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貧窮是一種真實的存在

作為一塊知識凈土,大學校園向來是社會上最不應有貧富等級之分的地方。正因為這一點,2004年9月以來,揚州大學“貧困生樓”作為一條新聞,著實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其實,貧窮本就是一種“存在”,它真實地存在於象牙塔內外,關鍵是怎樣看待貧窮。

聚焦

■貧困生小燕的日常生活

“想像中的大學裏充滿歡聲笑語,不分彼此,不分貧富貴賤,自由地學習爭論,親密無間地在一起,可實際中的大學跟我想像中的差得很遠。同學們以貌取人,他們看不起我,我還看不起他們呢!”河北科技大學資訊學院2002級的小燕這樣説。小燕今年的學費還沒有交,也不知道到什麼時候能交上。雖然性格內向,但向記者談起她的大學生活時,小燕的語氣中有一種堅決和鄙夷。

9月16日下午,小燕下了課已經是4時30分,她如約出現在河北科技大學西校區的門口,與她同來的是班裏的生活委員小娟,小娟是班裏為數不多的擁有手機的學生之一。

來自靈壽縣的小燕家裏兄弟姐妹四個,她排行老大,父母僅靠莊稼地裏的收入供著姐弟四個上學。小燕當初上的是二級學院,每年要交1萬元的學費,加上200元的書費和800元的住宿費,11000元,這對於年收入僅四五千元的農村家庭不啻一個天文數字。小燕説,當年她能上大學,是因為父母經不起她渴求的眼神,但她如願走進大學後,家裏負擔更重了。

通往學校宿舍區的路上,學生們三五成群地説著笑著。小燕不怎麼愛説話,倒是小娟性格開朗外向,一路説説笑笑。小娟告訴記者:“她(小燕)學習特好,很刻苦很用功,所以我經常跟她在一起,想讓她帶帶我。”小燕只是在一旁很安靜地笑著。

小燕的宿舍在10號樓,這座宿舍樓是由教職工住的單元樓改造而成的,一層三戶,每間宿舍住8個人,每人每年800元住宿費。小燕説,她們本來想住500元的宿舍,可這是學校的安排,沒辦法。

小燕和小娟一起提著暖壺打了水,去食堂吃飯。小燕買了一個包子一份粥,一共花去了6毛錢,她説這是她固定的晚飯。每天早上一份粥一根油條4毛多,中午二兩炒餅一個包子1塊多錢,偶爾也吃一份便宜的菜,但主食和菜絕對不會超過1塊5毛錢。她的一日三餐都是這樣吃的。

小燕每個月的生活費固定在100元左右,第三年的學費至今未交。她説,原來的學費都是湊的,貸款貸不到,今年的學費還不知道怎樣交。

■不斷上躥的學費是座“大山”

今年9月,小王剛剛踏入河北科技大學的校門,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他在資訊協會的招新處諮詢了好長時間,一聽説要交入會費,扭頭就走了。

小王拿到的通知單上的收費項目有:學費3500元/學年,住宿費500元/學年,書費500元,保險費200元,被褥等床上用品費450元。他開學時共帶了6000元,交完相關的費用後只剩下了不到1000元。

有人指出,目前的大學學費5000元到1萬元不等,比起1989年高等教育剛剛開始收費時,增加了25至50倍,而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年收入只增長了4倍,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為2.3倍,大學學費的漲幅幾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長。

面對高昂的學費和窘迫的經濟狀況,讓孩子上學還是放棄,許多家長面臨兩難抉擇。

有關教育專家認為,學費高與不高需要用其産生的效益來衡量。教育是一種投入,這是大家公認的,但這種投入能不能像經濟學上其他投入那樣産生效益呢?比如學校提供的教育品質是不是與5000多元的學費相當。農村家庭籌點學費不容易,即使付得起學費的城市家庭也是掙工資一點一滴掙來的,這種投入能不能為這些家庭産生效益呢?

