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汝勤委員:構建我國自主創新體系




    構建我國自主創新體系,除了面向全民的教育的改革之外,還必須著重抓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這種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的主渠道是研究生教育。我國無論大學本科或研究生教育都已達到一定規模。一個困擾我們的問題是人才外流。我們培養的一些優秀本科畢業生被吸引到國外研究生院。極端的例子是某名牌大學某專業一個班學生竟全部出國。在國外取得學位的學生往往在外就業,回國服務者甚少。研究生在國內獲學位後有的出國作博士後,近年國有建立傑出青年基金等制度,對促進其中部分人員回國服務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滯留不歸者仍較多。我國學人滯留國外特別是美國的狀況,僅從個別地區的情況就可窺見一斑。矽谷所處舊金山地區,僅清華一校的校友就超過2000人。有人甚至説沒有中國人就不可能有今日之矽谷。在規模較小的美國北卡科研三角園區,中國學人的人數也在2000人以上。《左傳》中曾記載“雖楚有材,晉實用之”的情景。(《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今天,我們也許要感嘆“雖我有材,美實用之”!一些美國名牌大學的研究生院在激烈的競爭中日益擴大,我們的大學難與之抗衡。如何改善我研究和教育使之適應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在美國工或其他西方國家就讀研究生,能通過參加導師的科研課題獲取科研津貼或參與教學輔導工作獲取教學津貼,他們的收入一般足以維持小家庭的日常生活。我國的研究生除導師有很充足科研經費者能給予實質性補助外,僅依靠助學金則維持研究生本人的基本生活尚很拮據。在研究生培養的科研條件方面。我國大學研究生導師往往科研經費短缺,實驗室條件與國際上情況相比差距也較大。這些因素都制約了我國的大學包括一些名牌大學在爭取優秀生源方面的競爭能力,致使培養創新人才的研究生教育舉步艱難。

    構建自主創新體系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基礎性研究的水準。離開深入的基礎性研究,很多號稱趕超先進水準的科技攻關實際上是對國際新潮的跟蹤模倣,真正的原始創新並不多。基礎性研究的重心應該定位在什麼地方?前蘇聯與一些歐洲國家倚重科學院與科研院所。這種作法看來成效有限。美國把基礎性研究的重心放在大學的研究生院,收到的效果是很顯著的。基礎性研究按1989年全國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工作會議的提法,包括了一般所稱的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傳統的基礎研究主要指以探索未知、認識自然與揭示各客觀規律為目的的研究工作,與有預定具體目標的研製開發不同。一些優秀的原始性創新成果往往是純學術研究甚至是好奇型研究的結果,而不大可能是經由一系列論證、規劃、立項然後組織研究得出的成果。專職的研究院所校適合承擔這种經論證後立項組織的研究工作,一般是指適合承擔這种經論證後立項組織的研究工作,一般是指令性的研究任務。例如涉及國防、國家安全或資源調查等方面的重大科研任務。美國的實踐表明,大學的研究生院(在我國也包括如中國科學院等的研究生院)是承擔基礎性研究較理想的單位。這就是為什麼説以研究生教育為依託,將基礎性研究與創新人才培養一體化實施是最優的方案,因為這能使大項任務結合起來實施,可以説是一石三鳥!美國這樣經濟實力雄厚的國家採用的是這种經濟的作法,我們長期受教育與科學技術經費短缺的是這种經濟的的困擾,為什麼不能這麼辦?在研究生教育實施過程中,以指導教授為核心、以研究生主要是博士生為主力、有博士後等人員參與工作的課題組,被證明是極具活力高效率的基礎性研究與創新人才培養的基地。這樣的課題組核心是穩定的,而其主力隊員則如一支體育隊伍一樣,能不斷更新。20至30歲的同齡人中最優秀的人才不斷充實到隊伍中來,他們的青春創造力與導師的豐富學識與經驗相結合,極有利於創造出優異的結果。美國這樣一個未設科技部的國家,常拿走了諾貝爾獎項的大頭兒。他們靠的就是分佈在各名牌大學研究生院的知名學者領導的課題組。我們組織過多少攻關,而類似諾貝爾獎水準的重大原始性創新開拓性成果至今未在我中華土地上出現。這一對比令人深思。

    根據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建議:

    一、 明確地將我國的基礎性研究的重心一位在大學與科學院的研究生院,同時將其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中心來支援。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大力加強研究生院的硬體建設。有限的建設資金應主要用於科研設備的更新,而對豪華建築等方面則宜從嚴控制。

    二、 國家重點實驗室相對集中設在這些單位,或重點面向這些研究生院開放。

    三、 不應將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研究生單純作為學生看待,應看到他們同時是科研人員應使其經濟收入與參與的科研工作實績關聯,多渠道改善研究生活條件,使之達不到與參加正式編制工作人員的平均水準相當。大學的助教工作由研究生承擔,以教學津貼形式提高研究生待遇。對基礎學科的研究生教育費用,國家應從支援基礎性研究的角度給予傾斜。那種不分專業的就業熱門程度與回報率,將研究生教育單純視為非義務教育對待,一律實行收取相當高額的學費入學的作法,又無相應的獎學金有科研或教學津貼配套,將對我國正在形成的基礎性研究與創新人才培養基地的發展起很大的負面作用,致使很多優秀的有志於獻身基礎科學的學生流向國外。

    四、 將國家在基礎性研究方面的投入真正面向原始性創新探索。明確基礎性研究投入的主要流向是指導力量雄厚、研究生主要是博士和品質與數量有優勢的課題組。減少對一些號稱是國際前沿領域實質是對某些熱點的跟蹤模倣而並非原始性創新的項目的支援力度。加大博士點基金的資助面與力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其他基金要逐步將人工勞務為重要方面,主要用於解決前述的研究生收入偏低問題。

    五、 擴大博士後流動站布點,對現有博士的流動站進行調查評估,力求使有在國內作博士後意願者一般均有條件時站。這一舉措要站在留住國內培養的博士與吸引國外博士回國的高度來實施。

    

    

    中國網2001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