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述明、殷鴻福、曹文宣委員:漢江生態環境建設要與南水北調工程同步進行




    一、 南水北調是國家大局,湖北在服從、服務這個大局

    南水北調是國家為了緩解我國北方嚴重缺水局面的一項重大舉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南水北調整體佈局中起著中樞作用,是繼三峽工程之後,舉世矚目、影響深遠的特大型水利工程,是黨中央在新世紀部署的一項重大戰略性工程。中線工程水源地區在湖北境內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供水區包括鄂(鄂北)、豫、冀、京、津五省市和沿線的省會城市等,在我國政治、經濟、社會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中線供水區目前因缺水而嚴重制約了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京、津、冀所在的海、灤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量264億立方米,每人平均水量和耕地畝均水量均不到全國平均數的1/10,海河流域面積約為長江流域的1/7,而地表水資源量僅為長江的1/40,缺水形勢極為嚴峻。為了保證北方供水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勢在必行,這是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作為水源區的湖北應服從和服務這個大局。

    二、 漢江經濟對湖北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漢江是長江支流中經度跨度最大的支流,不論在長江流域還是在全國,其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具有連東接西和承南啟北的區位功能。漢江也是我國大西北通江達海的通道和連貫我國中西部的發展軸,在中國腹地全方位開發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漢江經濟走廊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日益顯要。

    丹江口水庫以下的漢江下游地區是湖北經濟發展的軸心地區,其國內生産總值約佔湖北全省的45%左右,漢江流經的老河口市、谷城縣、襄樊市、襄陽縣、宣城市、鐘祥市、潛江市、天門市、仙桃市、漢川縣、武漢市等八市三縣,是湖北的汽車工業走廊、化工基地和糧、棉、油基地,工農業地位舉足輕重。近年來,漢江中下游城鎮建設發展迅速,縣級經濟在全省名列前茅,若干産品在全國佔有突出地位,已成為湖北經濟的新的增長點。漢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湖北的發展至關重要。

    三、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漢江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可忽視

    漢江經濟快速發展得益於漢江豐富的水資源,可以説沒有漢江就沒有漢江經濟。一旦丹江口水庫調水80億立方米至145億立方米後,下泄水量將大大減少,漢江中游水位將平均下降0.6米至1.3米,這將給漢江中下游帶來若干不利影響:

    1、 漢江中下游農田灌溉用水得不到保障。漢江中下游灌區國土面積20083平方公里,共有耕地1829萬畝,涉及20個縣市。調水後,由於漢江水位下降,沿江200多個泵站大部分將不能提水灌溉,此外還將引起地下水位下落,襄樊市約有3000眼機井面臨報廢,100多萬畝農田將面臨無水灌溉的威脅。

    2、 城市和工業供水難以保證。調水引起漢江水位下降,沿江各城市水廠的供水將受到影響。如年供水能力在700萬噸以上的沙洋鎮水廠,其容許的最低水位為33.7米,當流量出現小于500立方米/秒時,水文站水位將下落至23.7米,這時水廠的設備將無法運轉,城區8萬人口,1200家企業及公共事業單位的用水將沒有保證。

    3、 漢江航運能力下降。漢江水位下降將影響漢江的航運能邊,以襄樊為例,調水後,枯水季節,當漢江襄樊段流量小于800立方米/秒時,枯水時間將由現在的年平均2~3個月延長到7.7個月;中水期,當流量出現800~1800立方米/秒時,中水時間將由現在的年平均出現7~8個月減少到3.2個月。水位降低還將導致淺灘增加,航道受陰,停航率將增加40%。

    4、 魚類種群減少、漁業産量下降。漢江中下游地區是我國淡水養殖的重要生産基地之一,水産品問題佔全省的32.93%。中線調水後,由於下泄水來自庫下25米深處,下泄水溫降低且水中不含浮游生物,影響了壩下江段的家魚産卵和天然魚類的生存條件。如襄樊市漢江水域面積約5.05平方公里,擁有天然魚類73種,年捕撈量在8000噸以上,調水後將有23個魚類産卵場受到影響。專家預測,天然漁産量將減少60%。

    5、 水質污染加重。調水後,漢江中下游江段流量減少,流速變緩,水位穩定,大大降低了漢江對沿岸工業排放污染物的稀釋自凈能力,導致水質惡化,加快浮游類的生長,業已出現的“水華”現象將會加重。近年來漢江武漢段已先後四次發生“水華”現象,去年2月末3月初,漢江又一次的發生罕見的“水華”現象,波及江段達300公里,以武漢段最為嚴重。

