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企改革的六項工作


唐維紅 陳智霞

    記者從今天下午舉行的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三次記者招待會上了解到,“十五”時期,國有企業改革仍然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要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要求,深入貫徹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鞏固和擴大改革與脫困成果,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努力在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國有經濟佈局、企業結構和産品結構調整方面取得新成效,在提高經濟效益和增強市場競爭力方面取得新進展。2001年是實施“十五”計劃的第一年。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加快發展,努力開創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新局面。今年國有企業改革主要有六項工作:

    一是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是“十五”期間深化改革的重點。認真貫徹落實《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加強管理的基本規範》,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規範上市、中外合資和相互參股等形式,實行股份制。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推進政企分開。積極探索國有資産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規範的監督機制。深化企業人事、勞動、人事和分配製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強化科學管理。

    二是加快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大公司大集團是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骨幹力量,是參與國際競爭的主力軍。通過上市、兼併、聯合、重組等形式,用幾年或更長時間,形成30-50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

    三是加快推進企業技術進步。經濟結構調整、企業長遠發展和競爭能力的提高,必須緊緊依靠技術進步。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積極探索新的技術創新模式,加快形成有效的技術創新機制。繼續緊緊圍繞增加品種、改善品質、節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勞動生産率,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提升和優化技術結構和産品結構,提高工藝技術和裝備水準。加快發展電子資訊、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産業,形成工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四是加快劣勢企業退出市場步伐。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改善企業結構,必須解決劣勢企業退出市場的問題。繼續依法關閉産品品質低劣、浪費資源、污染嚴重、不具備安全生産條件的廠礦。積極穩妥地關閉資源枯竭的礦山。繼續執行有關政策,積極疏通和逐步規範企業退出市場的通道,使應該退出市場的企業能夠儘快和有序地退出市場。

    五是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繼續採取多種形式,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健全有關法律法規,規範企業改制。把“放小”與“扶小”結合起來,研究制定財稅、信貸、出口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快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加快面向中小企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援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發展,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搞好同大企業的協作配套,提高生産的專業化和社會化水準。

    六是進一步擴大企業對外開放。加入世貿組織,我國將在更大範圍、更深程度上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必須儘快提高我國企業的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引導企業進一步細化加入WTO的應對措施,支援鼓勵大型企業健全自已的行銷服務體系。積極擴大企業産品直接出口,進一步提高國際市場佔有率。研究制定企業“走出去”的發展規劃,推動境外加工貿易和工程承包深入開展。積極吸收外資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通過合資合作方式,提高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水準。按照國際慣例,依法開展産業損害調查和裁定工作,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與此同時,繼續堅持按市場需求搞好重要工業品的總量調控,進一步淘汰落後生産能力;制定、完善行業規劃和産業政策,引導行業調整和發展的方向;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國統一、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市場體系;加緊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保持企業和社會的穩定,積極為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人民網人民大會堂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