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建設部今日或將下發文件詳解房産調控“國15條”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7 月11 日 |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昨日,建設部、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聯合發出通知,擬加強商品房預售許可管理和房地産廣告發佈管理,進一步整頓規範房地産交易秩序。

《通知》要求加大房地産交易環節違法違規行為整治力度。其中包括加強商品房預售許可管理:房地産開發企業取得預售許可證後,應當在10日內開始銷售商品房。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項目,房地産開發企業不得非法預售商品房,也不得以認購(包括認訂、登記、選號等)、收取預定款等各種形式變相預售商品房。對房地産開發企業未取得預售許可證而非法預售或變相預售的,責令其限期整改;對拒不整改的,要從嚴查處,直至取消開發企業資質。

上海易居研究院分析師葉穎對記者表示,整頓房地産的交易秩序對於抑制開發商的投機行為和穩定整個市場將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房地産市場比較好的時候,會出現部分開發商提前放盤預定,而真正售房的時候,又違約以期將樓盤賣出更高的價格。“去年市場最好的時候,古北某樓盤曾進行放盤預定,後因房價上漲開發商違約,對市場造成不良影響。市場不景氣時,有些開發商又會蓄意囤房。這次新政出臺後,很多人都害怕開發商會蓄意屯積別墅和大面積住宅,三部門的這個《通知》顯然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此外,《通知》也提出加強對商品房預(銷)售活動的動態監管。各級房地産管理部門要抓緊建立健全商品房預(銷)售合同網上即時備案系統和房地産交易資訊公示制度。商品房基本情況、銷售進度、權利狀態等預(銷)售資訊應及時、全面、準確地在網上備案系統和銷售現場進行公示。嚴禁將購買的未竣工預售商品房再行轉讓。對違規從事商品房預(銷)售活動的單位和人員,要從嚴處理。

不僅如此,《通知》也要求加強房地産廣告發佈管理: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房地産項目,不得發佈商品房預售廣告。加強房地産展銷活動管理。有嚴重違法違規不良記錄的房地産企業和不具備預(銷)售條件的商品房項目,不得參加展銷活動。

葉穎對此分析指出:“有些樓盤沒有拿到預售許可證,卻採取內部認購等方式變相預售,違規發佈房地産廣告或發佈虛假不實廣告及違規挪用預售款。由於買房和收房之間存在時間差,給部分開發商虛假宣傳、改變規劃、延期交房等不規範行為留下了空子,購房者的合法利益常常得不到保證。”

另據消息人士透露,建設部或將在今日再發一份文件,就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做不穩定住房價格工作意見的通知》(或稱“國15條”)作進一步詮釋。其中包括對“套型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佔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一項進行詳細解釋。

該消息人士指出,此次建設部解釋性文件的內容包括:各地區實施“國15條”的具體舉措和要求,以及已經完成審批但未取得施工證的項目將如何適應“國15條”等。

北京兩律師涉嫌騙貸受審

在北京房地産開發項目中,銀行職員、房地産開發商、律師採用簽訂虛假商品房買賣合同、樓宇按揭擔保借款合同的方法,騙取銀行鉅額貸款7億余元。7月10日,這起涉及銀行職員、房地産開發商、律師的詐騙系列案繼續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審理,37歲的孔衛東和38歲的戰軍兩名涉案律師在法院受審。

公訴機關指控,曾先後任江川、嘉惠律師事務所律師的孔衛東和曾任浩天律師事務所律師的戰軍,在為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提供法律服務過程中,沒有盡職調查“森豪公寓”房地産項目的個人住房貸款申請人的資信,向銀行出示法律意見書,證明貸款申請人具備償還貸款能力,符合申請貸款的條件。

深圳增加政策性住房用地

深圳市國土資源和房産局近日公佈數據顯示,2006年度深圳市新增供應商品房用地104.1公頃,較上年增加30%。

據介紹,這一計劃是考慮到2002年-2005年深圳新增商品房用地供應較少和今年房價漲幅較大的實際情況而確定的。根據多年的數據分析,深圳每年新增商品住宅需求約900萬-1000萬平方米,即每年約需3平方公里的商品住宅用地入市。

深圳今年還推出40公頃的政策性保障住房用地,以滿足未來幾年低收入暫住人口的住房需求。此舉進一步完善了房地産用地供應計劃體系。深圳市正積極建設以“政府公共租賃住房”為重要形式的政府住房保障機制,逐步通過興建、改造、收購等方式建設“政府公共租賃住房”,重點解決低收入者的租賃居住問題。 (鄧旭)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