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中部崛起”存在六大“軟肋” 亟須加力解決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1 月5 日 |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東部開放、西部開發的雙重“壓力”下,中部六省共同發出了“中部要崛起”的吶喊。

要實現崛起,首先應對現狀有清醒的認識。記者日前採訪了長期從事統計分析的學者彭道賓等人,他們用一系列數字説明,目前中部六省經濟發展中存在六大“軟肋”,制約著“崛起”,亟須加力解決。

“軟肋”之一:産業結構演進出現“偏”

我國産業結構目前仍處於以第二産業為主導的結構層次。

中部地區産業結構演進既出現過偏慢問題,又出現過偏快問題。當全國進入工業主導型發展階段時,中部地區仍然保持著一、二、三這樣一種以第一産業為主導的“重農”型産業結構,未能及時實施加快工業化發展戰略,失去了一次以産業結構調整來促進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的時機。

現階段,中部地區雖屬以第二産業為主導的産業結構,但二産業的優勢仍不明顯。2004年,中部地區第二産業的比重比全國低5.2個百分點,突出地反映了中部地區工業化水準較低的問題;而第三産業的比重雖比全國高2.6個百分點,卻是以傳統的流通和服務業為主,為現代工業服務的金融、通訊和資訊産業相當薄弱,現代化水準不高。這種具有超前轉換傾向的産業結構制約著中部地區經濟的健康發展。

“軟肋”之二:經濟體制存在“僵”

在産業結構調整中,政府對市場干預過多,其職能的實現過程缺乏透明度和制度性監督,“越位”、“錯位”、“缺位”和“不到位”的現象較為普遍。條塊分割、行業壟斷、部門壁壘,職能重疊的問題較為突出。

在所有制結構方面,中部六省國有經濟比重過大。2003年,中部六省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總産值佔全部工業總産值的比重達54.9%,比全國平均水準高14.4個百分點。而企業規模則較小,實力較弱,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實現總産值為5763萬元,比全國平均水準低1487萬元,是全國的79.5%。這一現象背後的成因就是中部省份國有企業産權制度改革相對滯後,企業缺乏擴張的內在動力。

在中部股份制企業中,經濟效益高和發展速度快的企業少,突出表現在上市公司數量偏少。2005年6月10日,中部六省在滬深證券交易所A股市場交易的上市公司共215家,佔全國的15.9%,比中部地區生産總值佔全國的比重低7.5個百分點。其中,山西上市交易的公司22家,安徽44家,江西22家,河南30家,湖北為56家,湖南41家,中部地區平均每個省36家,比全國各省平均水準少8家。

“軟肋”之三:資金投入和産業規模“小”

投入不足則經濟發展的動力不足。2004年,中部六省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12629億元,佔全國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18%,比其經濟總量佔全國的比重低5.4個百分點。

由於中部地區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2003年,中部六省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其戶均工業增加值為1938萬元,産品銷售收入5743萬元,分別只有全國水準的90.6%和78.7%,低於全國水準。傳統工業品産量雖佔有一定優勢,但高附加值産品偏少,在高、精、尖工業産品的生産上,劣勢十分明顯。2003年中部六省生産積體電路8萬塊,微型電子電腦29萬部,分別只有全國的0.001%、0.9%,遠遠低於在全國應有的平均份額。

“軟肋”之四:自主創新能力“弱”

橫向比中部地區的科學技術水準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況。

以江西為例,2003年全省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為6.4萬人,這些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中,科學家、工程師佔57.5%,低於全國68.7%的平均水準。

科技經費的投入嚴重不足。2003年,中部六省科技活動經費支出460億元,佔全國的14.7%,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為184億元,佔全國R&D經費支出的12%,兩項比重都遠遠低於其生産總值佔全國22.5%的比重。

中部地區的科技産出較低。2003年,中部六省平均每省的專利申請量和專利授權量分別為4134件、2172件,只有全國平均水準的51%和45%。

“軟肋”之五:工業産品結構趨“同”

中部地區工業投資方面的突出問題是缺乏市場觀念和科學論證,資訊不靈,盲目性較大。

據工業普查資料分析,中部六省紡織、塑膠、化纖産品、建材産品等一般水準的加工工業産品重復尤為嚴重。在經營性國有資産中,1/3左右分佈在一般加工工業。中部各省産品的市場佔有率低,很大一部分市場被東部産品所佔領,其産值增長往往伴隨著庫存的提高,因而不能創造利潤,不少企業因此陷入困境。

目前中部省份工業産品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在冶金行業,小型材的生産能力已相對過剩,但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的冷軋薄板、冷軋硅鋼片和不銹鋼等,卻未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發展起來。

石化行業中低檔次化工産品生産能力過剩,高檔次産品又大量依賴進口。機械行業多數産品檔次低、品質不高,大型成套裝備和關鍵産品不能滿足需求。在建材行業,技術裝備落後的中小企業居多,高品質的産品供應不足。

中部省份工業産品結構的趨“同”,導致這一地區産品集中度低,生産集約化程度難以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弱化。

“軟肋”之六:對外開放程度“低”

比較而言,中部地區對外開放相對滯後,在發展外向型經濟,吸引區域外生産要素流入方面,遠遠落後於全國平均水準。

中部地區外資企業和港澳臺企業個數的絕對數和相對數都偏低。

2004年,中部六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49億美元,佔全國3%,比重嚴重偏低,外貿依存度為9%,比全國的平均水準低60.8個百分點。在中部六省中,外貿依存度最高的省份山西只有14.6%,最低河南僅為6.2%,不及全國水準的1/10。中部地區有較為豐富的旅遊資源,但開發力度不夠,尤其是旅遊創匯能力很弱。

2004年,中部六省接待外國遊客僅175萬人次,佔全國接待外國旅遊人次總數的10.3%;旅遊創匯總額9.7億美元,佔全國旅遊外匯收入的3.8%,旅遊業的發展狀況與豐富的旅遊資源很不相稱。

對外開放程度是觀察一個地區發展環境優劣的指示儀,上述情況反映出中部地區過去的發展環境不夠寬鬆,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的同時,還缺乏外源動力,從而導致“塌陷”局勢進一步加劇。(吳華國)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