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德委員:推進中藥産業化發展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隨著世界“回歸自然”熱潮的興起,國際上逐步重視我國傳統天然藥物,生物醫藥産品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具發展前景的行業之一;中國即將加入WTO,為“中藥西進”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我國西部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如四川藥材資源豐富,是我國的“中醫之鄉”、“中藥這庫”。全省共有中藥材資源4500余種,其中植物藥材3900多種類,有川芎、麥冬、附子、貝母、蟲草等名特優道地藥材(中醫對那種一地所産,其品種、品質、療效的藥材稱為“道地藥材”)30余種,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産地。此外,還擁有一大批長期從事中藥資源研究的科技人才和實力較強的科研究院所、大專院校,中藥工業企業也迅速發展。我們應努力發揮這些優勢,認真研究影響産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應對的方法,積極推進中藥産業化,提高市場競爭力,為西部開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 存在的主要問題

    1.藥材種植規模小,生産分散。

    以四川為例,長期以來中藥材以個體種植為主體,種植面積3-5畝不等,生産分散,規模小,缺乏規劃,有的非適宜區也盲目發展藥材種植,造成損失。育種繁殖和種植技術落後,部分珍貴藥材資源已接近枯竭,人工種植技術尚不成熟。野生藥材資源已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一些地工區過度的、無計劃、無節制地採挖野生資源,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

    2.藥材品質難以保證,競爭力不強。

    中藥材在不同地區的生態環境下,採用的種子、種苗和栽培技術、采收年限和季節的不同,導致中藥材品質有較大差異,生産出的中成共品質不穩定,直接影響臨床療效。在栽培期間濫用農藥造成有害元素限量指標超標。藥材品質的參差不齊,成為制約中藥産品品質提高的源頭問題。中藥材生産的科技含量低,科研力量分散,育種、栽培、加工、貯藏過缺乏科學化管理和規範化標準。

    3.市場佔有率低,經濟效益差。

    據國家科技部中藥現代化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統計,目前全球草藥市場每年銷售額約160億美元。按我國中藥最高出口記錄1995年的6.55億美元計算,在世界市場的佔有主僅4.4%,即使加上邊貿及以食品名義出口的中藥《海關不以中藥名統計》,我國中藥按10億美元計算,市場佔有紡也不過7%,這與我國中醫藥大國的地位極度不相稱。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很多,如出口藥材的品質較差、出口渠道混亂、國內價格大戰、竟相削價銷售等。

     二、幾點建議

    上述問題要得到根本解決,必須走中藥産業化發展的路子。為此,我們建議:

    1.建立藥材基地,實行規模化種植。

    要實現中藥産業化必須的破小農經濟模式,在政府統一規劃下,建立一定數量的規模化中藥材生産基地。

    ①充分進行科學論證。中藥材的分佈和生産離不開一定的自然條件。同一種藥物,因産地不同,其品質和療效可能就有差異。藥材的品質受到氣候、水土、生物分佈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什麼地方適宜種什麼藥,應會同氣象、農業、地質等多學科人同進行論證弄清道地一非道地藥材在種子優化栽培技術、生枋環境等方面的異同,明確同一藥材的優質物種及最佳生長條件,為優質植物藥栽培提供科學依據。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結合退耕還林,統一規劃建設藥材基地,不僅能避免盲目發展導致的人力、物力的浪費,又能保持己有的“道地藥材”,且可種植一批具有“道地”品質的非道地藥材。大規模的生産基地,還可吸納眾多就業人員。

    ②建立規範化、規模化中藥材種植基地。特別是要建立綠色(指無農藥殘留、無金屬標、無黴菌殘留等有害物質污染)中藥才生産基地,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我國中藥材生産中最薄弱的環節,整個中藥材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水準低於農作物和經濟作物,農藥殘留及重金屬超標現象普遍,直接影響中藥品質和中藥産品的出口。建立綠色生産基地,可以通過工商企業的經濟的行為,把生産力積極素優化組合起來,逐步建立中藥工業原料基地、商業化源基地和久貿出中基地,使我國中藥材生産朝著優質、高産、品質穩定、可控的方向發展。

