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廷鈺委員:為藥價“虛高”把把脈




    如果你問我,在醫改工作中最關心的是什麼?我説是“藥價”。衛生部經濟研究所的調查表明,從1990年至1997年,我國居民每人平均藥品消費額從36.6元增加到131.3元,每增長率為14.5%。在全國物價持下降或保持平穩的時候,藥品是少數幾個不降反升的物品之一。

    藥價“虛高”已成為國內藥品市場中的一個突出的問題。國家計委于去年8月公佈了《關於改革藥品價格管理的意見》,儘管經過整治,藥品虛高定價和購銷中的高額折扣問題仍未獲得根本解決。

    近年來,某些藥品開始降價,北京就降了5次,去年6月20日的降價,涉及274個品種,降價幅度為50%,如一盒盤尼西林C鉀片原價27.1元,現價13.2元,但對一萬種藥品來説,這僅僅是杯水車薪。去年7月中旬,“三九集團”在京宣佈,其抗菌主打藥凱帝龍降價65%,可患者認為,制藥行業的“水”實在太深了。一支氧氟沙星注射液出廠價3.5元,市場零售價高達35.7元!一支環丙沙星注射液出廠價2.1元,零售價卻達16.1元。至於像治療心腦血管病,老年病,慢性病等治療較好的藥品很少降價。這些藥不像菌素要成年累月服用,中老年患者的藥費開支實在太大了。北京有位國棉廠的退休老工人説,她手中已有9000元的藥費未報銷。她説:“退休費不夠看病的,真是有什麼別有病”。據媒體報道,近年來我國居民患病率增加了7.3%,但卻有50%的城市居民有病不看,就診率比5年前下降了18.8%。特別是一些中小城市30%的住院病人寧肯在家治病或採取保守療法,藥價昂貴是一個重要原因。

    我認為,解決藥價虛高從源頭抓起,建議: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用行政手段抑制和降低藥價。由專家參與定價工作,建立價格聽證和論證制度。

    切實執行《醫院藥品收支兩條線管理暫行規定》,加大對非營利醫院的財政投入,醫院要主動接受價格低的同類藥品。

    改革制藥業體制,淘汰低水準的企業,壓縮批發企業。

    工商部門開展專項整治,嚴肅查處藥品生産經營企業的違法行為,物價部門負責篩選“虛高”定價藥品,提出降價方案。

    總之,藥品是特種商品,關係著13億人口的生存和生命問題,老百姓希望政府多進行指導和干預,切實把藥價降下來。

    中國網2001年3月9日