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驊委員:控制蔬菜生産中的農業環境污染




    蔬菜食品與人們生活休戚相關,從我們天天餐桌上的蔬菜即可見一斑。但蔬菜也是一種容易富集和殘留硝酸鹽、有毒重金屬及農藥等污染的作物。據服道,硝酸鹽是強致癌物——亞硝酸的前體物,人體攝入的亞硝酸鹽有81.2%是來自蔬菜。建國以來,城鎮擴大,人口增加,蔬菜生産面積增大,農家肥等有機肥用量卻逐年遞減,從建國初年畝用量15噸降為現在的2.6噸,僅為過去1/6;而化肥、農藥用量從零起步,至今化肥年畝用量達176公斤,農藥2公斤,大大超過世界平均用量水準,是蔬菜造成主要污染源之一。對有的地區蔬菜基地農業環境品質現狀(灌溉水、菜園土壤、農用垃圾)檢測結果,菜地灌溉用水污染嚴重,有的汞含量臨界上限,鉛含量嚴重超標。農用垃圾中的鉻、汞、鉛三元素是構成菜園的主要污染源。菜園土壤中,汞、砷、鉻、鎢、錳、重金屬元素有不同程度的積累,最嚴重為汞、砷、鉻、鎘,鉛次之。經過8個類型35種大路菜的硝酸鹽和亞硝酸積累和現狀研究表明:其中有12種蔬菜超標,檢出超標率佔34.3%;葉菜類檢測8種,硝酸鹽累積量均全部超標,平均超標率達5.23倍。檢測顯示,葉菜類累積量最大,嚴重超標,污染嚴重(其餘依次為根莖類、腌菜、瓜果類、反季節菜類、豆莢類、鮮菇、筍);根莖類和腌制蔬菜也存在相當程度的污染。鮮菜經腌制加工後,亞硝酸累積量明顯增加,增幅達116.7%。可見,當前市場上蔬菜食品普遍存在著衛生品質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關注。人們急切地呼喚開發無公害蔬菜——“凈化蔬菜”,期望開闢新前景。

    發展無公害綠色蔬菜的建議:

    1.大力推進應用生物防治的生産技術

    生産無公害蔬菜,要開展推廣生物防治,減少化肥農藥污染。據了解,目前生物農藥使用量僅佔農藥使用量3.75%,加速推廣應用生物防治勢在必行。對有機氯、有機磷農藥,已有報道稱可引致癌病和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及降低人體免疫功能。化學農藥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把害蟲的天敵及許多益蟲、益鳥殺死,害蟲因此繁殖更快,並且不斷增加抗藥性,有幾種害蟲甚至到了無藥可殺地步。近40年全球農藥用量增10倍,害蟲造成農作物損失而增加3.7倍。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生物防治是無公害的,具有抗拒性低、無殘留、無污染等優點,自然成為無公害生産發展的趨勢。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指出:到2000年要在全球範圍內控制化學農藥的銷售和使用,生物農藥産量要達60%,我國政府也在會議上簽字認同。因此,各地應把推廣應用生物防治擺在農業生産發展重要位置。

    2.保護和建設農村生態環境

    發展無公害蔬菜也是一項全社會的系統農業工程,要在我國廣闊農村中控制農村耕作型污染,要很好地利用、保護用於生産無公害的蔬菜的耕地,研製、推廣生物農藥和農業生物綜合防治,推廣無公害生産及開發農村無公害蔬菜和綠色食品,減少化學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要嚴格治理鄉鎮企業的污染,對國家明令禁止的“十八小”重污染企業要堅決予以取締,杜絕新建重污染項目。對“三廢”排放較多的企業,要嚴格限制擴大生産規模,切實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3.重視和加強農業降污生産技術的科學研究

    近年來,進行蔬菜降低污染綜合生産技術模式研究,已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建立了“蔬菜降污綜合生産技術模式”,能有效降低蔬菜中的硝酸鹽、亞硝酸鹽、有毒重金屬和農藥等4基污染物的指標。其在生産中推廣應用,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每畝可增收290—340元(降污增值250元、降低成本70元)。業已篩選了低硝酸鹽、亞硝酸鹽殘留量符合世界衛生品質標準的大路菜(四季豆、番茄、花菜、瓢瓜、鮮筍、包菜、茄子、青椒、豌豆、黃瓜)供應市場,可讓廣大市民吃上安全食品。為此,必須不懈地加強重視發展與無公害蔬菜相關的農業降污栽培技術與品質管理系列科研,保障人民健康,滿足進入WTO後無公害蔬菜生産和出口的需求。

    中國網2001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