程度。這麼了不得的人口素質結構,不去用心、用力解決,人口數量增長還沒有降下來,就又提出“保持人口適度增長有利於國民經濟快速穩定的發展”,真不知道此公是從哪兒找來的理論根據。是不是想把歐美主流《宏觀經濟學》仲介紹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索洛的經濟增長模型具體應用到中國的實踐中來?【3】(經濟學家/陸善民)

參考資料

【1】laolu:奧肯定律的理論公式,博士咖啡經濟論壇,2003年12月8日,

http://www.doctor-cafe.com/uploadImages/2003128744143477.doc

【2】國家統計局 編:《中國統計摘要──2001》,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

【3】老陸:索羅的經濟增長模型有謬誤,地球經濟論壇→經濟沙龍,2004年1月2日,

http://www.dqjj.com/jjbbs/UpLoadFile/200412712597178.doc

 

中國人口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