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計劃--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計劃”


張先國 俞錚

    雖然今年“兩會”開幕之初北京的幾場沙塵暴喚起眾多媒體和代表們對中國生態惡化的憂慮,但參加會議的經濟學家和環保專家把今後五年的發展計劃看成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計劃”。

    根據計劃,今後五年中國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將佔國內生産總值的百分之一點二,大大高於“九五”期間的百分之零點九三。因此,代表們認為,“十五”計劃是迄今所有五年計劃中強調環保最突出的一個。

    正由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的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綱要共分十篇,它除用一個整篇的篇幅詳細闡述了中國控制人口、保護資源和加強生態建設,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專項規劃外,還把人口、資源、環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貫穿于整個“十五”計劃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代表説:“新的五年計劃把生態建設提高至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公佈的重大建設項目也強調生態效益,這體現了中國政府關注整個民族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也體現了對全球生態環境高度負責的態度。 ”

    中國希望在本世紀中葉邁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它面臨著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要比西方工業國家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項最新的統計表明,近幾年,來源於西北部的沙塵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已達五百四十億元,接近甘肅、寧夏、內蒙三個省區農、林、牧、漁産值的總和。目前,全國七大水系中,百分之六十二沒有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百分之五十二的城市河段更是污染嚴重。

    因此,中國政府在“十五”計劃中不再把環境保護看成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權宜之計,而制定了一些切實的措施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今後五年,中國將啟動長江上游、三峽庫區、黃河中游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工程,加快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二○○五年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百分之四十五,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百分之六十。

    近年來頻頻發出的風沙警報,又使人們將擔心的目光投向了長城外的森林與草原。目前,中國沙化土地的面積為一百六十九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百分之十七,形成一條西起塔裏木盆地,東至松嫩平原西部,東西長四千五百公里、南北寬六百公里的風沙帶。

    為了恢復中國廣博地區的生態環境,中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把生態建設擺在了首位。中國明令禁止對長江上游和黃河中上游天然林的採伐,使得這兩個流域九億多畝的天然林得到了保護。

    目前這些工作正在一百八十八個縣展開,退耕還林還草已達一千一百多萬畝,荒山綠化造林達八百一十三萬畝。今年還將繼續投資三十六億元,計劃恢復林草地三十三萬公頃,而這種努力將至少持續十年。

    總投資一千四百多億元人民幣的“西氣東輸”工程,將在三年後使中國能源消費步入清潔高效的天然氣時代;雄心勃勃的“南水北調”計劃將使北方的風沙策源地因長江水滋潤而恢復綠色植被。黃河也將因長江的幫助擺脫斷流、乾涸的命運。

    專門從事中國環保事業的高級專家曲格平説:“中國保護環境是在為全人類作出貢獻。”曲格平代表的話説得並不過分。世界資源協會的一項評估指出,如果中國在過去二十年中沒有採取節約能源的措施,將會多燃燒四億噸煤,並排放相應的污染物。這相當於南韓、印尼、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和越南用煤量的總和。

    朱作言代表説:“‘十五’計劃讓人們看到一幅美好圖景:經濟繁榮、人口控制、資源保護、環境優美。”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