這些效益表現在接受教育後的回報率,表現在學生接受教育以後是否能擺脫貧困。如果解決不了貧困,卻使原來的貧困加劇,那對子女高額的教育投資顯然沒有達到目的。因此學費雖高沒問題,可以靠借錢、貸款、打工上學,關鍵是看學校提供的服務能否産生效益。

此外,這還涉及到供需機制問題,即在交納高額的學費後,教育者提供的東西是否物有所值,是否是受教育者所需要的。

有專家稱,現在人才培養模式不符合社會需要。以專科院校為例,目前專科的培養模式是把大學本科的品質降低一個檔次,而不是培養出專科應有的人才層次。這也是導致教育投入産出不合經濟理論的原因之一。

訪談

多種渠道幫扶“特困生”

河北經貿大學學生處處長張愛民已經從事多年貧困生幫扶工作。據他介紹,目前河北經貿大學在校本科生約2萬人,在冊的特困生佔總人數的8%至10%,大約1500人。這個數字所依據的特困生標準,是家庭每人平均月收入不超過120元。由於農村家庭很難用月收入是否超過120元的標準來衡量,所以凡是無力全額支付學雜費包括溫飽有問題的都視為特困生。除了特困生外,貧困生還佔學生總數的10%至15%。學校的種種救助措施一般都圍繞著特困生人群展開,兼顧貧困生。每年大約有3%的特困生通過“綠色通道”進入學校,他們進校時“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什麼都不用帶”。

據介紹,河北經貿大學每年拿出上千萬元以各種形式資助貧困學生,形式主要有獎、貸、助、補、減、免等。並把這種幫助貧困生的形式制度化,上升為學校的文件。拿“綠色通道”來講,學校拿出3%的綠色通道名額,分配到各個院係,如果還有特殊情況者可在這個比例的基礎上靈活浮動。

為了使考上大學的學生一個都不少,國家和各個高校都加大力度,制定人性化的政策制度,包括緩交學費、減免學費、適當救助等措施。河北經貿大學已經連續4年對特困生進行救助,並按照教育部門的有關規定抽取學費的5%補助學生。學校以減負作為救助貧困生的方式和手段,成立了專門的委員會,在每一屆新生來之前審查收費項目,不合理的砍掉。比如軍訓服裝,河北經貿大學要求學生自己準備,而不是統一購買,這至少省了上百元。另外,學校正在籌備設立優困生獎學金,只要在冊貧困大學生能進入班裏的前40%,就可獲得300至500元不等的獎學金。今年校內助學貸款專項投資50萬,這是一種無息貸款,要求學生在畢業之前還清。

仍有部分“貧困生”處境尷尬

雖然各個院校做出了種種努力,但畢竟財力有限,還有10%至15%的貧困生在貧困的漩渦中掙扎。

張愛民説,學校的種種措施雖然起到了一定的幫扶作用,但由於客觀原因,學校的各種救助措施離完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而種種渠道中真正的主渠道應該是國家助學貸款。從2000年開始,儘管國家助學貸款已經走了四年的路程,但還並不能認為助學貸款在實際操作中發揮了應該發揮的作用。

觀點

教育成本急需核算

河北教育科學研究所高教研究所劉仲春認為,貧困大學生大批出現,應該找原因,從源頭抓起,而不是僅靠貸款、補助、獎勵就能解決問題。現在教育是一筆“糊塗賬”,應該從教育成本核算做起,比如住宿費,500元也好、800元也好,消耗表現在什麼方面,怎樣計算。無論貧困生也好,富裕生也罷,交學費是來學習的,因此對教育成本進行核算是當務之急。

在目前教育産業化,供需市場化的情況下,學校作為學習服務的提供者,學生作為被服務者,學校應該提供適合市場需求的優質服務。即使對掏得起學費的有錢人家來説,也應該把這筆教育賬算清楚。

部分學子求貸無門

劉仲春説,目前貧困學生從銀行貸款並不容易,因為銀行要考慮學生的償還能力,要考察學生的家庭狀況、學習狀況、學校狀況等,甚至還會考慮學生所學專業將來是否有前途,以及將來的就業狀況等,再加上在辦理貸款手續時的人為因素,使得大部分貧困學生無法順利獲得貸款。因此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名牌大學的學生不愁學費,早有企業資助、學校幫助、銀行貸款等,而那些考上普通院校的學生則籌錢無門。

專科貧困生處境更艱難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認為,清華、北大這些名牌大學的貧困生普遍有人資助,從某種程度上説,他們是不貧困的。重點大學的學生不存在不還貸的現象,他們一般畢業後都會找到很好的工作,有很好的收入,銀行也願意提供貸款。而目前最貧困的群體是專科院校的貧困生。(記者 李會嬪)

燕趙都市報 2004年10月8日


生源地助學貸款啟動 上海近百貧困生與工行簽約
每人每年1000元 國體總局資助山西50名特困生
中國特困大學生關愛行動捐贈表彰大會在京舉行
中國特困生首次獲得世界宣明會資助
遼寧7億元貼補特困大學生 五六萬每人每天4元
江西首個高中“春蕾班”在浮梁縣開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