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屏委員:什麼是中國的精準農業?


楊玲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可長期以來一直沿襲著傳統的農業耕作方式。那麼,怎樣才能尋求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精準農業的道路,以突破制約中國農業發展的瓶頸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張波屏教授在這方面做了系統的探索和研究。

    張波屏委員提出,精準農業是相對於傳統、粗放、盲目農業而言的,它包括品質精、操作準兩方面的含義,是基於先進技術的系統工程。張委員強調,他所説的精準農業有別於國外的精準農業,國外的精準農業只是採用高科技的技術手段,如全球定位系統、農田資訊採集系統、農田遙感監測系統等,但其操作並不精準,而是廣種薄收,比如中國的小麥畝産量比美國要高出30%-40%。他所提倡的精準農業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種子工程。種子是種植業的源頭,因此首先要選擇高産優質的品種,其次種子的品質要好,種子要整齊度好、顆粒飽滿、發芽率高、生存能力強。

    二、精準播種。怎樣把品質好的種子播種在農田裏,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傳統粗放的播種方式是條播,種子在田間的分佈沒有三維空間坐標(即行距、株距和深度)的要求,而三維坐標是精準播種的核心,按一定的標準播種可以使種子、秧苗均勻吸收營養和利用光能,為農作物提供優良的生存空間。

    三、精準施肥。它主要包括精準測土、精準配方、平衡施肥。現在我國農民施肥很盲目,不知道土壤缺什麼,農作物需要什麼,而是根據經驗行事,比如他們錯誤地認為氮肥施得越多越好,結果是既浪費了化肥,又對作物生長不利。精準施肥提倡根據種植的作物和土壤情況,進行氮、磷、鉀和有機肥的合理配方,使得施肥變得針對性強,發揮的效率高。

    四、精準灌溉。它是現代先進灌溉技術、科學灌溉農藝與科學管理的綜合,其目的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目前我國灌溉水的利用率低,水的浪費驚人,其主要原因是輸水管道滲漏,蒸發量大;採取不科學的灌溉方式,如漫灌;重復灌溉等。此外我國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即水的幹物質轉化率也很低,平均僅為每立方米水0。87千克,而國際先進水準是每立方米水2千克。凡是能因地制宜,實行科學措施,直接提高灌溉水的“兩率”都屬於精準灌溉的範疇。

    五、作物生長動態促控。用施肥、澆水、用藥等方法監控農作物的生長態勢,確保農作物數量合適、發育適時,個體粗壯,高産穩産。

    六、精準收穫。選擇最佳收穫期,在農作物灌漿完整,産量最高的時候採用機械化的方式快速收穫,減少損失。

    七、精準乾燥。採用科學的乾燥方式,使得糧食品質好,耐儲藏。例如,水稻在收穫後10小時內如果不能把含水量從40%降到13%,水稻的品質就大大下降,優質稻也會變為劣質稻。

    張委員還説,中國的農業在精耕細作方面已積累了很多經驗,如果推行這一套精準農業的操作模式,必將會以最精省的投入,最科學的運作,獲得最高的收益。

    

    中國網2001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