    ③按照産業化的方式經營。小生産式的經營方式遠不能適應中藥産業化的需要。藥材的生産應按照産業化的經營方式,通過發展種藥專業戶、專業村的種植園、公司加農戶、企業承包辦基地等多種辦法,實行科工貿與生産的緊密結合,按照統一技術規範和品質標準,建設各具特色的中藥村生産基地,形成規模經營,以提高中藥材生産的産量、品質和科技含量。

    2.穩妥實施GAP,保證中藥材優質品種。

    國家醫藥局制定了藥材生産品質管理規範。GAP是一分對選地(適宜的生産環境道地性確定)、育種(藥材種質資源的選育研究)、質控(藥材品質規範化研究)到綠色藥材(嚴格控制農藥和重金屬)、規範的栽種加工方法(田間管理及加工貯運標準化)的組織管理、工作方法和有關條件提出的法規性文件。積極穩妥地實施GAP,對提高中藥材品質,形成有品牌優勢的優質無公害藥材,確保人類安全用藥具有重要意義。實施GAP,可著重抓以下三方面工作:

    ①實施中藥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建立藥用植物種質基因庫,常用中藥材栽培品種種質基因庫,中藥材良種繁育地,制定中藥材種子、種苗標準和建立檢測中心,加強中藥材種質資源的研究和優良品種的選育推進中藥材野生變家種栽培技術的研究,推廣生物技術在中藥栽培中的應用。

    ②開展有針對性的中藥栽培、加工與品種品質實效性的系統研究。在以往道地藥材研究的基礎上,以資源品質為核心研究中藥材生態適栽區域,進行優勢栽種區域生態環境系統分析評價,積極開展無公害、無污染綠色藥材的研製與生産,提倡植物性農藥和低毒、易降解農藥及生物防治病蟲害,以及種質資源和育種研究、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研製等。

    ③將GAP整體性、動態性原則應用於中藥品質研究中。將中藥品質研究方式由早期樸素的道地藥材整體觀和近代單純測試分析還原法,上升到現代系統中藥品質研究新思維模式。即圍繞中醫藥博大精深的核心內涵及特色,收集與中藥品質有關的藥材生態環境、中藥材可持續性發展、中藥材品質真偽優劣,以及中經藥制製劑內在品質測試數據甚至藥效學等資訊,積極採用測試分析、數學電腦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進行體現數學模型化、系統化、網路化等資訊處理特徵,包括中藥地理資訊系統、中藥品質多指標成分評價體系統研究,才會有中藥品質研究新規律、新方法的産生,進一步推進中藥品質研究及新藥開發的大發展,從而為中藥品質研究理論的發展及在生産實踐中廣泛應用GAP創造條件,最終加快中藥現代化的進程。

    3、推進藥材精深加工,獲取更大經濟效益

    將粗製的飲片或原村料製成精工細作的顆粒劑,改變採用低廉的加工成本而消耗大量的中藥來獲得並不可觀的經濟效益的現狀,通過提高加工成本同時又節省大量藥材資源而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①適應市場需求,改變中藥劑型。建議在政府的統一協調下,一方面減少中藥原材

    料的出口,另一方面建立幾家能形成規模的藥材袋泡劑加工廠。加工廠把各種藥材製成顆粒劑,直接用濾紙袋按小劑量包裝(5g/袋,視情況或多或少)並標明名稱,應用臨床時,藥劑師可根據處方按量抽取各種小藥袋組成一幅中藥。 這樣既符合中醫辯證施治的特色,又使患者服藥方便。藥材的精深加工雖然成本提高,但其獲得的利潤是出口原材料無法比擬的。在目前我國中成藥尚未進入國際市場之際,藥材精加工不失為取大量外匯,佔領全球草藥市場較大份額的重要手段之一。

    ②與港攜手,打入國際市場。中藥現代化及中藥産業化發展已成為香港政府、科技界及工商企業、財團所關心的熱點之一。香港本地中醫藥基礎非常薄弱,中草藥幾乎全部從祖國內地輸入。因此,香港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藥港”,必須與大陸攜手合作。對此,我們應當抓住機遇,轉變觀念,主動與香港人士洽談以香港的資金首先在四川興建中藥材種植基地,使四川成為香港“中藥港”的藥材基地,進而打入國際市場,為西部中藥産業化發展起到示範作用。

     (本文根據四川民盟盟內專家的意見整理)

    中國網2001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