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抗戰文物收藏人——樊建川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8 月11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本期節目播出時間:2005年8月13日21:52,重播時間:8月14日13:30,屆時敬請收看。

2000年8月,一本名為《一個人的抗戰》的書正式出版,作者樊建川。他用近500幅圖片披露並論述了大量日本侵華證據,所有的照片實物都來自他多年的抗戰文物收藏。

2003年,樊建川以個人的名義,徵地500畝,在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興建“建川博物館聚落”。博物館群包括抗戰博物館系列,“文革”藝術品博物館系列,民間百年博物館系列共25個館,其中抗戰博物館系列共有2萬多平方米。2005年8月15日,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建川博物館聚落部分單館將開館……

永不停歇的收藏

——訪中國抗戰文物收藏人樊建川

 

樊建川,蜀都商人,多年來傾其所有,收購流落民間的抗戰藏品,數目多達2萬件,被世人稱奇。

“55年前,抗日戰爭沖天的狼煙塵埃落定。而今,兩軍拼死廝殺的戰場滄海已變為桑田。戰爭的親歷者年屆高齡,接二連三撒手人寰。這段戰爭歷史正在遠離我們的視線,滑入那幽暗的歷史隧道,變得越來越抽象和次要…….”樊建川在《一個人的抗戰》序言中如此説道。一個國家的光榮,可以讓13億人中每一個人去分享;而國恥,同樣需要每個人都承擔!樊建川説這就是他建造博物館的意義。

成都的安仁,烈日當頭,見到這位傳奇人物之際,他正在博物館浩大的工地上,腳步飛快地四處奔忙,端詳其人,衣著樸素,相貌親和,和工人們噓寒問暖,緊隨其身來到“戰俘館”施工現場,樊建川指著地面上一個個規則的圓形深坑説:“這些坑裏要放戰時日本軍人的鋼盔。”他順著工地邊緣熟練地走過大廳,一個放風井出現在眼前。在這裡,他正設計讓一張巨幅女戰俘的圖片挂在鋼筋水泥般的墻面上,照片上的女人雙手交叉放于胸前,周圍站滿一圈拄著軍刀的日本兵。“戰俘也是英雄,只要人俘心不俘。”説起抗戰,樊建川的理論都很直接且犀利。

看到樊建川抗戰藏品,無數殘破襤褸的血衣、彈孔尚存的冰冷鋼盔、仍然可以發出尖利鳴叫的報警器、泛黃的戰時良民證、血跡斑駁的日記本、冰涼刺骨的侵華紀念章、一張張有著或驚恐或憤怒面孔的照片……樊建川説,每件物品背後的故事都足以讓人血淚交進,扼腕嘆息。每每夜深,他都會恍惚與這些歷史的見證物默默交流,上面殘留的血淚無一不訴説那段長達14年的悲壯歷史……

收藏,是歷史的“旁證”

翻開《一個人的抗戰》序言的前一頁,啟功先生題寫的“旁證”二字赫然映入眼簾,這二字充分説明瞭樊建川藏品的意義:讓抗戰收藏有力地證明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纍纍罪行!

2000年1月,樊建川收藏的《最近實測新南京市詳圖》在國內外引起轟動。原因是1月23日,日本右翼勢力在大阪舉行否定南京大屠殺的所謂“檢證集會”,而樊建川向世人擲出了一張由日本人控制的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印製的南京地圖,這張民國二十九年(即西元1940年)8月再版的地圖上清晰地標明:圓南京最高法院位於中山路四段的一個十字路口,隔街就有兩大一小三個水塘。這幅地圖成了東史郎的《陣中日記》裏曾記錄了原分隊長橋本光治在1937年12月21日,把一個中國人裝入郵袋,澆上汽油點火燃燒,最後繫上手榴彈,投入地圖上的池塘將其炸死的史實。雖然東京地方和最高法院為迎合右翼勢力企圖全盤否定南京大屠殺,並以原南京最高法院門口沒有水塘等理由,判決東史郎敗訴,但樊建川收藏的這幅《最近實測新南京市詳圖》,為水塘的存在提供了有利的證據。

為了和平,收藏戰爭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之際,人們都在吶喊:歷史不容忘記!而樊建川卻用他的藏品毅然訴説著中日永不再戰的殷切願望:“為了和平,收藏戰爭!”

在安仁的日子,看到建川博物館大門不遠處,堆放著數個齊肩高的混凝土殘塊,厚度約半米,殘塊上些許狀如瞭望口的小洞,依稀可見.原來,這是樊建川最大的一件藏品——抗日戰爭時期的日軍碉堡,重達30噸。這個龐然大物是樊建川在天津發現的,他立刻高價買下,但為了把這個收藏品運到四川,僅在運輸途中就屢經坎坷。碉堡太大,車子在運輸途中被禁運,於是原路返回,碉堡在天津被大卸19塊才重新踏上路途,一路耗資數萬元。當人們終於在千心萬苦之後,把碉堡運進建川公司的院子時,只聽轟的一聲,它撞倒了一根門柱……“險些砸出人命,我們戲説這是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人們搖頭感嘆。如今,樊建川要把這些殘塊拼接還原,並在縫隙中栽上燦爛的花草,擺放在博物館大門口正中最顯眼之處。“日本人用戰爭的頭盔做水壺,中國人用戰爭的碉堡做花壇!”他非常自豪自己的創意,説起來就掩不住滿面笑意,他説這代表了中國人熱愛和平的精神。

