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中國的機遇和挑戰


顧錢江

    “十五”期間,中國將以最大的發展中成員身份跨進世貿組織的大門,接受充滿機遇和挑戰的“過渡期”考驗。正在此間出席“兩會”的政協委員們指出,面對不可逆轉的全球化趨勢,有效地應對挑戰,才能抓住機遇,使中國在新世紀真正成為世界經濟的一部分。

     朱鎔基總理日前在關於“十五”計劃綱要的報告中表示,要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準。今後五年,中國將抓緊做好加入世貿組織的準備和過渡期各項工作,進一步發展進出口貿易,努力提高利用外資水準,同時,還將實施“走出去”戰略。

     中國在新世紀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決心得到了政協委員的高度評價。林兆木委員指出,經濟全球化有利於擴大對外開放。尤其中國即將加入世貿組織,將進一步開放市場,外資也會更多地進入,這對國內改革和産業的發展也是一個巨大推動;同時,開放又是雙向的,既要“引進來”,也要“走出去”,中國可以更多地擴大國外市場和到國外投資。

     在今後數年的過渡期內,中國必須完成按世貿組織“遊戲規則”所進行的調整,從而不僅能適應自由化的國際貿易環境,還能在新的環境中得到迅速發展。委員們在“兩會”上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就是中國如何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加入世貿究竟是“有利有弊”,還是“利大於弊”?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研究員徐更生委員認為,只要加速改革,採用高新技術,改善産業結構,提高産品品質,增強産品競爭力,中國就能實現從“有利有弊”到“利大於弊”的轉變,以強者的身份與國外的競爭者競爭。

    委員們在討論中達成了強烈的共識: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各行各業都會面臨挑戰,首當其衝的就是政府職能能否與國際接軌。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文元指出,各級政府應更加自覺地做好準備,儘快對現有管理方式進行創新,不再扮演市場主體的角色,由強制性過多的行政干預轉向服務與監控,切實解決職能的“錯位”、“越位”與“缺位”的問題。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跨國公司正在對其發展戰略進行重大調整,這對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也是嚴峻的挑戰。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王林生委員建議,今後在引資中應該適應跨國投資發展的趨勢,積極探索採用收購、兼併、投資基金和證券投資等各種方式利用中長期外資。同時,加強構成研發優勢的要素,吸引跨國公司到中國建立更多研發中心。另外,中國要繼續深化改革,才能充分利用跨國公司的經營戰略。

     人們注意到,中國的開放型經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從以前的“引進來”為主轉向“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並舉。到海外投資,逐步融入全球生産體系,將成為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一項重要的戰略選擇。許多委員認為,眾多中小企業將在“走出去”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浙江省工商聯會長鈕守章委員指出,中國的中小企業已形成多种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格局,在“走出去”戰略中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而且,以全球視野考慮發展空間,也是中小企業成長的必然選擇。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總經理郭廣昌委員建議:為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應該取消行業壁壘,放寬民營經濟進入的條件。

     不容回避的是,中國加入世貿後,貿易環境將發生變化,正處於結構調整時期的經濟體系將受到強烈衝擊。遼寧省政協主席郭燕傑建議,要及早制定“中國經濟安全戰略”,以解決貨物貿易安全、資本市場安全和網路經濟安全等問題。

    周晉峰等委員還提出,信用管理體系的不完善,社會化信用管理服務的落後以及企業信用管理水準的低下,將會在中國“入世”後嚴重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因此,建立起信用管理等現代市場經濟的支撐系統已成當務之急。

    

    新華社200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