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工程: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向紅

    隨著“兩會”的進展,四大工程成為代表、委員們議論得越來越多的話題。根據“十五”計劃綱要,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這四大工程將在今後五年內陸續開工。這其中有的已經過幾十年的爭論,有的最近幾年才提上議事日程,但它們有一共同之處,即投資巨大,動輒幾百億上千億人民幣,更重要的是它們都將對中國的社會經濟産生深遠的影響。

    按照規劃,四大工程中的一期工程近則于2003年、遠不過2010年先後建成。到時候,廣東將用上貴州的電,上海燒的是新疆的天然氣,東部的老百姓乘火車可直達 “日光之城” 拉薩,而華北人將喝上千里之遙的長江水……

    路通、水暢、氣充、電足,四大工程無疑會成為中國開發西部、平衡資源、拉動內需、拓展市場的強大驅動力;中國西部、中部、東部的經濟將聯成一體,落後地區的經濟將迅速增長,發達地區則獲得進一步發展的動力。

    這樣一幅未來美景自然令與會的代表、委員們激動和振奮。但是在熱烈的討論聲中,清晰可辨的是來自有識之士冷靜而理智的警示,不少代表、委員們提出:四大工程的實施,在為許多地區及人民帶來福祉的同時,也面臨或即將帶來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將最大限度地考驗中華民族的智慧。

    一 、南水北調:方案是否可行?

    南水北調的構想,最早應該始於毛澤東。1953年某天,這位具有詩人氣質的領袖指著中國地圖,問當時的水利部部長:“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把南方的水借給北方一點?”

    這個驚世駭俗的假設是否可行,在此後的幾十年間,一直成為專家學者們爭執的焦點。經過專家長期、科學的論證,南水北調工程確定了西線、東線、中線三條調水方案。西線方案是從長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引水入黃河,以解決西北地區的缺水問題;東線方案是從長江下游的揚州三江營江面抽引長江水,沿著京杭大運河蘇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東東平附近穿過黃河進入河北、天津;中線方案由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經過河南、河北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

    如此宏大的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罕見的。據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研究員陳傳友介紹,僅他對中線方案提出的改進,估算下來就能少淹土地10多萬畝,少移民10萬人左右,節省經費五六十億元人民幣,那麼整個工程耗資之巨、涉及面之廣也就可想而知了。據測算,南水北調工程全部建成以後,每年的調水量相當於在中國北方再造一條黃河,

    二、西氣東輸:安全能否保證?

    西氣東輸工程投資總額為1463億人民幣,將鋪設4200公里的管道,把西部新疆等地豐富的天然氣輸往能源緊缺的東部上海等地。從目前勘探的情況來看,西部地區蘊藏的天然氣資源,每年可向長江三角洲和沿線地區輸氣120億立方米,穩定供氣30年不成問題。

    目前,西氣東輸管道工程,正在新疆與上海之間加緊籌建。一條直徑為1118毫米的大口徑天然氣管道,將從新疆塔裏木起步,直通南京、上海,成為橫貫中國的能源大動脈。

    問題是,長達幾千公里的管道,安全有保證嗎?

    防腐是安全的一個重要方面。腐蝕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外部的掩蓋物,二是天然氣本身含有硫化物,極具腐蝕性。由於天然氣在管道裏是依靠高壓往前輸送,一旦管道被腐蝕後,在高壓的作用下就容易發生爆炸。

    對此,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的回答是,他們有三項保證措施:一是西氣東輸工程決不允許有一道不合格的工序存在;二是每30公里設立一個截斷筏,一旦發現問題,兩頭筏門一關,損失和影響就將被控制在30公里以內;三是擬在長江下游地區選擇地下鹽礦或廢棄的油氣田建地下儲氣庫,做好保安氣源,以備急用。專家説,在這三項措施的保證下,不論管道出現什麼問題,下游用戶都能得到正常供氣。

    三、西電東送:壁壘能否打破?

    西電東送是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十五”期間,西電東送將形成北、中、南三路送電格局:北線由內蒙古、陜西等省區向華北電網輸電,5年後將向京津唐地區送電270萬千瓦;中線由四川等省向華中、華東電網輸電;南線由雲南、貴州、廣西等省區向華南輸電,5年後將向廣東送電1000萬千瓦。

    代表們普遍認為西電東送是一個雙贏工程,不論是東部還是西部都能從中獲得機會和發展。對西部而言,以作為南方電網“西電東送”重要電源點的廣西龍灘水電站為例,水電站建設每投資100元,廣西經濟就獲得132元的增量;到龍灘水電站全部建成投産後,以2011年為例,對當年廣西全自治區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將達到8.3%。

    對東部而言,則可以彌它的電力缺口,滿足它對環境保護、節省土地資源的需求。以北京為例,目前內蒙古日均送電給北京94萬千瓦,對北京而言,等於建設了一座120萬千瓦的大型火電廠。

    不少人大代表談到,市場中的省際壁壘已成為西電東送的一個嚴重阻礙。國家經貿委電力司司長史玉波説,目前一些地方寧可用自己價格高、有污染的小火電,也不用來自西部的水電。因為電站建在哪,就會給哪帶來稅收、人員就業、企業利潤等一系列利益,西電東送則意味著利益的重新調整。將來西電能否送入東部,既取決於西部電站的成本,電價的競爭力,也取決於中國整個電力管理體制改革的進程。

    專家建議,未來東西部電站建設要統一規劃,東部不再建大型的火電站,為西部電力騰出必要的市場空間。最重要的還是要從根本上改變現行的電力管理體制,推進全國聯網,建立起統一的電力市場。只有這樣,才能打破地域壁壘,西電東送也才能從根本上發揮作用。

    四、青藏鐵路:環境是否無恙?

    根據規劃,青藏鐵路從青海格爾木起始,途經青海省,翻越唐古拉山,進入西藏自治區,最終到達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修建青藏鐵路的目的,是開發西藏的旅遊資源,促進西藏的經濟發展。

    青藏鐵路穿越西藏高原腹地,這裡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為了觀賞壯美的高原風光而進行大規模的人力建設,甚至穿越無人區,這些活動會不會反而對生態造成嚴重破壞?這是應該引起人們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資料表明,當年修建西寧至格爾木的鐵路和青藏公路時,人們確實付出了相當大的生態代價,有的路段,路兩側幾十公里的植被都遭到了嚴重破壞。

    為此,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著重討論了青藏鐵路建設中的環保問題,有的專家還建議對鐵路所經過的可可西裏等自然保護區嚴格控制廢棄物排放;在野生動物出沒的地區增設野生動物通道等。

    也有專家同時指出,要看到青藏鐵路的建設對保護西藏生態環境所起的積極作用。西藏由於缺乏煤炭資源,目前農、牧區的主要生活能源為木材和畜糞,在一些地區,居民靠砍伐坡上生長的一種松樹作燃料,對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低估的破壞。修建青藏鐵路可以將西北地區豐富的煤炭、石油資源通過經濟、便捷的通道運進西藏,以滿足西藏對能源的需求。

    2001年7月,青藏鐵路將動工。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2007年的時候,拉薩將第一次響起火車的汽笛聲。

    

    中國網2001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