懺悔的日本人

在樊建川的口中,經常可以聽到一個日本人的名字——鹽谷保芳。這是一個如今已經年近90歲的日本老人,他在機場看到了《一個人的抗戰》,便一路找尋而來。鹽谷保芳,原日本陸軍59師團士兵,曾在1944年隨部隊在山東泰安作戰,1985年4月至2003年9月23日,曾來華謝罪18次。

作為一個日本軍人,鹽谷保芳心中總是充滿了深深的不安和愧疚。他告訴樊建川,自己在當年被拉去當兵時,從內心厭惡戰爭。為了躲避徵兵,鹽谷保芳情急之下一刀砍去了自己的食指:“這下我就不能扣動扳機了,也就不用當病兵了!”誰知,他當時太性急,砍下的是左手食指,被徵入伍成為唯一的結局。在與樊建川的交談中,鹽谷保芳坦言自己被逼殺害過不下10個中國人,如今來華謝罪的目的只有一個:“當年日本政府葬送了我的青春,我不想我的孩子再走和我一樣的路,我是在以自己的行動為21世紀家庭留面鏡子。”在他第15次來華謝罪時,鹽谷保芳將保存近60年的侵華罪證贈予樊建川:一把軍刀、一隻小號、一個鋼盔、三件軍服。他請樊建川接受這些藏品,因為:“實物是最好的教育者。”紀念碑前、省博物館門前、趙一曼烈士像前……鹽谷保芳面色凝重,滿頭銀發被風吹亂,身體前躬,頭深深地埋了下去……“我們犯下了罪惡,請接受我的懺悔!”

永不停歇的收藏

樊建川的藏品數以萬計,這是他多年經商之餘四處奔波找尋的結果,如今他的收藏網已遍佈全國各地,每日還有很多慕名而來的人們把祖上保存下來的抗戰藏品贈送給他,資源可謂非常豐富。但是,每逢空閒,樊建川依然親自到市場找尋,原因是抗戰時期的藏品已經越來越少,很多外國人也在收藏,而他能做的就是不讓它們流失!

1996年,樊建川旅日時曾購得上千本二戰畫報《支那事變畫報》、《武漢陷難畫報》、《躍進之日本畫報》等及上千張日軍明信片。這些資料讓他大為振奮,其中披露了大量人們尚不知曉的真相,於是他發動在日本的線人,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把日本人稱之為“二戰品”的文物集中收購,造成了日本文物市場上抗戰文物在短時間內忽然大規模消失。“與日本人爭奪抗戰文物,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樊建川義正言辭。

一個週日的上午,蜀地陽光明媚,氣溫不下三十攝氏度。樊建川一行七八人,大清早便直奔成都花鳥市場。一進市場,樊建川轉眼就消失在人流中,在眾多私人攤位中,她如魚得水一般左右環顧,並不急於拿起某件物品,但一旦認準,必定買下。

市場中的眾多賣主也大都認識樊建川,遠遠見他而來,便把最好的藏品拿出來等待。整整一個上午,四五個小時,樊建川留戀于各個攤位,仔細研究。身後的跟隨人員一臉苦笑,手中拎著抱著很多剛買下的東西,他們悄聲説最怕和樊建川逛市場,一來便不走,一擲千金不説,只要是真東西,無論是石碑還是牌匾,一律抬走,有時候裝幾輛車都不夠……

現年四十多歲的樊建川,經歷過知青、軍人、教師等多種身份。認識他的人都説他絕頂聰明,這個評價讓人不免有點仰視。然而,他對自己的介紹卻很平實,除了藏品,他只簡單地説自己與一位經歷了抗日戰火的父親,從小便被傳承了一種民族的血性。第一次看電影《血戰臺兒莊》時,樊建川內心就被深深震撼了。從此以後,他開始有意識地收集川軍抗戰的資料,越收集,越觸摸到更多的歷史真相,那些實物、數字、圖片……所有一切都讓他窒息和震動,他了解到了歷史的悲哀,戰爭的殘暴和人們的苦痛。於是,收藏便不停歇地持續了下來,直到今天。

誠然,樊建川的藏品已經為披露日本的血腥侵華做了足夠的證明,它們旁證了中國抗戰的真相!但,每每説到此,樊建川都會沉靜下來,他説開館的時候除了要請一些抗戰的中國老兵,除了反思歷史,更重要的是表達一種最強烈的祝願:“化劍為犁,永保和平!”

本文采訪線索由央視七套《鄉約》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鄉約》欄目查閱。

注:CCTV-7《鄉約》欄目播出時間:每週六21:52分重播時間:每週日13:30,節目時長45分鐘,無限精彩盡納其中,屆時敬請收看。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