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官污吏紛紛落馬——我國2001年高層反腐大事記

    中國在2001年加強了高層反腐工作力度,李紀周和慕綏新分別被判處死緩,石兆彬、李嘉廷、叢福奎等人的違法犯罪行也大白天下。

    3月10日,中國國家審計署透露,從2001年起中國將對省部級領導幹部試點進行離任審計。

    4月26日,中紀委透露,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王樂毅嚴重違紀違法,已被開除黨籍和公職,並被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5月17日,媒體披露説原中共河北省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叢福奎大肆索要收受他人錢物、求神拜佛被查處。

    6月,江澤民在中央黨校講話時以成克傑為例,告誡高級幹部“要留清白在人間”。

    9月24日至26日,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石兆彬問題的審查報告》和《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李嘉廷問題的審查報告》,並決定撤銷石兆彬、李嘉廷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職務,給予其開除黨籍處分。

    10月10日,瀋陽“慕馬大案”宣判,原瀋陽市長慕綏新被判死緩、原瀋陽常務副市長馬向東被判死刑,其他涉案人員14人也分別被判刑。12月19日,馬向東等被執行死刑。

    10月22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和玩忽職守罪,判處李紀周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産。

    11月2日,中新網獨家報道説,原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涉嫌經濟犯罪已被立案審查。

    11月15日,中新網獨家報道説,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免去原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丘廣鐘的職務。

    12月5日,中紀委公佈原中共廣西黨委常委、政府常務副主席劉知炳被開除黨籍,並被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逮捕。(來源:中新網)

    2001中國高懸反腐利劍 多名省部級高官落馬

    中國在新世紀第一年大大加快了反腐敗步伐,僅下半年,就有數起有省部級幹部參與的集團性腐敗案得到判決。輿論認為,中國反腐敗的成果令人振奮。

    從9月26日至10月22日,雲南省原省長李嘉廷,原福建省委副書記、廈門市委書記石兆彬因腐敗被開除黨籍,移交司法機關處理,遼寧省原副省長、瀋陽市長慕綏新被判處死緩;公安部原副部長李紀周也因受賄、玩忽職守罪被判處死緩。

    實際上,今年1至8月檢察機關立案偵察的貪污賄賂案中,涉及的省部級幹部還有4人,而且,這些腐敗案都暴露出“集團性腐敗”的特徵。

    清華大學廉政研究室主任任建明説,“80年代以來,被查處的省部級高官越來越多,‘刑上省部級’已成為反腐敗中漸趨明顯的新現象。”分析家指出,這表明,中國反腐敗繼去年處死成克傑、胡長清等大貪官後,並未就此止步,而是繼續向縱深挺進。

    政府在反腐敗問題上的鮮明態度令百姓振奮,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局一位普通職工説:“高官的不斷落馬,表明黨和政府在反腐敗問題上動了真格!”

    專家認為,反腐敗是全球的共同課題。以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三代領導集體,始終重視反腐敗工作。毛澤東早在中國共産黨即將取得全國政權的前夕就告誡全黨,要警惕敵人“糖衣炮彈”的進攻;鄧小平則作出了“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這一重要論斷。江澤民今年6月在中央黨校講話時,以成克傑為例,告誡高級幹部“要留清白在人間”。中共第十五屆六中全會,更是把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反對腐敗作為執政黨建設的重大課題。

    監察部一位官員表示,中國的反腐敗鬥爭正在逐步從側重遏制轉上標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的軌道,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重點工作也取得了良好效果。由於政府的努力,人民群眾對反腐倡廉工作的滿意程度有所提高,對反腐敗的信心進一步增強並積極參與其中。據統計,去年以來已經有數十萬中國人對各種腐敗行為進行舉報。在中共各級黨委的支援下,媒體也加大了輿論監督的力度,一家電視臺還開通了“廉政頻道”。針對腐敗現象,社會上開始出現“反腐文化”。影片《生死抉擇》創下票房紀錄;圖書市場上,反腐題材的暢銷書隨處可見;街頭巷尾,普通百姓比過去更熱衷於談論腐敗與反腐敗。

    中紀委副書記曹慶澤説,一系列大案的查處,強有力地震懾了腐敗分子,其警示作用已産生很好的效果。他説,中央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如不準軍隊、武警部隊、政法機關從事經商活動,黨政機關與所辦企事業堅決脫鉤,行政性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各級黨委政府建立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等,已對懲治腐敗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今年是“十五”計劃實施的第一年,有關人士認為,為了確保“十五”計劃的順利實施,中國將在今後一段時期更加堅決而持久地開展反腐敗鬥爭。中紀委副書記劉麗英前不久在第10屆國際反貪污大會上表示,中國正在努力遏制各種腐敗現象,同時針對容易産生腐敗現象的關鍵部位和環節,進行體制、機制和制度的創新,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她説:“這些創新和變革,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新華社 2001-12-29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