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中國城市貧困群體凸現 靠什麼來根除貧困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2 月16 日 | 文章來源:財富時報

我國貧困人口減少的速度趨緩

5萬……10萬……60萬……

原本何東以為可愛的兒子會一天天好起來,借再多的錢也值得。但有一天,孩子的一條腿被鋸掉了,靠著雙拐走路,沒過多久,另一條腿也沒有了,孩子只能整天躺在床上,坐在輪椅上過日子。

“即使這樣每天看著他也好”,何東寧願接受這種現實。

孩子得的是骨癌。為了給兒子治病,何東殫精竭慮,整日愁眉不展。他拼命似地吸煙、喝酒,以求能捱過痛苦的煎熬。後來,酒被戒掉了,煙也不再抽了,因為,兒子治病需要錢。

但是病魔還是奪去了兒子的生命。那一年,孩子才12歲。

“60多萬是從朋友那裏借的,朋友不説什麼,但是這錢總不能不還。”然而,何東的噩夢並沒有因此結束,並不年邁的父親剛剛查出腎功能衰竭,家庭中又一個人躺在了病床上。

家徒四壁,能賣的東西都讓何東換成了現金。一台80年代産的舊彩電放在了一個破紙箱上,“這是我唯一能夠娛樂一下的工具。”何東説。

這原本是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個幸福的城市家庭,如今卻因為缺少醫療保障陷入貧困的深淵。然而,像何東這樣因為沒有得到更好的社會保障而一夜之間從小康跌入赤貧的家庭,在我國有成千上萬。

2006年2月9日,《中國青年報》刊載的一則消息稱:在春節前一個以城市貧困為主題的研討會上,數十名經濟學家提交的在不同區域做的調查報告,都給出一個相同而清晰的描述:近年來,城市貧困問題並沒有因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而有所減輕,相反表現出明顯地加重。

貧困離我們那樣近

1.73億,《亞行2005年關鍵指標》剛剛發佈了中國赤貧人口數據。

國家扶貧辦也曾透露,2003年我國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增加了80萬人。這是扶貧史上絕對貧困人口的首次反彈。而且進入21世紀以來,全國貧困人口減少的速度趨於緩慢。

1986至2000年,全國貧困人口平均每年減少600萬至700萬;但此後速度陡然放緩,2001至2003年3年間全國共減少貧困人口300萬,平均每年只有100萬。按照為期10年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要求,中國貧困人口平均每年減少約150萬人,截止到2005年貧困人口還有2610萬。

何東的家庭悲劇並不是個例,它只是那些因為看不起病,住不起醫院的貧困家庭的縮影。因為教育、社會保障……,更多的人還在貧困的生活中尋求幸福的希望。

馬小軍終於大學畢業了。他選擇留在了學校所在的那個城市,這樣做的原因很多,生活成本低只是原因之一。“照顧妹妹,這裡離家也近,可以多回家看看父母,他們身體都不好。”

小軍的妹妹今年初三,在他們所在的那個村子裏,她已經算是“高材生”了。現在,她和哥哥擠在這座城市一個10幾平米的平房裏,準備即將來臨的中考。“在鎮上的學校挂了個名,等中考的時候再回去。學校要交的費用太多了。”

“那你在這裡不是還要花哥哥的錢?學習跟得上嗎?”

“沒有辦法,應該能少花點兒吧。學習上有不會的就問我哥。”

小軍現在每個月工資800多塊,除了房租和兄妹兩人的生活費用,每個月幾乎沒有剩下的錢。“週末找了兩個家教,賺些錢再給家裏郵去。”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周孝正教授,多年以來一直關注貧困學生的受教育問題。“一邊是貧困地區貧困家庭的學生為幾十元、幾百元的學費發愁甚至面臨失學的危險,一邊是‘闊少’開轎車、一擲萬金。如此天壤之別,讓人在感嘆之餘真正感受到了什麼叫‘貧富兩重天’。”

教育領域的“天壤之別”,折射出城鄉貧富差距的同時,也反映出城市貧困群體的生存現狀。

城市貧困群體凸現

國家統計局提供給本報的資料顯示,在接受調查的48028戶城鎮居民家庭中,2003年困難戶平均每人全年收入是2278.29元,而最高收入戶的平均每人全年收入是23483.95元,兩者比較,竟相差十倍之多。

從這些數據中不難看出,城市貧困群體的出現,在當時已經處於潛伏期。

日前,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發佈報告稱,當前我國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已達到上限,在0.4左右。如果把各種崗位外收入、非正常收入也算上,則實際基尼系數更大。具體來説,城市居民收入最低的1/5人口只擁有全部收入的2.75%。

“迄今為止,並沒有國家權威部門制訂城市貧困標準,開展專項的貧困狀況調查,並定期發佈城市貧困人口的統計數據。”經濟學者高尚全表示,由於缺乏全國性權威統計和分析,到底誰是城市貧困人口,他們貧困的具體原因有哪些,他們貧困到什麼程度,不同城市的貧困人群構成是否不同等問題,目前並沒有準確的答案。

專家指出,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的城市貧困群體和新出現的城市貧困群體,可能來自國有企業改革和調整導致失業的群體;資源枯竭型城市裏大量具有正常勞動能力的城市居民;退休較早、僅依賴退休金生活的老年人;流入城市、成為城市新貧困階層的大量農村人口。

同時,社會保險、教育培訓、醫療保障等制度上的缺位與失效,也在隨時隨地製造和産生著新的城市貧困。

讓人疑竇重生的“1300美元”

