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開始步入婚姻“圍城”
張澤偉 周潤健

    吃麥當勞長大、現代意識強烈、曾被稱為“小皇帝”的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開始談婚論嫁了。他們正用自己的方式令中國傳統的婚戀觀念和家庭模式悄然生變。

    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為緩解龐大的人口壓力,出臺了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人口政策——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1979年,第一批610萬孩子領取了獨生子女證。

    這些獨生子女曾在成長中表現得“過於自我、追求享受、害怕吃苦”,外界因此憂心忡忡地給他們戴上了“小皇帝”的帽子。

    刁科雄曾是這群龐大的“小皇帝”隊伍中的一員,他今年大學畢業,因才華出眾被一家合資保險公司錄用。雖然與女友相戀3年,但他並不急於結婚:“沒有事業和物質基礎的婚姻終將搖搖欲墜”,他把自己的結婚年齡規劃在28歲。

    與刁科雄抱同樣想法的是許晨,他在一家電信公司市場部供職3年,雖然事業穩定,也有了一定積蓄,但他認為結婚還需時日,“也許,擁有30萬存款那天,就是我的婚期”。

    對於結婚的理由,刁、王二人似乎都沒仔細考慮過。也許婚姻就是中國社會普遍比作的“圍城”,城外的人因為新鮮好奇拼命往裏擠,而在城裏受挫呆膩的人則想方設法往外逃。

    但專家分析認為,年輕一代的骨子裏其實根植這樣的思想: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投意合自然水到渠成,捆綁終成不了夫妻。

    自由、晚婚正在成為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新的婚戀態度。過去,24歲結婚生子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傳宗接代的責任,逾此年齡的未婚者會被認為是“異類”。而現在,“異類”的帽子被送給了過早結婚的人。出生於1979年的張小姐在去年舉行了婚禮,與她同年齡的朋友把她“不可思議的重大舉動”看作是“一時衝動而為”。

    事實上,中國新一代年輕人更願意將婚姻看成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感情需要等選擇自己的婚期與伴侶,婚姻的內容與形式也發生了巨變。

    刁科雄計劃以旅遊的方式操辦自己的婚禮,“如果資金充足,我們對去國外享受異域浪漫情調充滿期待。”在他看來,中國傳統的大擺宴席的方式顯得老套,而且過分張揚。

    當然,這並不表示中國年輕一代不再看重婚姻的形式,相反他們更強調新鮮、刺激,有紀念意義,比如蜜月旅行、婚紗攝影、水下結婚、教堂洗禮、跳傘結婚等。“婚姻不可以是‘兒戲’,但婚禮卻可以是‘遊戲'”,在一家外企工作的孫愛晶小姐如是説。

    早在上世紀50、60年代的中國,幾粒水果糖、一碟花生米、兩個鋪蓋卷、高唱革命歌曲,即是當時的婚禮場景。70年代之後開始講究了,繼“三轉一響”即自行車、電風扇、縫紉機、收音機之後,80年代要電視機、冰箱、洗衣機“三大件”。如今,説起結婚就要房子、汽車了。

    由此而來,結婚花費自然急劇上漲。許晨預算的最低結婚花費是25萬元,最主要用於購買新房,大約需20萬元,其餘用於舉辦婚禮、添置家電傢具、旅遊等。他把買車的想法暫時擱置,認為“婚後購車更為現實”。

    據天津市城調隊最近在全市範圍的一次調查顯示,一對新婚夫婦用於結婚的平均費用為19.11萬元,是1978年的近50倍。這些費用主要用於住房、家用電器、傢具和婚宴等,其中購買和裝修住房居首位,平均費用為11.09萬元,購買家用電器的平均費用為2.01萬遠,婚宴支出的平均費用為0.93萬元。

    據國家計生委統計,到2003年,中國已有8000多萬孩子領取了獨生子女證。中國因計劃生育政策首次出現的獨生子女婚嫁問題,正在引起社會關注。天津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汪潔認為,獨生子女婚姻將是今後中國婚姻的主體,這種結構和矛盾更為簡單化的家庭組成模式,將代替原來傳統的“大家族”模式。

    但婚姻家庭依然是座“圍城”。南開大學心理健康問題專家袁辛副教授認為,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所受束縛和壓力小,自由度大,他們在“圍城”面前無需“擠”,也用不著“逃”。

    新華社 2003年6月1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