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駒委員:“南水北調”應當是各線並舉




    我國水資源分佈長年南豐北歉的狀況是改變不了的,所以從戰略上看,南水北調是不得不作出的決策。多年來,我們對線路比較和實施時機進行了多次討論,提出了多種現實方案和遠景設想。其實,東、中、西線方案和大西線設想(以朔天運河為典型代表),各有不同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意義,原不必使其互相替代而大可以四線並存。所以,與其在不同線路之間作方案選擇的討論,不如調整各線的覆蓋範圍、調水量和工程規模,消除不同線路之間的功能重疊,按四線並存的方案自東而西逐步實施。

    按此思路,東線已有相當基礎,只需適當北延,止于東平湖,並揚水入黃河即可,不再北走天津,節省下跨越黃河的工程。這一壓縮了東線工程,即便水質污染問題解決得不理想,用來解決山東絕大部分地區農業灌溉用水,並從根本上消除東平湖到河口段的黃河斷流問題,總還是可以的。在此基礎上,調整黃河下游原有流量分配,增加中上游用水。

    中線功能是覆蓋黃淮海平原的絕大部分(包括京津用水,扣除東線已覆蓋部分)。主要的直接目的是在保證供水的同時,消除華北平原地下水超採壓力,逐步恢復地下水均衡狀態。中線工程完成後,也應調整黃河小浪底以下的原有流量分配,增加上游用水。

    西線功能可調整為黃土高原的治理改造。前述東線和中線目標實現後,西線工程規模和投資額是否也有希望適當壓縮,可以進一步研究。

    “自東而西”實施調水工程,其基本思路是,在初期用較少的投資,逐段緩解下游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並逐段節省出黃河水資源用於上游。對於西北地區東部——晉陜甘寧內蒙五省區黃土高原的治理和開發,這是一種漸進而有實效的支援。

    由於中國地形特點的影響,從理論上説,西側調水線路能夠覆蓋東側線路的功能:中線能夠覆蓋東線,西線能夠覆蓋東線和中線,大西線能夠覆蓋所有線路。照此推理,似乎只要開鑿一條朔天運河,就可以解決全部問題,並完全節省下其他三條線路的投資。但這只是一種純粹的邏輯推理。我國的綜合國力沒有那麼強大,不僅經濟上沒有條件,就是從技術上説也根本無法使我們“畢其功於一役”。而按照上述“自東而西”逐步推進的辦法,大西線引水工程最終確實也節省不下來,因為烏鞘嶺以西內流河流域徹底治理和開發中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目前的東、中、西線方案都解決不了。但大西線引水的工程規模卻可以大大壓縮,從而使其在技術和經濟上的可行性增強。自東而西實施調水工程,若干年之後,累計總投資很可能超過一條大朔天運河,但卻是我們力所能及的。

    從長遠看來,“四線並存”還會帶來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從長江下、中、上游分段調水,可以減輕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在長江汛期,還可能具有“分段分洪”的功能。

    由此可見,在西北地區佔有很大份量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近期難以做到從外部調入水資源,必須立足於本地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和合理利用。要努力做到資源消耗與補給的均衡:耗水工程和産業的發展要慎重;先安排好現有綠洲的保護和改善,慎提“擴大綠洲”的口號,防止因估計不足、耗水過多而危及現有綠洲的穩定。

    中國網2001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