    四、 南北兼顧、南北兩利,確保中線工程早上快上

    為了儘早實現中線南水北調,做到南北兼顧、南北兩利,建議同步實現漢江生態環境建設。

    (一) 建設南水北調漢江配套工程

    1、“引江濟漢”工程。考慮到漢江下游水環境面臨的嚴峻局面和水位下降位農業生産的影響,贊同水利部近期規劃中提出的引(長)江濟漢工程列入補償項目,希望在第一期中實施;與這配套的東荊河灌區和武漢通順河灌區的補水工程以及羅漢寺、興隆閘、漢川二泵站的擴建工程也應適時動工。

    2、“梯級渠化水利樞紐工程”。引江濟漢運河由潛江高石牌入漢江,可有效地減輕南水北調對下游河段的不利影響,但高石牌至丹江口市的中游地區只有靠梯級水利樞紐工程來彌補,目前在南水北調工程方案中只列入碾盤山樞紐。為了有效地保證襄樊市的發展,建議同時啟動崔家營樞紐,待上述兩樞紐正常運轉後再滾動開發其他樞紐,逐漸完成漢江中水遊渠化工程。

    4、 水質保證工程。“供應好水質”是丹江口長庫二期工程的首要任務,因此,庫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綜合治理十分重要,儘管目前庫區的環境狀況尚好,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移民工程的實施,環境污染的水土流失將會加劇。建議將“水質保證工程”列入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包括:

    (1) 庫區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加強對庫區水土流失的詳查工作,對水土流失的重點區,堅決實施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還林,25度以下的實行坡改梯。 開展小流域治理的示範工程。

    (2) 庫區綠化和環境優化工程。鋻於目前庫周水土流失較為嚴重,應儘快實施庫區綠化和環境優化工程,把綠化和庫區旅遊資源有機結合起來,特別要重視武當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建設。

    (3) 污水處理和排放達標工程。為了保證調水的水質和漢江中下游不被污染,應該在國家補償和扶持下,對沿江(重點是上游)各主要城市實施污水處理達標工程。對漢江中下游確因調水而損失的水環境容量,國家應興建相應的污水處理廠予以補償。

    (二) 妥善安置移民

    丹江口水庫加壩後,水位抬高到170米,淹沒範圍將涉及湖北的丹江口市、鄖縣、十堰市、鄖西縣和河南省淅川縣共5個縣(市)、50個鄉鎮、492個村。淹沒線下人口22萬,其中農業人口21萬,農用地23.49萬畝。充分考慮丹江口水庫的實際,制定合理的移民補償政策是搞好移民工作的關鍵。建議以大農業開發安置為基礎,以土為本,二、三産業相結合的安置原則,堅持以開發促安置,以安置促發展,安置與開發並舉的方針。安置經費不應低三峽庫區的標準。

    (三) 建立漢江流域環境污染預警工程

    建立一個具有高技術水準和快速反應能力的環境監測系統,是順利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和漢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建議丹江口庫區和漢江中下游主要環境站的監測能力和水準,應達到國家環保局規定的國控監測站三級站的標準。同時針對漢江潛在的環境問題,開展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對策研究,加強緊急處理能力的建設。

    (四) 加強中線工程的管理和立法工作

    中線工程的調度運作比工程自身更為複雜難辦,牽涉到地方、部門、流域和地區之間的利益和關係,很有必要在調研的基礎上立法進行管理,其中水質立法尤為重要。

    (五) 儘快成立漢江經濟帶開發管理機構

    漢江全程1570公里,在湖北省境888公里,流域面積15.9萬平方公里,包括三省11個地市68個縣,人口4070萬(1992年,不包括武漢市)。漢江流域國民生産總值佔長江流域幹流12個省市的8.4%,為贛江、汀江、漢江、嘉陵江、烏江、岷江六大支流流域國民生産總值的30.2%。漢江是長江流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支流流域,在長江流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中線南水北調使漢江流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中線南水北調使漢江流域面臨新挑戰和發展機遇。由於流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對流域資源開發、環境整治、産業佈局等都應該有一個統一的考慮和規劃,這對於調水實施後的漢江流域顯得更加迫切。建議成立漢江經濟帶開發管理機構,協調流域的經濟和生態環境建設,監督工程項目的實施。

    (六) 開展漢水資源發展趨勢的評估研究

    漢江的水資源量是調水設計和規劃的基礎,目前規劃和調水設計和規劃的基礎,目前規劃的調水量是基於1993年以前的漢江徑流量演算得出的。進入20世紀90年代,漢江出現連續的枯水年,這是一種偶然現象,還是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流域出現相應的自然趨勢?枯水年會不會持續下去?未來漢江工農業生産的用水量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些都直接與中線調水和漢江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建議應儘快就此立項加以研究。

    中國網2001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