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弈到中局國手謀變滬深津領軍三大經濟圈再變革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3 月13 日 |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東部地區要率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率先實現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和增長方式轉變,率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率先發展和改革中帶動幫助中西部地區發展。——提交人大審議的"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對東部地區的發展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這實際上是要求東部成為中國加快發展、深化改革的火車頭。在這一過程中,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三大經濟圈作為東部發展勢頭最猛、發展後勁最足的地區,理應為中國深化改革承擔起前驅先路的功能。"不少代表委員及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説。

兩會期間,三大經濟圈的發展成了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弈到中局,國手謀變。作為中國披荊斬棘、涉足未知的鋒刃之所在,深圳、浦東、天津濱海新區將重新演繹開路先鋒角色,向更深處的體制創新探索變革之道。試點的成敗,亦將關係到中國的和平崛起。

瓶頸——先行者遭遇"成長的煩惱"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82321億元。而作為改革"排頭兵"的深圳、浦東和濱海新區,其2005年GDP總量 4926.90億、2000億、1600億的成績,足以傲視群雄。

然而,擁有先發優勢者也迎頭遭遇"成長的煩惱"——資源、能源漲價且供給不足,産業亟待升級,地方"諸侯"大戰、産業同質化嚴重……珠三角、長三角"疲憊"了。而更重要的是,再往深處變革,就將觸頂政策禁區。習慣了一路狂飆突進的先行者該如何邁步從頭越?

學者們稱,中國目前最大的挑戰是體制轉軌和政府改革。浦東、濱海的發展乃至未來中國的可持續性發展都必須從體制改革和創新上尋找動力。

思變——體制再造是新一輪改革核心

2005年6月,浦東成為首個"綜合改革試驗區";隨後,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悄然啟動,深圳特區也吹響新一輪改革號角,期待"以特別之為,立特區之位"。

這新一輪試點佈局,不僅是在空間上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內地延伸,更為重要的,它的發展動力不再重點來源於政策或財政傾斜,取而代之的是以體制再造為核心的"改革"。猶如刀之鋒刃,位於東部沿海的三地需要探索的,是或抽絲剝繭,或力斬亂麻,為後來者厘清體制改革創新思路。

上海方面在試點方案中提出把重點放在體制創新上,其中最核心的三條是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金融體制改革和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深圳市提出要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和諧深圳"、"效益深圳"。

而濱海新區管委會主任皮黔生則表示要按照經濟區來架構新區的行政管理模式、做大做強功能區、並在政府的管理體制和機制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目前,有關濱海新區的相關配套改革方案已上報待批。

前路——多向突破全方位推進

具體到怎麼改,浦東方面已低調敲響黃鍾大呂。央行上海總部落戶浦東;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在浦東試點外匯資金集中管理;……去年以來,各式新舉措的推出令浦東吸引了全中國的眼球。據透露,"十一五"期間,浦東新區還將在推進政企、政資、政事、政府與仲介組織分開,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推進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有重大舉措。

與此同時,深圳也已經在政府體制、金融等方面啟動了改革。1月12日,深圳市政府出臺2006年1號文件,要求在金融改革創新發展方面實現新的跨越,實現金融業從規模發展向效益發展、從引進發展向對外輻射發展等"五個轉變"。同時,事業單位改革、行政性國有資産監管體制的改革、財政性資金的配置方式改革等也都在深圳醞釀推進。

而天津市"十一五"規劃提出,濱海新區要借鑒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經驗,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財稅金融體制創新、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有關人士稱,"十一五"期間,濱海新區每平方公里投資密度將累計新增22億元,實現生産總值53億元。

刀鋒——觀念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

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教授日前提出,中國經濟正從片面發展走向全面發展、從低品質發展走向高品質發展、從不平衡發展走向平衡發展,從不協調發展走向協調發展。這其中,觀念、組織以及制度上的創新至為重要。

深圳、浦東、天津濱海新區的改革正是中國嘗試觀念、組織以及制度再創新的關鍵之舉。有關專家分析指出,在三地的改革藍圖中,圍繞政府職能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觀念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是核心,是破解全局性癥結的"刀鋒"。

2004年,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經濟圈以佔全國10%點多的人口,創造了佔全國41%的地區生産總值。隨著試點的漸次展開,"刀鋒"將帶領中國經濟加速前行。(記者 蔡國兆 實習記者 彭友)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