幾乎與經濟學家關於城市貧困問題調查報告在《中國青年報》上刊載的同時,另一則消息激起了更大的社會反響。

“2050年的中國將是一個中等發達社會,每人平均預期壽命逾八十歲,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覆蓋率達百分之百,人們可以自由合理流動,按2002年價格最低月薪超過1300美元,絕對貧困和童工率下降到零。另外根據和諧指標,中國社會現代化確定社會和諧目標為:2020年,社會和諧多數指標超過世界平均水準,基本消滅絕對貧困。”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完成的《中國現代化報告二00六》,向人們描繪了40餘年後的未來。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報告公佈後不久,各大門戶網站便將“最低月薪1300美元”作為標題放在顯赫位置,隨之而來的是異常激烈的口水大戰。

“一幫專家沒事幹在不負責任地講空話”“看來,國人確實是進步了,不再那麼容易被‘三年趕英超美’之類的虛擬幸福陶醉了。”“滿眼都是上不起學、看不起病、買不起房子的人,還談什麼1300,還是美元?!”人們對事實的判斷不一而足,從幾大門戶網站來看,批評和質疑之聲成了聲音的主流。

中科院的報告只能代表中科院,還是能夠反映民生,展示給人們一個值得認可和期望的未來?2006年2月10日下午,領銜完成《中國現代化報告二00六》的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何傳啟接受了本報的專訪。

“真的沒有想到,那麼多網友反對報告中提及的‘最低月薪1300美元’的説法!”見到本報記者,何傳啟開口便説。就在幾分鐘前,他剛剛接受了新華網的專訪。

“很顯然,諸多網友對‘1300美元月薪’的關注已經遠遠超過了對這份報告的關注,或者説很多人根本就不是想了解這份報告,而是直接把這個數字等同於這份報告,認為這份報告是在隨意臆測。”

何傳啟補充説,“1300美元這個數字的得出,是有一系列的國際依據,目前國際上發達國家的最低工資有三種演算法,一個是每小時的最低工資,一個是每週的最低工資,第三是每月的最低工資,我們是根據他們不同的演算法,按照每天工作八個小時,每週工作五天進行統一換算,最後取一個發達國家的平均值,2003年的時候,發達國家最低月工資的平均值是1280美元。”

他分析,如果中國在2050年要想成為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話,那麼它的最低工資一定要超過目前發達國家的最低工資的平均值,否則你就比人家落後50多年,你的目標就實現不了。

這個數字同時説明,即使現在的發達國家原地踏步不發展,我們也需要用40多年才能達到人家現在的平均水準。對此數據,人們難免不産生懷疑。

反貧困:現代化的前提

對於幾十位經濟學家關於貧富差距的調查報告,何傳啟認為這與《中國現代化報告二00六》並不矛盾。

“貧困仍將會有,但不會有絕對貧困,而是存在相對貧困。那時候我們的貧富差距狀況會大幅度改善,基數應該在0.35左右,現在我們已經超過0.4了,發達國家最好的是在0.2至0.3,我們達到0.3的難度太大,0.5以下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何傳啟認為,網友的反應有些偏激。“該報告不是一個社會發展綱要,也不是一個研究議題。它是一個研究報告,是一個建議性的報告,如果這個政策建議被政府採納了,它就有可能成為現實,如果政府不採納,可能報告裏面設計的一些目標與將來的實際目標就會産生偏差。”

“我們關心的是一個長期的趨勢,我們不是一個經濟的預測報告。”何傳啟平靜地説,報告在推算中國未來五十年的時候,對世界131個國家過去50年24個指標的發展速度、綜合速度、平均速度都進行了測算,然後再看中國過去五十年,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從1970年以來速度有多快。目前假設的前景,是假設世界未來50年的速度和過去50年的平均速度大體持平,中國的發展數度,主要依據于改革開放以來的速度。而事實上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工資增長的速度是很快的,最近幾年速度有點放慢。

《中國現代化報告二OO六》中的“現代化”一詞,雖然很早地就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它的具像卻是模糊的。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對其也只有“是具有現代先進科學技術水準”的解釋。

用何傳啟的話説,“我們是給出一個未來五十年發展的目標,同時也測算了從2010年、2020年、2030年、2040年到2050年之間的發展路徑和階段性目標,建議在中國政府能夠在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建成一個實施的路徑圖。”

何傳啟告訴記者,在報告裏課題組重點提出了五個建議,其中反貧困被置於首位,“如果不能消滅貧困就不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對此,有關專家也提出建議,要想從根本上消除貧困,必須把扶貧納入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中考慮。如果制度設計上存在不公平,貧困人口就無法從經濟的快速發展中獲益。

“所有的社會都會採取措施向其貧困的公民提供幫助。但是所能給予窮人的東西需要從其他群體那裏獲取,這無疑是再分配的主要阻力之所在。”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作出如此闡述。

貧富差距的拉大是當今中國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一味地追求所謂“平等”也有可能嚴重阻礙經濟機制發揮作用。經濟要有效運作,經濟結果存在某些差別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種類的工作獲得的報酬必然也會存在一定的差別。

十幾位經濟學家關於貧富差距的調查報告帶給我們的思考更加深刻,也更具現實意義。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在我國外匯儲備日益豐厚的今天,人們看到的是一個富強的國家。但是,1.73億貧困人口的現實和貧困人口的反彈、增加告誡我們:只有消除貧困,國家才能真正強大。(本報記者 許蘭武)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